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KBH3056565)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1
相关作者:刘春荣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选举
  • 1篇银杏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分析
  • 1篇日常交往
  • 1篇社会规范
  • 1篇社区参与
  • 1篇市民社会
  • 1篇市民社会理论
  • 1篇居委会
  • 1篇换届
  • 1篇换届选举
  • 1篇交往
  • 1篇个案
  • 1篇个案研究
  • 1篇赋权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篇刘春荣

传媒

  • 1篇社会
  • 1篇复旦公共行政...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赋权下的自主性——对上海社区治理革新的政治分析
2009年
本文通过对上海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社区治理革新的描述,分析这些制度创新的性质和动力,并讨论其在多大程度上增进了社会资本和市民社会理论所描述的社区团结和社会自主性。案例分析表明,基层民主导向的制度构建创造了居民日常交往的制度空间和组织资源,民选居委会的组织架构成为居民社会交往和社区团结的制度性来源。我们把这种作用机制称之为"赋权下的自主性"。这种机制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国家主导的民主治理可以激发居民的自主性社区参与,并能深化横向的社会关系网络、在社区内部催生互惠关系和新的社会规范。
刘春荣
关键词:政治分析市民社会理论社区参与日常交往社会规范
选举动员的框架整合 银杏居委会换届选举个案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社会运动和集体行动研究的"文化和建构主义转向"凸显了框架整合作为微观动员机制的重要性。但是现有文献很少把这一过程置于自上而下的集体行动领域中来考察,同时框架分析在中观层面上的动力机制的认识上尚待深化。本文通过上海市社区居委会选举的个案考察,探索了选举动员中的框架形成和整合过程。研究发现,选举委员会及其所联系的积极分子网络,形成了一个包容性的动员结构。这一特定的动员结构在各个动员环节中,策略性地把国家的政策话语和居民对选举的不同感受衔接起来,整合了民主权利、邻里怀旧和社区认同等阐释框架,由此激发了更大尺度的共鸣和参与。这表明,框架整合与动员的社会结构密不可分,框架化过程实际上建立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基础之上。
刘春荣
关键词:居委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