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9-01)

作品数:16 被引量:115H指数:6
相关作者:曹玉芬田路明董星光张莹齐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豆梨
  • 3篇性状
  • 3篇野生
  • 3篇种质
  • 2篇地理分布
  • 2篇叶绿
  • 2篇叶绿体
  • 2篇叶绿体DNA
  • 2篇叶片
  • 2篇遗传多样性研...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潜在地理分布
  • 2篇种质资源
  • 2篇最大熵
  • 2篇最大熵模型
  • 2篇表型
  • 1篇多样性
  • 1篇选育
  • 1篇氧化酶

机构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作者

  • 13篇曹玉芬
  • 12篇董星光
  • 12篇田路明
  • 11篇张莹
  • 11篇齐丹
  • 10篇霍宏亮
  • 3篇薛华柏
  • 3篇王龙
  • 3篇李秀根
  • 2篇苏艳丽
  • 2篇王苏珂
  • 2篇杨健
  • 2篇胡红菊
  • 2篇常耀军
  • 2篇张小双
  • 1篇毋永龙
  • 1篇闫震
  • 1篇黄礼森
  • 1篇赵德英
  • 1篇李志霞

传媒

  • 4篇园艺学报
  • 3篇果树学报
  • 3篇中国南方果树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果树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MaxEnt模型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豆梨潜在地理分布被引量:22
2018年
针对豆梨的原生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本研究基于豆梨全球236个分布点和19个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预测了豆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全球生态适宜区.结果表明:豆梨的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北美洲、亚洲等地区,面积共约1.6×10~7km^2.其中,中国生态适宜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等地.影响豆梨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气温季节性变化次之.由模型预测可知,在不同的气候背景下,豆梨适宜生境和低适宜生境的面积有所不同.在空间分布上,豆梨适宜生境和低适宜生境的范围和几何中心都由东部向西部地区扩散,北美洲的适宜生境增长较快,而欧洲地区的低适宜生境增长较快.
刘超霍宏亮田路明董星光齐丹张莹徐家玉曹玉芬
关键词:豆梨气候变化最大熵模型地理分布
红皮梨新品种‘红宝石’的选育被引量:8
2016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用‘八月红’梨作母本、‘酥梨’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培育出红皮梨新品种‘红宝石’。果实纺锤形,单果质量280 g,纵径9.8 cm,横径7.8 cm;果皮光滑、几近全红色,果肉乳白色,肉质细脆、稍硬,汁液中等,石细胞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6%,可滴定酸含量0.29%,维生素含量72.4 mg·kg-1,果实硬度(去皮)9.2 kg·cm-2,风味酸甜爽口,品质中上;果实发育期约145 d,郑州地区8月下旬成熟;较耐贮藏,常温下可贮藏20 d左右,贮后果实风味更佳。该品种为白梨、砂梨和西洋梨的杂交种,适应性、抗褐斑病、抗黑星病能力强,适合在华北北部、西北地区及东北三省发展。
李秀根杨健王龙王苏珂薛华柏苏艳丽
关键词:红皮梨
砀山酥梨和秋白梨酚类物质UPLC–PDA–MS/MS–ESI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法(UPLC–PDA–MS/MS–ESI)对砀山酥梨和秋白梨果皮、果肉和果心(不含种子)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检出42种酚类组分。大多数酚类物质在果皮中含量最高,仅绿原酸和Z–咖啡酰奎尼酸在果心最高。果皮中的酚类物质种类最多,砀山酥梨果皮中含有5大类42种;秋白梨果皮中含有4大类30种,砀山酥梨比秋白梨多7种黄酮类组分和3种槲皮素糖苷类物质。在果心和果肉中未检出黄烷醇类、黄酮醇类和黄酮类物质。在砀山酥梨果皮中鉴定出其他梨果实中尚未见有报道的芹菜素7–O–芸香糖苷,在砀山酥梨和秋白梨果皮中鉴定出原花青素B1和B2两种原花青素二聚体和原花青素C1及暂命名的C-1、C-2和C-3等4种原花青素三聚体。
李静聂继云曹玉芬李志霞闫震毋永龙
中国豆梨资源调查与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解中国南方豆梨资源的分布现状,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采用资料调查、现场调查、访问调查、路线调查等方法,对豆梨资源的原生境进行调查,采集豆梨资源78份,通过ArcGis软件生成分布区域图,根据分布区域图说明我国目前豆梨资源的分布情况和保存现状。采用数量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地区豆梨的生长状况及不同立地条件对豆梨分布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豆梨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浙江等省(区)。不同地区的豆梨株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差异较大,其中深圳、湖南和湖北等省(市)的豆梨株高相对较高;不同立地条件对豆梨的分布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豆梨主要分布于丘陵,常见于野外的山上。
刘超霍宏亮田路明董星光齐丹张莹徐家玉詹俊宇曹玉芬
关键词:豆梨气象要素
基于叶绿体DNA信息的南方梨属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演化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选取5个叶绿体DNA非编码区trn L-trn F-1、trn L-trn F-2、trn S-psb C、acc D-psa I、rps16-trn Q和1个基因区域rbc L,对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梨(Pyrus L.)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演化分析。将188份梨资源的测序结果整合得到长度为5 612 bp(包含缺失片段),共检测出13个单倍型、4个单一突变位点、16个简约性信息位点和14个插入/缺失片段(InDels),单倍型多样性H_d为0.7178,核苷酸多样性为0.35×10^(-3)。acc D-psa I区域的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的H_d值最高,为0.7177;rbc L区域的H_d值最低,为0.0317。其中162份梨资源检测出12个单倍型,H_d为0.713,核苷酸多样性为0.29×10^(-3);梨的不同地理群体中湖南省的10个梨地方品种的H_d最高,为0.889;来自贵州省的8个品种的H_d最低,为0。138份砂梨地方品种共检测出8个叶绿体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2、H4和H5在130份砂梨和37份白梨品种中检测到,单倍型H6、H10、H11、H12和H13在8份砂梨地方品种‘青皮钟’、‘甜宵梨’、‘细花红梨’、‘惠阳红梨’、‘麝香梨’、‘塘湖青’、‘红粉’和‘横县浸泡梨’中检测到。Median-joiningNetwork图显示单倍型H6和H11为古老单倍型,H1、H4和H5为较进化的单倍型。根据叶绿体DNA序列变异信息可推测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砂梨和白梨亲缘关系较近,同时来自湖南地区的砂梨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齐丹常耀军曹玉芬胡红菊田路明董星光张莹霍宏亮徐家玉张小双刘超
