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228)

作品数:15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黄云超陈颖王小燕叶联华汤琦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肿瘤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葡萄球菌
  • 10篇球菌
  • 10篇表皮葡萄球菌
  • 7篇生物膜
  • 6篇生物膜形成
  • 6篇膜形成
  • 4篇细菌
  • 3篇真菌
  • 3篇基因
  • 3篇假丝酵母菌
  • 2篇蛋白
  • 2篇生物材料
  • 2篇念珠
  • 2篇念珠菌
  • 2篇平滑肌肌动蛋...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细菌生物膜
  • 2篇纤维细胞
  • 2篇相关基因

机构

  • 15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云南省肿瘤医...

作者

  • 14篇黄云超
  • 7篇陈颖
  • 6篇叶联华
  • 6篇汤琦
  • 6篇王小燕
  • 5篇雷玉洁
  • 5篇赵光强
  • 3篇杨堃
  • 2篇刘馨
  • 2篇周友全
  • 2篇周绍强
  • 1篇刘建雄
  • 1篇杨庄青
  • 1篇张祥武
  • 1篇郭凤丽
  • 1篇饶钟鸣
  • 1篇王建逵
  • 1篇董俊杰
  • 1篇成鹏
  • 1篇叶丽娟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氧化钛纳米管在骨科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查阅国内外有关二氧化钛纳米管(TiO_2纳米管)在骨科领域(实验研究)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TiO_2纳米管在骨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TiO_2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阳极氧化法、模板合成法和水热合成法是目前常用的3种制备方法,TiO_2纳米管在骨科的研究集中在组织相容性(促骨融合与骨生长)和表面修饰(载物载药)方面。TiO_2纳米管有良好的抗菌性与组织相容性,可载药载物,在抗菌、抗肿瘤、促骨生长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研究价值。
董俊杰黄云超向柄全杨延龙杨延龙
关键词:二氧化钛纳米管骨科
生物材料植入感染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相关基因调控被引量:4
2016年
表皮葡萄球菌是寄居于人体皮肤和黏膜表面的共生菌群,现已发现其是引发临床生物材料相关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在生物材料植入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医用生物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其主要致病因素,细菌生物膜可有效抵御机体的防御反应和抗生素治疗,导致生物材料植入感染难以彻底治愈,使感染呈慢性、持续性和反复性特点,从而在临床上造成了极高的死亡率.就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胞间黏附素基因(ica)操纵子和附属基因调节子(agr)基因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调控及其在临床生物材料植入感染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邱良婷叶联华黄云超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ICA操纵子生物材料
聚集相关蛋白基因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肺癌相关生物材料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与目的研究聚集相关蛋白(accumulation-associated protein,Aap)基因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肺癌相关生物材料表皮葡萄球菌(SE)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种属鉴定分离临床肺癌患者植入材料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株,PCR法检测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Aap,检测表皮葡萄球菌Aap基因株生物形成能力。密度梯度法提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人肺腺癌细胞A549在不同浓度(10 ng/mL,20 ng/mL,40 ng/mL)TGF-β1共培养30 h后,取上清液分别加入SE Aap+株、SE Aap-株下与医用硅橡胶培养30 h,半定量粘附试验测各组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情况,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生物膜微观情况。结果 Aap基因的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密切相关(P<0.01)。在(10 ng/mL,20 ng/mL,40 ng/mL)TGF-β1浓度组医用硅橡胶表面SE Aap+生物膜的厚度大于空白组(P<0.01)。SE Aap+株在TGF-β1浓度组间生物膜的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浓度TGF-β1因子刺激下SE Aap-株均不能形成明显细菌生物膜。结论在肺癌患者植入材料引起感染中表皮葡萄球菌Aap基因表达阳性株较易形成细菌生物膜,TGF-β1对SE Aap阳性形成细菌生物膜有一定促进作用。
陈颖雷玉洁黄云超饶钟鸣叶联华赵光强王小燕
