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10A10403)
-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5
- 相关作者:浦惠明龙卫华胡茂龙高建芹戚存扣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油菜乙酰乳酸合酶突变体S638N的酶学特性及其对ALS类除草剂的抗性被引量:6
- 2015年
- 在对油菜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Bn ALS1R克隆与功能验证基础上,为比较抗性基因编码的乙酰乳酸合酶突变体S638N酶学特性及其对ALS类除草剂抗性与野生型的差异,构建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638N和野生型的重组融合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S638N和野生型均能表达出约74 k D的特异性重组蛋白。纯化目的蛋白,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S638N和野生型的酶活性。结果显示,温度和pH对突变酶活性的影响与野生型相同,表现为先升后降,在37℃、pH 7.0条件下催化活性均最高。同时,该突变酶的酶学动力学参数Km和Vmax与野生型没有显著差异,其对3个辅助因子的响应曲线也与野生型类似,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辅助因子均使突变酶S638N基本都没有活性。然而,突变酶S638N对IMI类除草剂抗性显著高于野生型,而对Su类除草剂敏感性和野生型相同。因此,突变酶S638N具有对IMI类除草剂的专一抗性,但未改变酶学反应特征。
- 胡茂龙浦惠明龙卫华高建芹戚存扣张洁夫陈松
- 关键词:油菜除草剂抗性
- 油菜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BnALS1R等位基因特异PCR标记的开发与应用被引量:13
- 2013年
- 油菜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BnALS1R是从抗性突变体M9中克隆获得,抗性基因BnALS1R与野生型基因BnALS1存在1处SNP,即乙酰乳酸合酶第638位丝氨酸残基被天冬酰胺酸替代。为获得油菜抗除草剂基因BnALS1R的分子标记,根据该处点突变,结合获得的BnALS3与BnALS1序列,开发30条等位基因特异PCR(allele-specific PCR,AS-PCR)引物,采用筛选出的3条AS-PCR引物在F2、BC1和BC2群体中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该标记有效检测出群体中存在的3种基因型,其分离比分别为1∶2∶1、1∶1、1∶1,均遵循单基因遗传规律。应用该标记对获得的抗性恢复系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所有抗性恢复系均能扩增出抗性基因BnALS1R目的条带,表明3条标记引物可应用于抗性基因的检测。AS-PCR标记的获得将促进以抗性基因进行油菜抗除草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胡茂龙龙卫华高建芹付三雄陈锋周晓婴彭琦张维浦惠明戚存扣张洁夫陈松
- 关键词:油菜乙酰乳酸合成酶
- 甘蓝型油菜角果的抗裂角特性及其相关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应用改良拉裂法,对286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裂角力测定.结果表明,抗裂角性状在现有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中存在广泛变异.在146份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组合)中,裂角力变异范围0.82~ 2.87N(牛顿),平均裂角力1.83N,变异系数22.11%;裂角力小于1N的有3份(占2.05%),1~2N之间的96份(占65.75%),在2~3N之间的47份(占32.19%),没有检测到裂角力大于3N的品种或组合.在140份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系)中,裂角力变异范围0.58 ~ 3.47N,平均裂角力1.94N,变异系数31.55%,均高于杂交油菜,其中裂角力小于1N的6份(占4.29%),在1~2N之间的76份(占54.29%),在2~3N之间的49份(占35%),大于3N的9份(占6.42%).与角果和籽粒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油菜角果的裂角力值与单角壳重、单位面积壳重、千粒重达极显著正相关,与每角粒数和角果宽度达到显著正相关.分析杂种与亲本恢复系之间的关系,发现杂种裂角力与恢复系的角果宽度、单角壳重、单位面积壳重、千粒重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壳比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角果大小显著影响油菜的抗裂角特性,角果大、果壳厚、千粒重高等可以作为筛选抗裂角油菜的形态指标.在杂交油菜育种中选用大角大粒恢复系亲本能有效提高杂交油菜的抗耐裂角性.
