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4016)

作品数:9 被引量:76H指数:5
相关作者:左合君高欣赵国平胡春元李旭祥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植被
  • 2篇植物
  • 2篇沙区
  • 2篇固沙
  • 2篇风沙区
  • 2篇采煤
  • 2篇采煤塌陷
  • 1篇地表环境
  • 1篇对植
  • 1篇优势度
  • 1篇油松
  • 1篇有机碳
  • 1篇造林
  • 1篇造林技术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群落
  • 1篇植物种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

机构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兰州资源环境...
  • 1篇信息技术有限...

作者

  • 2篇左合君
  • 2篇赵国平
  • 2篇高欣
  • 1篇李晖
  • 1篇毕银丽
  • 1篇张洪江
  • 1篇李旭祥
  • 1篇胡春元
  • 1篇高国雄
  • 1篇李莹
  • 1篇李军保

传媒

  • 5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陕西林业科技
  • 1篇科技信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榆林沙区景观格局特征与动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在对榆林沙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资料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榆林沙区景观构成和特征,分析了景观格局动态,结果表明:1)景观类型中林草地面积最大,占65.4%,在整体景观中优势突出(0.688),为主要景观类型;农耕地、居民建设用地占24.91%,表明人类活动在区域景观格局发展过程中参与的力度己十分强烈,成为自然景观格局变化最大的外来影响因素。2)榆林沙区景观破碎度很低(0.157),景观类型较单调,分配不均匀,景观多样性较低(1.501),稳定性差。3)近20a间,林地、草地、园地面积在整个景观格局中的比例增加了10.24%,而流沙地、盐碱地等难利用地景观比例下降了14.43%,反映了近年来榆林沙地治理力度和显著成效。但是,当地的城镇、工矿、交通、电力等各类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13.56%,在整个景观中的比例增加了0.57%,对区域人工植被乃至全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高国雄高欣张彩霞
关键词:景观多样性优势度
陕西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修复对策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通过对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该区生态修复的对策:建设能源基地的综合防护体系;依托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发展和谐生态产业;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沙)禁牧、舍饲养畜,保护现有植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生态移民、发展替代能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赵赖双张继平李荣
关键词:能源化工基地生态环境生态修复
陕北沙区煤矸石山适宜的覆沙厚度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解决陕北沙区煤矸石废弃地占地面积大,植被恢复困难和治理造价高的问题。[方法]利用野外试验,设计半隐蔽沙蒿沙障(2m×2m)下的3种覆沙厚度(30,50和70cm)共3种类型的处理。4种乡土灌木树种沙地柏(Sabina chinensis)、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和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holica)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成活率、保存率、新稍生长量和地径变化随着覆沙厚度的增加,其指标均有所提高;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0.05的显著水平下,紫穗槐与其它植物种均存在显著差异,蒙古莸与沙地柏间存在显著差异;在0.01显著水平下,蒙古莸、长柄扁桃和沙地柏间差异性不显著;覆沙30cm与覆沙50cm,覆沙70cm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覆沙50cm和覆沙70cm间差异性均达不到显著水平。[结论]综合因素条件下,覆沙50cm是该区域煤矸石山土地复垦及生态恢复植被需要基质的最佳选择。
赵国平毕银丽李莹李军保张继平
榆林沙区低效防风固沙林更新改造技术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榆林沙区原有防风固沙林主要以落叶乔木、灌木、半灌木等植物类型为主,防风固沙效益低下。引进常绿针叶树种樟子松,进行低效防风固沙林更新改造,提高防护效益。通过造林试验认为,樟子松造林成效的高低,核心是造林地土壤有效水分含量的多少,水分条件好,造林成效就好,反之则差;不同植被类型造林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不同,按植被类型排列高低次序为无植被覆盖裸沙地>沙柳林地>紫穗槐林地>杨树林地>柠条林地>花棒与踏郎林地>沙蒿林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随着造林地植被覆盖率的增大而降低;对于造林地植被生长发育期而言,幼林和过熟林地的樟子松造林成活率比成熟林地的高。
赵晓彬苏世平符亚儒
关键词:更新改造技术
神府煤田风沙区采煤塌陷地表环境动态变化的综合评价被引量:15
2012年
以神府煤田风沙区2004年塌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7a的野外系统观测,以采煤塌陷后不同塌陷年限(1~7a)的地表破损率、塌陷裂缝残差等8个参数作为指标,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风沙区采煤塌陷地表环境变化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表明:塌陷1a的地表环境变化综合指数为0.918 4,属开始变化阶段;塌陷2~3a的综合指数为0.731 9~0.635 7,属地表环境加速变化阶段;塌陷4~5a的综合指数为0.404 6~0.316 4,属地表环境减速变化阶段;塌陷6~7a的综合指数为0.281 2~0.264 7,属地表环境变化趋于减速阶段.模型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赵国平李晖李旭祥张洪江左合君麻保林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地表环境综合评价
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油松和刺槐人工林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15
2010年
以陕北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绥德地区油松、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采样分析等方法对2种人工林的根系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树龄和不同植被下,根系生物量存在差异,尤其是粗度5 mm以上的根系差异显著(p<0.05),变异系数达到35.27%;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明显,变异系数仅为5.69%;根系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特征明显,根系生物量层次变化大,主要集中在第2、3、4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层次变化平缓,表层差异最大。2种人工林土壤全氮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
万子俊万浩宇贺亮高欣
关键词:人工林根系土壤有机碳
陕北能源开发区主要固沙植被及防护效益研究
2010年
本研究对陕北能源开发区主要固沙树种及防护效益进行了调查、观测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本区主要固沙植被为沙柳和沙蒿为主的两种植被类型,植物种单一。这些植被虽然起到了明显的防风固沙和改良土壤的作用,但病虫害严重,生长衰退。
王琪付广军符亚儒
关键词:固沙植物
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塌陷对植被群落变化影响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以神府-东胜煤田补连塔矿风沙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观测,系统分析了塌陷1 a/T2005年、塌陷2 a/T2004年和非塌陷区植被群落变化特征、塌陷强度(地表破损率)对植被群落变化的影响以及植被群落变化对风蚀的响应。结果表明:补连塔风沙区植被的丰富度排序为:草本>灌木>乔木,群落的总丰富度受草本丰富度的影响,群落结构总体不稳定;塌陷区植物群落的变化是该矿风沙区地表塌陷后加快风蚀进程的重要指征,地表破损率与植被生长状况呈负相关关系;采煤塌陷直接导致植被的死亡率增大,降低了塌陷区植被防风固沙的作用,从而使塌陷区发生严重风蚀。
赵国平封斌徐连秀左合君张继平胡春元
关键词:风沙区采煤塌陷植被群落
陕北沙区煤矸石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以陕北沙区大柳塔镇的石圪台矿煤矸石废弃地为试验对象,在调查分析矿区煤矸石废弃地的现状和植被恢复存在的困难的基础上,通过基质改良、优良植物种选择、配置模式和保水防渗漏造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选出6种优良灌木树种和3种草本植物;树种成活率在80%以上,植被覆盖度达到了50%以上,土壤养分明显提高;采用在栽植穴底垫厚度10cm以上黄土或喷液态地膜可起到明显防渗漏保水效果,可显著提高植物的生长量。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在沙区煤矸石废弃地恶劣环境条件下植被恢复的适用技术,为沙区煤矸石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
符亚儒张继平董强李军宝赵国平石长春
关键词:煤矸石植被恢复植物种造林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