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810005)
-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 相关作者:郭圣莉陈竹君邓丁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革命与国家的双重逻辑:城市社会空间的嬗变——解放初期上海社会团体的湮灭考察被引量:4
- 2010年
- 新中国初期中国城市社会发生的质的变化之一就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各类旧式社团的湮灭,从而改变了城市社会形态。一般认为,它们是伴随着新中国初期急风骤雨式的革命形势和计划经济的建立而土崩瓦解的。但深入历史可以发现,它们的消亡更深刻地受制于新政权的革命理论。它们因着新政权对其政治定性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这些不同类型社团的具体消亡过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国家政权建设逻辑以及新的国家政权对城市社会的重构进程。
- 郭圣莉
- 关键词:社会团体城市社会国家政权建设
- 战后上海的保甲制度及其选举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以地方自治的名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保甲长选举。就上海来说,战后保甲制度及其选举既有与全国一致的地方,又有其独特的地域特征。一方面,战后保甲制度的基本架构在各城市间大体相类,既标明保甲是地方自治的基础,制定相应的保甲长民选制度,规定保民大会,授予相应的权力,又对其权力与职能范围加以限制;另一方面,由于上海独特的历史及地域特征,它又表现出两极分化的地域特征,这一特点是国家政权在基层建构中的一般逻辑及上海地域差异性中的利益原则在上海的反映。
- 郭圣莉邓丁
- 关键词:战后保甲地方自治国家政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