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00192)

作品数:10 被引量:69H指数:4
相关作者:卢亦成楼美清胡国汉骆纯陈菊祥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胶质
  • 6篇手术
  • 6篇胶质瘤
  • 4篇基因
  • 3篇手术治疗
  • 3篇肿瘤
  • 3篇聚类
  • 3篇表达谱
  • 2篇岛叶
  • 2篇新基因
  • 2篇神经胶质
  • 2篇神经胶质瘤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脑胶质瘤
  • 2篇聚类研究
  • 2篇基因表达
  • 2篇基因表达谱

机构

  • 10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0篇楼美清
  • 10篇卢亦成
  • 9篇胡国汉
  • 7篇骆纯
  • 6篇陈菊祥
  • 5篇丁学华
  • 4篇白如林
  • 4篇谢毅
  • 4篇张光霁
  • 4篇应康
  • 2篇王驹
  • 2篇侯立军
  • 2篇李瑶
  • 1篇徐坚
  • 1篇吴小军
  • 1篇朱诚
  • 1篇陈怀瑞
  • 1篇唐榕
  • 1篇蔡茹钰
  • 1篇袁国良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星形细胞瘤的基因表达谱和Hierarchical聚类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及分类特征基因的表达。方法用含13939种人基因的BioStarH140S芯片,以正常脑及18例胶质瘤组织总RNA制备的探针杂交芯片,ScanArray4000扫描信号,提取脑及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差异基因并行生物信息分析,Hierarchical聚类提取差异基因的特征。结果星形细胞瘤中筛选出438条(3.14%)差异表达基因;信息分析与细胞信号、细胞骨架和运动、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等多类基因密切相关;与分类相关的特征基因有MAP7、DBCCR1、PCDHA5、KCNAB1、NAP1L2等。表达谱将星形细胞瘤分成两类,与临床组织病理分类基本一致。结论芯片是基因分析和筛选肿瘤标志性基因的有效手段,可客观分析星形细胞瘤发展及预后;分类特征基因为星形细胞瘤侵袭性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有助于临床诊治。
陈菊祥卢亦成楼美清胡国汉骆纯袁国良蔡茹钰应康谢毅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基因芯片表达谱
海马及脑岛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探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提高海马及脑岛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提高治疗质量。方法结合颞叶内侧面及脑岛的显微解剖特点,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我科经外侧裂显微外科治疗的海马及脑岛区22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结果。结果22例胶质瘤中,肿瘤位于海马14例,脑岛8例。术后病理按WHO分级分类,提示星形细胞的肿瘤12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6例,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4例。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全切除+海马杏仁核切除14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的有14例,不变6例,加重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术前充分了解肿瘤的解剖位置和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充分解剖外侧裂,利用脑组织的自然解剖间隙,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是手术的关键,肿瘤的性质、级别,患者年龄、全身状况是影响肿瘤切除及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楼美清卢亦成陈先震吴小军胡国汉骆纯白如林丁学华陈菊祥陈怀瑞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海马岛叶显微外科手术
岛叶胶质瘤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20
2004年
楼美清胡国汉卢亦成张光霁
关键词:岛叶肿瘤切除胶质瘤手术治疗手术全切除
中央沟附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中央沟附近胶质瘤早期即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中央沟附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2001年我科收治的中央沟附近84例胶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治疗结果与预后。结果:84例胶质瘤中,肿瘤主体位于中央沟前36例,位于中央沟后30例,主体位于中央沟下方18例。临床上首发症状为癫痫的59例,以进行性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15例,以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的10例。术后病理按WHO分级分类,提示星形细胞肿瘤58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20例,少突胶质细胞与星形细胞混合瘤6例。星形细胞肿瘤中星形细胞瘤6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29例,胶质母细胞瘤23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14例。在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67例,次全切除17例。术后肢体功能障碍较术前减轻20例,不变22例,短期加重而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有12例,加重30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术前要充分了解肿瘤的解剖位置和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在软脑膜下切除肿瘤,保护中央沟静脉解剖和功能的完整,是手术的关键。
楼美清卢亦成丁学华白如林张光霁胡国汉骆纯侯立军王驹