关键词:医用硅橡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在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胞间黏附素A(intercellular adhesion A,ica A)基因、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fibrinogen binding protein,fbe)基因、聚集相关蛋白(accumulation-associated protein,aap)基因在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用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35984(表葡组)及白假丝酵母菌标准株ATCC10231(白念组)分别培养及混合培养(混合组),建立表皮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及二者混合生长的体外生物膜模型。于培养2、4、6、8、12、24、48、72 h,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二甲氧唑黄[(2,3 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5〔(phenylamino)Carbonyl〕2H-tetrazolium hydroxide assay,XTT]比色法评价生物膜体外生长动力学;24、72 h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分析培养72 h表葡组及混合组ica A、fbe、aap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结晶紫染色法生物膜半定量检测示,混合组和表葡组均在培养12 h生物膜明显增厚,72 h混合组超过表葡组,组间比较除72 h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念组12 h出现生物膜的生长,在整个培养周期白念组生物膜厚度均低于混合组(P<0.05)。XTT比色法生长动力学检测示,混合组整体生长速度快于白念组,且48 h后超过表葡组;混合组与表葡组除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培养2、4 h时A值低于白念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后各时间点A值均显著高于白念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各组均形成结构复杂、成熟的生物膜。培养72 h荧光定量PCR检测示,与表葡组相比,混合组fbe、ica A、aap基因表达量分别增高1.93、1.52、1.4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长能形成比单一�
王小燕陈颖黄云超周友全赵光强叶联华雷玉洁汤琦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
真菌密度感应分子对羟基苯乙醇在白色假丝酵母菌与表皮葡萄球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真菌密度感应分子对羟基苯乙醇(Tyrosol)在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生物材料相关混合微生物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5月将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 35984及白色假丝酵母菌标准株ATCC 10231混合培养,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按照是否用Tyrosol处理混合生物膜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于孵育2、4、6、8、12、24、48、72、96h,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二甲氧唑黄(XTT)比色法评价生物膜体外生长动力学;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分析两组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结晶紫染色法生物膜半定量检测示培养2、4、6h处理组生物膜厚度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TT法生长动力学检测示培养12、72h处理组生长动力学大于对照组,12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培养72h,处理组及对照组混合生物膜结构中可见大量表皮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孢子、菌丝密集生长形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混合生物膜;荧光定量PCR结果示,处理组在培养6、24h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icaA、fbe、aap基因表达上调,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相关als3、hwp1、efg1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在真菌密度感应分子Tyrosol的干预下,处理组形成更厚的混合生物膜,可能与该组中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icaA、fbe、aap基因的表达上调相关性更密切。
王小燕汤琦黄云超赵光强周友全杨堃叶联华陈颖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
大肠杆菌鞭毛调控基因flhDC与生物材料植入感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随着生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生物材料植入感染成为令人棘手的常见医院内感染,有报道占院内感染的50%,大肠杆菌是临床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的优势菌种。生物材料表面的细菌生物膜使其膜内细菌能有效抵御抗生素治疗和机体的防御反应,是导致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难以控制的根源。大肠杆菌的运动性与细菌生物膜形成密切相关,鞭毛是大肠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的生成需要三级基因的表达,操纵子flh DC编码鞭毛生成的一级主调控基因。我们推测:"鞭毛调控基因flh DC的表达→鞭毛的生成→细菌的运动性→细菌生物膜形成"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为临床防治生物材料植入感染提供新思路。本文就以大肠杆菌鞭毛调控基因flh DC与生物材料植入感染做一简要综述。
张祥武黄云超雷玉洁杨堃陈颖
关键词:大肠杆菌细菌生物膜
