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2008-02)
-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韩艳静张晓东付和平武晓东张福顺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过牧下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与植物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
- 2012年
- 荒漠植被类型和条件与啮齿动物的关系,是多年来干旱区动植物关系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为较为全面的了解荒漠啮齿类数量与栖息环境间的关联度,明确荒漠啮齿动物与其栖息环境中植物因子的关系,2005~2007年,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过牧干扰下啮齿动物优势种种群的密度和植物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全年分析发现,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和三趾跳鼠(Dipu s sagitta)均为优势种,平均捕获量比例分别为(38.82±4.34)%和(38.44±4.27)%;同时小毛足鼠密度与沙木蓼(Atraphaxis frutescen)密度显著正相关,三趾跳鼠密度与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密度显著负相关。在春、夏和秋不同季节,小毛足鼠密度分别与沙木蓼密度、霸王(Zygo-phyllum pterocarpum)密度和红砂(Reaumures soongorica)密度均显著正相关;三趾跳鼠密度在春季与白刺高度正相关,在夏季与藏锦鸡儿(Caragana spinifera)高度显著负相关,在秋季与藏锦鸡儿密度显著正相关。植物因子对阿拉善荒漠区过牧干扰下优势鼠种密度的作用具有明显差异,同时优势鼠种对微生境中植物的利用也显著不同,从而形成相互适应、长期共存的格局。
- 韩艳静张福顺袁帅张晓东付和平武晓东
- 关键词:啮齿动物优势种种群数量过牧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