关键词:胶质瘤手术治疗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表达谱及相关基因的聚类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功能。方法 用含 13939种人类基因的BioStarH14 0S型表达谱芯片 ,以正常成人脑及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总RNA制备的探针杂交芯片 ;ScanArray 4 0 0 0扫描芯片荧光信号 ,提取脑及胶质瘤组织差异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 ;用Hierarchical聚类对胶质瘤差异基因进行特征提取 ;用Northern杂交验证及进行初步功能研究。结果正常脑与 18例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间筛选出多类差异表达基因 ,通过生物信息学和Hierarchical聚类 ,发现α 连环素、微型染色体维护蛋白 7、细胞周期素B2、FBX0 5、着丝粒蛋白F基因与胶质母细胞瘤密切相关 ,该类基因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表达差异不明显 ,但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明显上调。Northern杂交显示该类基因与胶质母细胞瘤密切相关 ,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基因表达谱芯片可快速、高效地筛选胶质瘤相关基因 ,发现的 5条基因与胶质母细胞瘤侵袭性强密切相关 。
陈菊祥卢亦成胡国汉骆纯楼美清应康李瑶谢毅
关键词:脑胶质母细胞瘤基因芯片表达谱
人BTBD_(10)新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和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谱及聚类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相关BTBD10新基因克隆、正常成人组织分布及在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方法构建胎脑cDNA文库和大规模测序获得全长BTBD10新基因;用Clontech人多组织文库(MTC)为模板研究BTBD10在8种正常组织中的分布;用含13 939种人类基因(8 347种已知基因,5 592种未知基因)的BioStarH140S型表达谱芯片检测BTBD10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Hierarchical聚类分析与BTBD10表达谱相近的基因群;Northern杂交验证BTBD10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结果人胎脑文库中克隆的BTBD10新基因含1 428bp长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75个氨基酸的蛋白;芯片结果提示BTBD10基因在18例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一致降低,与促性腺诱导素转录阻抑蛋白GIOT1、血管性肠肽VIP等7条基因的表达谱相似;BTBD10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而心、肺、肝、肾、胰腺中表达较低;Northern显示BTBD10与胶质瘤发生密切相关,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表达谱芯片可快速高效筛选脑胶质瘤相关基因,BTBD10基因与胶质瘤发生密切相关,在脑胶质瘤的转录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陈菊祥卢亦成骆纯胡国汉楼美清徐坚应康谢毅
关键词:基因克隆脑胶质瘤表达谱聚类
脑胶质瘤相关新基因的聚类分析在其分子病理学分类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功能 ,初步建立基于基因表达谱的胶质瘤分子病理学分类方法。方法 用含 13939种人类基因的BioStarH14 0S型表达谱芯片 ,以正常脑组织及胶质瘤组织总RNA制备的探针杂交芯片 ;ScanArray 4 0 0 0扫描芯片 ,提取正常脑组织及胶质瘤组织差异基因并行生物信息分析 ,对部分新基因行Northern杂交、原位杂交等功能研究 ;Hierarchical聚类对差异基因进行特征提取 ,进行初步胶质瘤分子病理分类。结果 在正常脑组织与18例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筛选出 12 0 0条 (8 6 1% )差异基因 ,其中 395条 (2 83% )基因尚未登录GeneBank ,胶质组织瘤中 348条基因表达上调 ,85 2条下调 ,信息分析与细胞信号传导等多类基因密切相关 ;Northern、原位杂交显示新基因与胶质瘤密切相关 ;聚类发现微管相关蛋白、黏附素超家族蛋白、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等与分子分型相关 ,基于基因表达谱的分子病理分类与依据细胞形态的病理学分类基本一致 ,且更能反映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内在本质。结论 胶质瘤发生发展存在多类基因表达改变 ,表达谱芯片对胶质瘤分类具有特异性高、重复性好、样本量少的特点 ,基因表达谱及相关新基因的发现和分子病理学分类有助于阐明胶质瘤分子病理学机制。
陈菊祥卢亦成应康丁学华胡国汉骆纯楼美清李瑶唐榕谢毅
关键词:脑胶质瘤肿瘤相关基因聚类分析分子病理学
中央沟附近胶质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被引量:24
2004年
目的提高中央沟附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年至2001年我科治疗的中央沟附近87例胶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结果87例胶质瘤中,肿瘤主体位于中央沟前38例,位于中央沟后30例,主体位于中央沟下方19例。临床上首发症状为癫痫的62例,以进行性一侧肢体无力15例,以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的10例。术后病理提示星形细胞瘤58例,少突胶质瘤细胞瘤20例,少突胶质细胞与星形细胞混合瘤6例,胶质细胞增生3例。按Kernohan分级分类,其中星形细胞瘤中星形细胞瘤Ⅰ级6例,星形细胞瘤Ⅱ级29例,星形细胞瘤Ⅲ-Ⅳ级2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中Ⅰ级6例,Ⅱ级14例。在肉眼下肿瘤全切除70例,次全切除17例。术后肢体功能障碍较术前减轻20例,不变25例,短期加重而后肢体恢复的有12例,加重30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术前要充分了解肿瘤的解剖位置和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在软膜下切除肿瘤,保护中央沟静脉解剖和功能的完整,是手术的关键。
楼美清卢亦成丁学华白如林张光霁胡国汉骆纯侯立军王驹
关键词:外科手术中央沟静脉
低级别视神经胶质瘤的诊治和预后被引量:1
2003年
楼美清卢亦成丁学华白如林胡国汉陈菊祥朱诚
关键词:预后手术入路
脑岛及其相关结构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5年
楼美清陈先震卢亦成张光霁
关键词: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