胸部恶性肿瘤患者院内细菌真菌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院内胸部恶性肿瘤患者细菌真菌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为预防胸部肿瘤患者细菌真菌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5年6月间,对5 067例胸部恶性肿瘤存在感染征象患者的痰液、血液、尿液、胸腹水、手术切口、以及植入医用生物材料等行病原菌培养及鉴定,检出细菌真菌混合感染病例142例.分析其临床特征、标本来源、病原菌构成、病种类型、医疗干预情况等情况.结果 142例患者中临床分期III^IV期患者104例(73.2%),使用抗生素≥14 d 94例(66.2%);存在生物材料植入患者104例(74.7%),死亡96例(67.6%);共分离细菌167株其中G+菌61株,占36.5%,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G-菌106株,占63.5%,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分离真菌172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77.3%.病原菌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咽试纸、血培养与医用植入材料表面.72例肺癌患者中鳞癌与小细胞癌分别52.8%、33.3%,远高于腺癌12.5%;42例食管癌患者中术后患者为42.9%,肠外营养大于10 d患者为80.9%,高于肠外营养小于10 d患者19.1%.结论胸部恶性肿瘤细菌真菌混合感染细菌多见于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真菌以白色念珠为主.对于临床III^IV期、肠外营养≥10 d、有化放疗史、抗菌药物≥14 d、有医用生物材料植入的胸部恶性肿瘤患者,需警惕细菌真菌混合感染的发生.
段万石陈颖黄云超赵光强黄秋博鲁艳
关键词:胸部恶性肿瘤细菌真菌医用生物材料
agrC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表皮葡萄球菌在医用生物材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可有效抵御抗生素的治疗,导致感染迁延不愈,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影响生物膜形成的众多基因构成了复杂的调控网络,在生物膜形成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表皮葡萄球菌附属基因调节子(agr)系统是调节生物膜形成的最重要基因之一.就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agr系统及其相关基因对生物膜形成调控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研究以agr为靶点治疗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引发的相关感染提供参考.
成鹏叶联华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膜基因调控机制
聚氯乙烯材料表面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混合生物膜结构观察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建立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材料表面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混合生物膜体外模型,观察混合生物膜的形成与微观结构。方法取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与白色念珠菌(ATCC10231),分别制备浓度为1×106 CFU/m L的悬液并混合后,与直径0.5 cm PVC膜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 soy broth,TSB)培养基中共培养形成混合生物膜(实验组)。培养2、6、12、24、48、72 h时取PVC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生物膜厚度、单位视野菌落数,并于48 h时测量生物膜内活菌百分比、三维重建PVC膜表面生物膜图像;扫描电镜观察各时间点混合生物膜结构。以单纯PVC膜置于TSB培养基中培养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PVC材料表面无病原菌黏附。实验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示,培养6 h时可见菌落及生物膜形成,随时间延长均逐渐增加,24 h时菌落达高峰,48 h时生物膜厚度达峰值。实验组PVC膜表面菌落数比较,2、6、24 h间以及2、6 h与48、72 h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48、72 h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膜厚度除48、72 h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 h时,混合生物膜外层活菌百分比明显高于内层及中间层(P<0.05)。三维重建显示混合生物膜表面凹凸不平,突起部分活菌数量较多。扫描电镜观察示,实验组随培养时间增加,PVC膜表面白色念珠菌由孢子状逐渐伸长出现假丝状及菌丝状,表皮葡萄球菌黏附于白色念珠菌周围,逐渐形成复杂的多层次网状混合生物膜。结论白色念珠菌-葡萄球菌混合培养可在PVC材料表面形成结构复杂的混合生物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与三维图像重建技术的结合是研究混合生物膜的理想方法。
陈颖王小燕赵光强雷玉洁叶联华黄秋博段万石黄云超
关键词:聚氯乙烯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
肿瘤病人肠外营养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随着肿瘤病人肠外营养(PN)和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已成为临床令人棘手的常见院内感染。在PN输注过程中,PN液在中心静脉导管周围形成高糖和高脂微环境,有利于病原菌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表面黏附、生长和扩散,形成由一种或多种病原菌组成的细菌生物膜。一旦细菌生物膜形成,膜内的病原菌可抵御抗菌药物及机体免疫细胞的杀伤,造成细菌或真菌反复感染,危及病人生命。以下综述PN的应用、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特点、混合生物膜及其研究方法等,以期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混合生物膜感染的研究提供参考。
段万石黄云超
关键词:肿瘤胃肠外营养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肠外营养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