关键词:种质叶绿体DNA
梨野生种石细胞团含量及直径大小的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对杜梨、豆梨、秋子梨、河北梨和褐梨5个野生种共计21份材料果实的石细胞团含量和直径大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杜梨果心线明显但几乎无明显石细胞团,其他品种靠近果心线的石细胞团密集且直径大,豆梨果心线石细胞团形成坚硬的壳状;杜梨石细胞团平均含量最低,果实最小的石细胞团含量极低;河北梨和秋子梨果实石细胞团不但含量较高,而且直径较大,豆梨和褐梨次之。
田路明曹玉芬董星光张莹
关键词:野生种
中国南方豆梨形态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了解中国南方豆梨资源的分布现状,并对其进行形态多样性评价。【方法】2017年9月3—16日,9月23日—10月1日和10月30日—11月16日,前往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江西6省的豆梨原生境采集豆梨资源78份,采用巢式方差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邓肯氏多重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其叶片以及果实等16个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我国南方豆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其叶片和果实的8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的范围为0.56~1.04,8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9.85%,其中叶柄长度的最大,达到37.48%,果形指数的最小(8.1%)。主成分分析表明,前7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均大于1,其累计贡献率达70.804%,表明前7个主成分能较好的解释所有变量所包含的全部遗传信息。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欧式距离系数为9.9处,可将78份豆梨材料聚为五大类。【结论】不同性状变异系数相差较大,供试豆梨资源不同居群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
刘超曹玉芬霍红亮齐丹张莹董星光田路明徐家玉
关键词:豆梨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聚类分析
基于叶绿体DNA accD-psaI序列分析的广西梨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为评价广西梨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对54份广西梨地方品种的叶绿体DNA高变区域accD-psaI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中42份梨主栽品种(来自白梨、秋子梨、砂梨、新疆梨、西洋梨和选育品种)的accD-psaI序列做比较。对比发现,广西梨地方品种的accD-psaI序列长度为683~936 bp不等,检测出单倍型(H1~H6)数量6个,简约性信息位点1个,单一突变位点5个,插入/缺失(InDels)片段5个,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10,核苷酸多样性(Pi)为0.64×10^(-3)。单倍型H1、H2和H3为常见单倍型,其中H1在广西各地分布最为广泛。Median-joining Network图显示,单倍型H4和H5为原始单倍型,H2、H3和H8为较进化单倍型。2个原始单倍型只在横县梨地方品种中检测到,同时横县的单倍型类型最多,推测横县为广西梨起源与多样性中心。
齐丹曹玉芬胡红菊王超常耀军田路明董星光张莹霍宏亮徐家玉刘超詹俊宇
关键词:叶绿体DNA
中国豆梨原生境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解中国豆梨Pyrus calleryana野生资源的分布现状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更好地保护野生豆梨资源,通过实地调查取样,测定了叶片和果实的形态指标,得到分布于6个省(自治区)的57份豆梨资源的表型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环境因子的特点,并分析了表型性状与环境因子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豆梨野生资源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纬21.03°~31.16°、东经107.28°~119.38°、海拔36~710 m的范围内,广西河池市、广西桂林市、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梧桐山)和江西省赣州市有集中分布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纬度、年平均气温、最湿月降水量和最冷月最低温对豆梨的分布影响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叶片长度与纬度、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显著相关;叶柄长度与经度、纬度、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单果质量与海拔极显著正相关,与最干月降水量和最热月最高温极显著负相关;果实横径和纵径均与海拔显著正相关,均与最干月降水量和最热月最高温显著负相关,果实横径还与经度显著负相关;果形指数与纬度显著正相关,与最干月降水量极显著负相关;果心横径与海拔显著正相关;果心指数与最湿月降水量显著负相关。地理气候因子聚类分析发现,广东省深圳罗湖区梧桐山和广西河池市巴马县的野生豆梨资源分布区的环境因子较为独特,有别于其他分布区。
刘超霍宏亮田路明董星光齐丹张莹徐家玉曹玉芬
关键词:豆梨环境因子
梨果实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以‘红茄梨’(Pyrus communis L.‘Red Clapp Favorite’)和‘晚秀梨’(P.pyrifolia Nakai‘Mansoo’)杂交F_1代中已结果的81株单株为试材,利用81株单株的SSR分型数据进行连锁分析,构建了包含187个SSR标记,分布在18个连锁群上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964.82 cM,标记平均间距5.16 cM,与之前利用该群体165株单株为材料构建的双亲整合图谱比较,86.59%的标记在连锁群中的排列顺序一致。利用MapQTL5.0软件,对果实表型性状进行QTL定位和分析,最终检测到与果实单果质量、纵径和横径连锁的4个QTL位点,都位于LG11,离最近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为1.00-2.00 cM。进一步对检测出的果实大小QTL位点距离最近的标记基因型与表型比对分析,发现其符合度在72.5%-82.5%。
王磊李秀根薛华柏王龙李疆
关键词:SSRQTL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