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KS011)
- 作品数:12 被引量:45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成旺吴倬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历史唯物主义的超越对象与超越路径被引量:7
- 2014年
- 人是时间—历史性存在,因此历史问题始终构成哲学的基本论域而需要我们予以持续回应。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最大智慧并发挥着恒久的实践效应,在于它基于生存—本体论维度而非近代认识论意义,在人类始终遭遇并在资本主义社会急需破解的自由实现问题上提供了新的历史分析视角。这体现在它不同于历史不可知论、历史实用观、神学唯心史观、先验理性史观以及人本学唯心史观等传统西方历史理解范式,而是把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作为历史展开的前提,揭示出历史的动力在于由分工导致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由此才展开所有制的不同历史表现形式及人的不自由程度加深的现实,进而指出共产主义的运动性质以及无产阶级作为实现历史目标的主体地位。正是在历史的前提、动力、目的、主体及其实现路径等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上实现了革命性变革,历史唯物主义才彻底改变了人类理解历史的图景。
- 李成旺
-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分工
- 马克思经典的力量之源与研读方法
- 2012年
- 正是由于对西方两大文明的继承和超越,马克思经典才得以产生并凸显出巨大的思想力量,因而成为我们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研读马克思经典需具备如下方法自觉:首先,要把它放在西方文化背景之中,特别是要熟悉马克思恩格斯论战对象的基本思路;其次,要立足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视角;再次,要基于马克思思想所蕴含的现实关切和理论品格相结合的特点。
- 李成旺
- 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几个重要问题再省思
- 2016年
-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深化与时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前提,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现人的真正自由与全面发展作为自身主题,但却明确指出自由属于人类社会实践范畴,因为与自然界的进化史不同,人类社会历史是由构成全面生产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能动发展过程,而自由的实现须有赖于对该历史规律的科学探讨,其思考结晶就体现为作为自身最高智慧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而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则须树立如下方法自觉:其一,要在思想比较研究中呈现历史唯物主义本真精神,因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实现历史观革命的积极成果;其二,要在深层历史文本学视域中恢复历史唯物主义本来面貌,这是超越马克思哲学传统理解模式的内在诉求;其三,要始终保有现实关切、站在时代前沿回应历史唯物主义所面临的新挑战,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就体现在与现实实践结合中不断发展完善自身并为未来开辟道路。
- 李成旺
-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规律
- 自由的追寻与自我意识哲学的局限——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展开逻辑与思想史定位被引量:6
- 2012年
- 作为马克思哲学建树的起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基于对当时德国理论和实践困境的回应,通过比较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这两位古希腊哲学家自然哲学之差别,彰显了伊壁鸠鲁自然哲学中的自我意识哲学维度,曲折地表达了自身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和向往。但此时的马克思仅仅把现实中存在的困境理解为人的自由的自我意识匮乏的结果,因而试图诉诸自由的自我意识的自觉与升华来达及人的自由的实现,最终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路。
- 李成旺
- 关键词:马克思《博士论文》伊壁鸠鲁德谟克利特自我意识
- 何谓“理性”? “理性”何为?——完整理解“理性”内涵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意义被引量:7
- 2015年
- 人是有理性的存在者,但在人类思想史上对"理性"的内涵及其意义的解读则呈现出如下多元视角:其一,把理性理解为对宗教思维方式的扬弃,以此强调对人的主体性的彰显;其二,从超越生物本能以及控制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活动层面来解读理性,从中试图彰显理智的作用;其三,在本体论或认识论意义上把理性理解为对感性、经验、现象的超越,进而强调其"本质探求"之要义;其四,认为理性更表现为实践理性,即伦理实践领域的意志自律和意志自由,旨在为道德奠定依据;其五,在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理性则体现为在人的自由实现过程中开辟出科学路径的历史唯物主义智慧。全面呈现"理性"内涵的启示意义在于:第一,只有培育完整人性自觉进而塑造健全人格,才能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与真正进步;第二,应超越唯科学主义的育人理念而代之以通识教育理念;第三,要自觉意识到国家和民族的强大更体现在公民整体精神道德和制度建设层面;第四,在社会历史领域要时刻注重社会关系的合理化。
- 李成旺
- 关键词:人性先验历史唯物主义
- 康德关于自由论题的理路及其现实困境被引量:2
- 2013年
- 康德撇开基督教以启示方式对自由及其实现问题所作的思考路径,指出了幸福论法则在自由问题上所必然导致的自我困境,因而完全从理性存在者自身所具有的善良意志出发,通过"理性为自身立法"的哲学革命完成了对自由及其实现问题的系统理性建构。由于康德把自由理解为有理性的存在者完全凭借自身的理性,自身为自身颁布"定言命令"这一普遍法则并将之表象化为实际行动,最终却公设"灵魂不朽"和"上帝存有"来保证自由的实现,因而呈现出在该问题思考上从"人—人"关系到"人—神"关系的基本思路。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问题是一个现实实践问题,因而仅仅诉诸康德的纯粹形式法则不可能真正得以实现。
- 李成旺
- 关键词:定言命令
- 当代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创新路径被引量:11
- 2014年
- 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表现在:其一,如何增强大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兴趣和热情,进而为达到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其二,如何凸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逻辑、思想力量和理论魅力,让学生们做到"真知"和"真信",在此基础上提升其分析、把握社会历史规律的能力与水平。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探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创新路径:其一,在教学理念上,应实现从知识传承到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尤其要从人的特殊性、社会发展规律的复杂性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个人全面成长的必要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其二,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要在对马克思主义文本进行精深研读的基础上,通过思想史比较视域,在整体视野和更深层理论逻辑上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理路、理论精髓和活的智慧,在比较中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和厚度,进而开拓学生的境界与视野。
- 李成旺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创新内在理路
- 马克思主义价值实现与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被引量:2
- 2013年
-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人类思想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思想学说,并不仅仅在于它把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作为自身的价值诉求,而且因为它在这一价值诉求实现的哲学探索上实现了方法论转换,找到了人的自由实现的科学路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保持先进性和凝聚力,就在于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身指导思想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而在当前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继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积极应对自身面临的时代挑战,中国共产党才能继续保持其先进性和凝聚力。
- 吴倬李成旺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哲学的消极历史评价及其回应被引量:1
- 2012年
- 马克思哲学把人的自由实现问题的探讨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之上,真正超越了西方传统哲学的抽象自由观,因此在其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马克思哲学自创立至今,也始终在实践和理论两个维度面临广泛争议和严峻挑战,承受着诸多消极评价,其原因既由于现实社会生活本身的复杂性,更重要的是其批评者未能在本质层面真正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独特哲学智慧。认真梳理马克思哲学所受到的消极历史评价及其根源并作出积极回应,是马克思哲学有效走向当代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来中国学界在全面把握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方面的努力,对回应马克思哲学的负面评价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 李成旺
-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回到马克思
- 追寻自由的三种路径:启示·理性·实践——论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对基督教和康德传统的超越被引量:6
- 2013年
- 马克思对于自由问题的探讨始终立足于西方文明发展的至高点上,通过对既有思想成果的批判超越来展开其哲学思考。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借助于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清算,探讨了西方文明中把握自由问题的不同路径,开启了在现实中通过社会关系的合理化进而实现人的自由的实践之路,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自由观探求的一次重大变革。笔者认为,在比较视域中深入理解并准确把握马克思的自由观,对于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 李成旺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由观基督教《德意志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