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9B13)

作品数:7 被引量:77H指数:5
相关作者:蒋协远李庭王满宜查晔军公茂琪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3篇肱骨
  • 2篇远端
  • 2篇肱骨远端
  • 2篇骨折固定
  • 2篇骨折固定术
  • 2篇固定术
  • 2篇创伤
  • 1篇地震
  • 1篇玉树地震
  • 1篇早期肿胀
  • 1篇肢体
  • 1篇肢体肿胀
  • 1篇入路
  • 1篇入路治疗
  • 1篇伤情
  • 1篇伤情分析
  • 1篇伤员
  • 1篇四肢
  • 1篇四肢骨

机构

  • 6篇北京积水潭医...

作者

  • 6篇蒋协远
  • 5篇李庭
  • 3篇查晔军
  • 3篇王满宜
  • 2篇公茂琪
  • 1篇何大炜
  • 1篇龚晓峰
  • 1篇张健
  • 1篇杨明辉
  • 1篇汪晓泊
  • 1篇杨征
  • 1篇陈辉
  • 1篇刘亚波

传媒

  • 3篇中华关节外科...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下尺桡脱位合并桡骨头脱位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下尺桡脱位合并桡骨头脱位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报道的2个典型病例,一例是下尺桡背侧脱位同时合并桡骨头后脱位,另一例是下尺桡掌侧脱位合并桡骨头前脱位,均不合并尺桡骨干的骨折。用单纯桡骨头脱位或下尺桡脱位的机制不能很好地解释。对于急性损伤,应先在麻醉下试行闭合复位,如不成功可考虑切开复位。结果根据目前研究,"绞锁损伤"的机制能比较好得解释这种损伤,骨间膜在前臂两骨之间起到一个"枢轴"的作用。早期诊断和治疗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复位固定非常重要,需要和孟氏骨折、盖氏骨折或Essex-lopresti损伤等相鉴别。
李庭蒋协远刘亚波查晔军王满宜
关键词:骨间膜前臂脱位
肱骨髁间骨折的内固定选择被引量:12
2011年
肱骨髁间骨折是肘关节的严重损伤,治疗的目标是关节面解剖复位、骨折坚强固定、早期功能活动。由于肘关节复杂的解剖形态、用于放置内固定的空间狭小、骨折常常存在粉碎或骨质疏松,使得其治疗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内外侧柱双钢板是肱骨髁间骨折最常用的固定方式,AO组织提倡的内侧和后外侧双钢板90°双平面固定已逐渐被很多骨科医师接受,近来锁定钢板、解剖型钢板、内外侧平行钢板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回顾有关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报道,以期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
杨明辉李庭蒋协远
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
威利坦消除四肢骨折后早期肿胀疗效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对照研究威利坦(venostan)在消除四肢骨折后早期肢体肿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将200例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给予威利坦片剂口服结合冷疗、肢体抬高等常规物理疗法,对照组仅给予冷疗、肢体抬高等常规物理疗法,两组均禁用其他消肿药物。于入院时、入院后第3、4、5、7、10、14天测量肿胀肢体周径并作记录,观察消肿程度、消肿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起效更快,第3天即开始起效,对照组第5天才能起效。受伤后7 d内,两组间消肿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10 d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消肿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威利坦片剂能在创伤后早期(7 d内)较快消除肢体肿胀,有助于手术早期进行和肢体康复。
公茂琪查晔军蒋协远李庭何大炜
关键词:骨折创伤肢体肿胀
肱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的初步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评价新型肱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DHP)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使用DHP治疗且获得随访的肱骨远端骨折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14~65岁,平均40.2岁;左侧13例,右侧9例.骨折按照AO分型:A型1例;B型6例;C1型2例,C2型1例,C3型12例.均采用切开复位DHP固定;术后无需外固定,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所有患者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及X线片评估疗效.结果 22例患者获得11~2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周,无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再移位.2例患者因肘关节僵硬接受肘关节松解手术,1例患者螺钉进入关节,但对肘关节功能无影响,2例患者内固定突起于皮下致轻微疼痛.22例患者中2例有轻微疼痛,前臂旋转功能同健侧一致,肘关节平均屈伸79°(10~130°),屈曲108°(60°~130°),伸直25°(0~80°).MEPS评分平均91分(60~100分),其中优15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91.0%.结论 DHP对于较高位的肱骨髁上部分粉碎骨折、低位的关节面粉碎骨折,以及合并骨质疏松的肱骨远端骨折均能够达到满意的稳定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
张权
关键词:肱骨骨折钢板
后外侧入路治疗后方Pilon骨折被引量:29
2011年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后方Pilo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期间,使用后外侧入路治疗14例后方Pilon骨折,均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超过20%,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1·3岁。结果平均随访14·5个月。12例骨折得到解剖复位(86%);没有出现伤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没有发现因屈踇长肌挛缩至屈踇畸形;1例患者因腓骨后方钢板出现腓骨肌腱刺激症状。根据Philips评分系统,优10例,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通过后外侧入路可以使后方Pilon骨折得到良好的显露以及直接复位,操作简单、有效。
张健王满宜龚晓峰蒋协远李庭
关键词:骨折
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选择被引量:15
2012年
老年患者肱骨远端骨折常因骨质疏松而致关节面严重粉碎,治疗十分困难。由于全肘关节置换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对于活动量较大的成年人,内固定仍是主要的选择,但是对于老年患者,究竟应该选择内固定还是进行全肘关节置换,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在过去几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处理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主要进展包括双钢板固定的提出、三维CT重建的广泛应用、对更复杂的关节面剪切骨折的认识、平行钢板技术的理解、关节周围解剖钢板的应用以及全肘关节置换术的选择性应用。本文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对老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选择做一综述。
查晔军蒋协远公茂琪
关键词:肱骨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
玉树地震骨折伤员的伤情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玉树地震所致骨折伤员的伤情特点,为合理调配、使用医疗资源,更好实施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4月14至21日收治的582例玉树地震骨折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性别、年龄、民族构成,伤情分布,以及骨折特点(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合并伤)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结果582例骨折伤员中男性占48.3%(28l/582),女性占51.7%(301/582)。不同年龄段所占比率大小依次为成人(81.6%,475/582)、老年(12.4%、72/582)、儿童(5.8%,34/582)、婴儿(0.1%,7/582)。骨折伤员中85.1%(495/582)为藏族、汉族其次(12.0%,70/582)。最常见的是下肢骨折(26.3%,153/582),其次是骨盆、髋臼骨折(21.6%,126/582),最少见的是手外伤(5.0%,29/582)。骨盆、髋臼骨折伤员中女性例数多于男性,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01);而其他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合并伤的男女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合并伤在小同年龄段分布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树地震骨折伤员中成年人占绝对多数,男女比率相当;骨折特点与伤员的年龄和性别无关系;地区特殊的房屋结构决定r开放骨折和合并挤压综合征的伤员比率相对低。
李庭蒋协远陈辉杨征汪晓泊王满宜
关键词:地震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