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8B030301134)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2
相关作者:宋武蔡世荣何裕隆彭建军张常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遗传性
  • 1篇胰腺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肿瘤
  • 1篇手辅助
  • 1篇手辅助腹腔镜
  • 1篇术前
  • 1篇术前应用
  • 1篇突变
  • 1篇肿瘤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治疗
  • 1篇胃癌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临床疗效
  • 1篇临床疗效观察
  • 1篇螺旋CT
  • 1篇内窥镜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彭建军
  • 3篇何裕隆
  • 3篇蔡世荣
  • 3篇宋武
  • 2篇詹文华
  • 2篇张常华
  • 1篇韩方海
  • 1篇李洪明
  • 1篇周学付

传媒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外科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外科在结直肠肿瘤根治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手辅助腹腔镜的手术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前瞻性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64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分别进行手辅助腹腔镜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安全性、根治程度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64例结直肠癌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死亡病例。2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肿块大小等临床病理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辅助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127±31)min比(184±71)min,P=0.022];术中出血量及术后48h平均引流量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150±42)ml比(82±31)ml、(208±58)ml比(170±52)ml,P=0.008、0.020];Trocar使用数少于腹腔镜组(2.4个比5.0个,P=0.015)。腹腔镜组和手辅助腹腔镜组在肠段切除长度[(19±5)cm比(18±4)cm]、淋巴结清扫数量[(16±4)个比(16±3)个]、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4/32)比25.0%(8/32)]、术后排气时间[(1.7±0.9)d比(1.8±0.7)d]、术后耐受半流时间[(2.9±1.3)d比(2.8±1.2)d]、住院费用[(4.8±0.6)万元比(4.9±0.4)万元]及术后住院时间[(6.7±2.3)d比(6.6±2.3)d]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有效性,是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良好术式之一。
宋武韩方海何裕隆彭建军蔡世荣李洪明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检查
术前应用螺旋CT超声内镜和PET—CT检查诊断胃癌侵犯胰腺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估在螺旋CT筛选出胃癌侵犯胰腺病例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内镜(EUS)和PET-CT检查对胃癌侵犯胰腺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60例术前螺旋CT检查诊断为胃癌侵犯胰腺的患者,联合EUS检查(60例)和PET—CT检查(14例),判断是否存在胃癌侵犯胰腺,并与手术探查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手术探查和术后病理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38例存在胰腺侵犯,22例无胰腺侵犯。CT在胃癌侵犯胰腺方面诊断的准确率为63.3%,过度诊断率为36.7%。在CT诊断的基础上,结合EUS检查诊断胃癌侵犯胰腺的准确率达到87.8%,过度诊断率为7.3%,与单纯使用螺旋CT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ET-CT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和EUS检查在诊断胃癌侵犯胰腺位置、侵犯胰腺程度等方面比PET—CT检查更有优势(P〈0.01)。结论术前应用螺旋CT诊断胃癌侵犯胰腺的准确率尚有待提高;在螺旋CT检查的基础上联合应用EUS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螺旋CT和EUS检查在诊断胃癌侵犯胰腺位置、侵犯胰腺程度等方面可提供比PET—CT更多的信息。
宋武何裕隆张常华蔡世荣周学付彭建军詹文华
关键词:内窥镜超声检查螺旋CT胰腺
胃癌家族遗传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检测30例伴家族史胃癌和8例遗传性胃癌家系患者的E-钙黏附素基因(CDH1)的蛋白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及胚系突变情况,探讨CDH1基因在我国家族性遗传性胃癌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和直接测序法对30例伴家族史胃癌和8例符合家族遗传性胃癌筛选标准(ICG—HGC)的患者的血液或正常组织标本的CDH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16例伴胃癌家族史胃癌肿瘤组织标本CDH1阴性表达,遗传性胃癌肿瘤标本CDH1基因7个表达阴性,1个表达明显下调;伴胃癌家族史胃癌19例和遗传性胃癌6例标本表现为启动子甲基化。在30例伴家族史胃癌中2例患者发现了3个同义突变,而在遗传性胃癌的中未发现CDH1种系突变。结论我国家族遗传性胃癌中CDH1种系突变可能并不常见,或有其他遗传易感基因参与;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导致了CDH1基因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
宋武何裕隆蔡世荣张常华彭建军詹文华
关键词:基因突变CDH1基因甲基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