- 浦惠明龙卫华高建芹胡茂龙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籽粒性状
- 油菜乙酰羟基酸合酶基因BnAHAS1的克隆及其重组蛋白质的原核表达被引量:3
- 2014年
- 利用RT-PCR技术从甘蓝型油菜宁油16号(Brassica napus L.)中克隆到乙酰羟基酸合酶基因BnAHAS1的cDNA序列,该序列含有1个1 96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质65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7.1×104,预测等电点为6.16。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 II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正确的重组质粒pCold IIBnAHAS1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在15℃下以终浓度为1 mmol/L的IPTG诱导12 h后,获得预期大小的重组蛋白质His-BnAHAS1,并用Western blot确定此重组蛋白质为目的蛋白质。
- 胡茂龙孔令娜龙卫华高建芹浦惠明戚存扣张洁夫陈松
- 关键词:除草剂油菜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 优质化学杀雄两系杂交油菜宁杂1818的选育被引量:6
- 2015年
- 宁杂1818属甘蓝型油菜中晚熟品种类型,选自“宁油18×088018”组合,其株高178.73 cm,分枝点较高。一次分枝6.48个,主轴约长60 cm左右,单株角果数257.60个,角果长6~7 cm,果喙较长。每角种子数22.05粒,千粒重4.09g;芥酸含量0.50%,硫苷含量19.71μmol/g,含油量45.54%。国家油菜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3110.40 kg/hm2,比对照增产4.14%;生产试验结果,宁杂1818比对照增产5.95%。该品种抗病毒病,较抗菌核病,抗倒伏能力强。
- 付三雄戚存扣顾慧张洁夫浦惠明陈松周晓婴陈锋高建芹龙卫华胡茂龙张维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两系杂交种化学杀雄
- 优质化学杀雄两系杂交油菜“宁杂1838”的选育被引量:2
- 2017年
- 宁杂1838属甘蓝型油菜中晚熟品种类型,选自096030×096033组合。株高168.50 cm,分枝点较高,一次分枝8个。单株角果数333.50个,每角种子数22.90粒,千粒质量4.10 g;芥酸含量0.60%,硫苷含量24.13μmol/g,含油量44.28%。国家油菜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3 091.80 kg/hm^2,比对照增产5.73%;生产试验结果,宁杂1838比对照增产10.30%。该品种抗病毒病,较抗菌核病,抗倒伏能力极强。
- 付三雄张洁夫周晓婴顾慧陈松浦惠明龙卫华陈锋高建芹胡茂龙张维彭琦王晓东戚存扣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两系杂交种化学杀雄
- 早熟、高产、适合机械化作业油菜新品种宁杂27的选育被引量:4
- 2013年
- 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27表现早熟、高产、优质、抗倒,成熟期熟相好、一致性好,较耐裂角,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株高153.73 cm,一次分枝8.89个,单株有效角果382.99个,每角21.96粒,千粒重3.82 g,芥酸含量0.43%,硫苷含量22.05μmol/g,含油量42.20%。抗倒性较强,耐寒性、抗病性中等,适合在江苏省及邻近省(市)油菜主产区种植。
- 张洁夫陈锋戚存扣陈松浦惠明付三雄胡茂龙龙卫华高建芹张维
- 关键词:油菜早熟选育
- 杂交油菜宁杂11号种子纯度SSR标记快速检测方法被引量:6
- 2013年
- 本研究以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为研究对象,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共显性标记引物Na10-E02,建立了一套油菜杂交种纯度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种子利用夜间萌发,碱裂解法快速提取DNA,PCR反应2h,电泳1.5h,简化的银染法染色10min,从获取样品种子到出检测结果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时间,一个熟练科技人员每个工作日至少可以完成6×96=576粒种子的检测量。利用这套技术对生产中大面积制种的9个样品纯度检测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的实际纯度结果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84(P<0.01),表明这套技术可以用于宁杂11号杂种纯度的快速准确鉴定。
- 陈锋张洁夫陈松浦惠明戚存扣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杂交种SSR标记纯度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