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1538)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李景峰郑启新郭晓东陈廖斌邹枕玮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煅烧骨
  • 2篇细胞
  • 2篇MC3T3-...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组织工程骨
  • 1篇细胞构建
  • 1篇细胞黏附
  • 1篇活性
  • 1篇活性多肽
  • 1篇骨形态
  • 1篇骨形态发生蛋...
  • 1篇骨形态发生蛋...
  • 1篇多肽
  • 1篇P24
  • 1篇BMP
  • 1篇MC3T3-...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篇陈廖斌
  • 2篇郭晓东
  • 2篇郑启新
  • 2篇李景峰
  • 1篇张树威
  • 1篇邹枕玮

传媒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P24活性多肽仿生骨材料对MC3T3-E1细胞黏附、增殖和向成骨方向分化的影响
2014年
本研究目的是评价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P24活性多肽复合仿生骨材料对小鼠MC3T3-E1细胞黏附、增殖和诱导成骨分化的影响。实验分三组:A组为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活性多肽P24修饰的复合仿生骨材料,B组为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材料,C组为单纯的煅烧骨材料。三组材料在细胞实验前行电镜扫描观察。然后将小鼠MC3T3-E1细胞分别种植在三种材料表面,测定细胞的黏附率,MTT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同时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ALP活性检测,了解小鼠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情况。电镜观察显示三组材料均保留了天然的孔隙结构,孔径为200-850μm。细胞黏附率和MTT实验显示,A组MC3T3-E1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性能和增殖能力明显高于B组和C组,B组则高于C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染色和ALP活性检测显示:A组细胞ALP活性明显高于B组和C组,B组则高于C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P24活性多肽仿生骨材料能促进小鼠MC3T3-E1细胞在骨基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与分化,并能较好地保持细胞的形态。
李景峰郑启新郭晓东陈廖斌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煅烧骨MC3T3-E1细胞
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BMP_2活性多肽复合MC3T3-E1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被引量:2
2014年
探讨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BMP2活性多肽复合材料、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和单纯煅烧骨复合MC3T3-E1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体内的成骨能力。实验分3组,A组: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BMP2活性多肽复合材料,B组: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C组:单纯煅烧骨。诱导培养MC3T3-E1细胞,将其分别接种于3组材料,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分别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只大白兔作两侧骶棘肌肌袋模型,然后将3组材料分别植入大白兔骶棘肌内,分别于术后第4、8周各组处死大白兔3只,行组织学观察及新生骨面积测定。通过观察发现MC3T3-E1细胞在3组材料表面生长良好,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BMP2活性多肽复合材料能促进MC3T3-E1细胞在其表面粘附与增殖并能较好地保持细胞的形态。术后第4、8周组织学观察A组材料新生骨明显多于B组,B组多于C组。术后4周和8周新生骨面积测定值A、B、C组分别为(19 712.524±3 782.126)μm2、(28 227.617±2 455.375)μm2,(11 648.507±1 047.221)μm2、(14 592.892±899.532)μm2,(7 986.655±903.487)μm2,(11 254.822±669.508)μm2。表面矿化修饰煅烧骨/BMP-2活性多肽复合材料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复合材料,有望应用于临床。
李景峰郑启新陈廖斌郭晓东邹枕玮张树威
关键词:煅烧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