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34240)

作品数:3 被引量:61H指数:3
相关作者:赵瑞斌杨主恩周伟新张先康曲国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地学
  • 1篇地学断面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质
  • 1篇对称性
  • 1篇新生代
  • 1篇山前
  • 1篇盆山耦合
  • 1篇中新生代
  • 1篇坳陷带
  • 1篇构造地质
  • 1篇古生代
  • 1篇缝合带

机构

  • 3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天津城市建设...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作者

  • 3篇杨主恩
  • 3篇赵瑞斌
  • 2篇周伟新
  • 1篇张先康
  • 1篇马宗晋
  • 1篇卢静芳
  • 1篇曲国胜

传媒

  • 2篇地震地质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带中新生代构造特征与地震被引量:38
2000年
形成于中新生代的南天山库车山前坳陷带和北天山乌鲁木齐山前坳陷带表现出类似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即坳陷内都发育 4排近东西向展布的逆断裂 -背斜带 ;新生代 (特别是第四纪以来 )表现出强烈的由山体向盆地的逆冲活动 ;逆断裂 -背斜带的形成、演化和发展都受控于统一的近南北向构造应力场。然而 ,南北两个山前坳陷在变形强度、地球物理细结构、地球动力学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对这些不同点进行了讨论 ,认为正是这些不同点的存在 ,使得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内的现今地震活动性显示出不对称性 ,即南天山库车山前坳陷 5级以上地震基本都分布在第 3排 (秋里塔格 )逆断裂 -背斜带上 ,而北天山乌鲁木齐山前坳陷 5级以上地震基本都分布在坳陷南部准噶尔南缘断裂附近及其以南的天山内部。
赵瑞斌杨主恩周伟新郭芳
关键词:地震活动
天山深浅构造特征及盆山耦合关系被引量:12
2008年
由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表明,天山构造带具有复杂的深浅构造关系。以纳伦-那拉提-红柳河构造缝合带为轴,天山南北两侧构造表现出明显的对称性,在纵向上,则表现出上、下硬、中间软的"三明治"式独特的圈层结构。在南北向构造挤压作用下,天山南侧显示塔里木板块向北作陆内俯冲,与天山地壳岩石圈发生层间插入与拆沉作用,在山前,基底卷入盖层变形;天山北侧准噶尔板块向天山挤入,发生构造挠曲,并形成山前深坳陷。天山南北两侧表现出不同的盆山耦合特征。
赵瑞斌卢静芳杨主恩曲国胜马宗晋
关键词:盆山耦合
天山中段的深浅构造特征被引量:15
2005年
 天山起源于古生代的陆-陆碰撞作用,又经历了中新生代的典型陆内造山过程,其深浅构造结构和活动性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文中通过多种地球物理探测和综合地质构造分析, 以地学断面形式对其深浅构造进行填图,揭示了天山中段复杂的深浅构造特色。结果表明:沿古生代的陆-陆碰撞缝合带两侧分别呈现出主要构造地质单元由老到新的对称性,并伴有相应深部结构的复杂性,反映了碰撞过程及后期的构造演化特点;天山中部的上地幔顶部存在厚近 10km、宽近 200km、几乎涵盖整个天山的低速高导层,可能是中新生代以来天山的陆内再造山作用引起的壳幔拆沉作用形成的残留下地壳。
杨主恩张先康赵瑞斌周伟新
关键词:中新生代古生代构造地质地学断面缝合带对称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