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J01B01)

作品数:46 被引量:323H指数:10
相关作者:杨柳赵蕾李红莲宋冰刘加平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建筑科学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建筑
  • 10篇能耗
  • 8篇气候
  • 8篇建筑能耗
  • 7篇热舒适
  • 6篇传热
  • 5篇热环境
  • 5篇温度
  • 5篇节能
  • 4篇人体热舒适
  • 4篇能耗模拟
  • 4篇住宅
  • 4篇埋管
  • 4篇空调
  • 4篇换热
  • 4篇建筑能耗模拟
  • 3篇地下水
  • 3篇地下水渗流
  • 3篇典型气象年
  • 3篇数值模拟

机构

  • 46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南京工程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建筑西北...
  • 1篇上海市建筑科...
  • 1篇机械工业第六...
  • 1篇青岛海信电子...
  • 1篇广州哈思新能...

作者

  • 35篇杨柳
  • 11篇赵蕾
  • 7篇李红莲
  • 5篇宋冰
  • 4篇刘加平
  • 4篇李楠
  • 4篇白鲁建
  • 3篇刘大龙
  • 3篇张爽
  • 3篇王玉英
  • 3篇张琳琳
  • 3篇张彦云
  • 3篇霍旭杰
  • 3篇许馨尹
  • 2篇冯巍
  • 2篇朱新荣
  • 2篇林宇凡
  • 2篇葛翠玉
  • 2篇徐影
  • 2篇闫海燕

传媒

  • 6篇暖通空调
  • 6篇西安建筑科技...
  • 4篇化工学报
  • 4篇建筑技术
  • 4篇建筑节能
  • 2篇太阳能学报
  • 2篇华中建筑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建筑热能通风...
  • 1篇住宅科技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制冷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建筑与文化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7
  • 14篇2016
  • 16篇2015
  • 5篇2014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分析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地埋管群的传热性能,基于移动有限长线热源模型解析解,结合叠加原理给出地埋管群在土壤中散热所引起的动态温度响应的解析解.对一个3×3顺排管群在土壤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三维动态数值仿真,验证解析解的正确性.基于解析解研究地下水渗流作用下管群换热器连续和间歇散热所引起的土壤温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当间歇运行时,可缓解管群间的热干扰,使得土壤温升显著减小,即土壤温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针对地埋管间歇散热的情况,探讨渗流速度和土壤热物性对土壤温度响应和恢复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渗流速度越大,土壤温度恢复的幅度越大,且土壤物性对土壤温度响应和恢复特性的影响也很明显.地埋换热管群所引起的土壤温度响应和恢复特性受地质状况和地下水渗流速度的综合作用影响.
张琳琳赵蕾杨柳
关键词:土壤源热泵地下水渗流地温恢复
气候预测及其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研究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筑能耗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居住建筑能耗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生活中能耗量的60%,采暖能耗成为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大组成部分。通过充分挖掘建筑节能的潜能来降低能耗,这对建筑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建筑能...
闫友菲
关键词:气候预测神经网络热负荷建筑节能
文献传递
吐鲁番地区夏季农村住宅热舒适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对室内、外环境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以问卷方式调查了当地居民的基本情况和热感觉,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测量及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居民夏季实测热中性温度为28.3℃,高于预测值;对热的接受能力比预测的强,可接受温度的上限值为31.8℃;热中性温度和可接受温度的上限值均高于同属寒冷地区的其他城市。
杨柳杜晓磊郑武幸闫海燕朱小波
关键词:农村住宅热舒适热感觉
基于BIM的绿色保障性住房室内风环境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研究不同户型布局对住宅室内风环境的影响,利用Revit软件建立3D建筑模型,形成建筑体量以及材料信息模型,将经过处理的文件导入到流体分析软件Simulation CFD中,通过导入炎热地区气象数据对室内风环境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室内风场图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到可充分利用室内通风的平面优化方案,为当地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何海杨柳齐锋幸运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
能源群桩与单桩热-力学响应特性对比分析
2022年
针对热-力耦合作用下能源群桩和单桩连续72 h放热工况以及间歇运行工况的传热和力学响应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二者连续运行工况下的桩身温度、桩身应力、附加温度荷载、桩身截面位移、桩侧阻力以及间歇运行工况下的出口水温、桩心温度和桩顶位移。结果表明:虽埋管出口水温相近,但群桩与单桩的桩身温度差异较大,进而会引起桩身截面位移以及桩身应力等一系列能源桩力学响应不同;对能源桩施加结构荷载和温度荷载后,单桩的桩身应力大于群桩中各桩的桩身应力,并在桩身中下部达到峰值,附加温度应力在桩身主体段几乎相等;桩基出现整体沉降,但随着加热的进行出现了桩顶向上移动、桩底向下伸长的趋势;侧摩阻力沿桩深方向不断增大,在桩底处达到最大值;间歇运行工况下,能源桩出口水温、桩心温度以及桩顶位移出现明显的波动,呈现出累加效应。
陈树森赵蕾
关键词:传热数值模拟桩侧阻力
空调办公建筑能耗预测回归模型被引量:29
2015年
建筑能耗预测模型是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及节能改造的有力工具,而建筑能耗分析是建立建筑能耗预测模型的基础.本文建立了重庆地区的空调办公建筑模型,采用Energy Plus软件模拟分析了该城市建筑各设计参数对暖通空调系统及建筑年总能耗的影响,选取对建筑能耗影响较大的9项设计参数,建立了重庆地区暖通空调系统及建筑年总能耗的预测回归模型,随机选取20组数据来评价预测回归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各设计参数中窗墙比、设备功率密度、照明功率密度等对暖通空调系统及建筑年总能耗影响较大,重庆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及年总能耗预测回归模型R^2分别为0.960和0.966,估计标准偏差都为1.122 W/m^2;能耗预测值与模拟值的最大偏差分别为-12.813%和-7.063%.
杨柳侯立强李红莲许馨尹刘加平
关键词:建筑能耗办公建筑
屋顶绿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探索南京市屋顶绿化概念设计被引量:1
2016年
以南京市现有建筑为研究对象,实地和网络调查为研究方法,全面调研了屋顶绿化现状、公众意识、发展障碍、屋顶绿化构造等方面。结果表明:南京屋顶绿化普及率很低,可绿化面积潜力大;有76%的公众支持建设屋顶绿化,有68%公众认为政府应投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立法和财政支持,采取鼓励措施、倡导民众参与,屋顶绿化构造新技术开发等发展对策,为南京市发展屋顶绿化提供参考。
葛翠玉
关键词:屋顶绿化公众意识荷载防排水
Cu/Al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导热性能被引量:5
2021年
以柠檬酸钠和β-糊精为稳定剂、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Cu/Al复合纳米粒子,以水-乙二醇为基液,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Cu/Al复合纳米流体。利用XRD、SEM、TEM对Cu/Al复合纳米粒子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热物性分析仪测试Cu/Al复合粒子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和导热性;研究了不同铜盐前驱体、不同浓度的铜盐对Cu/Al复合纳米相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及纳米粒子添加量对纳米流体稳定性和导热性影响。结果表明,以醋酸铜为前驱体,采用还原法制备的Cu/Al纳米复合粒子具有核壳结构,大小均匀,粒径约为50 nm;以柠檬酸钠为稳定剂,质量百分数为0.1%,0.3%,0.5%复合Cu/Al纳米流体均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随着添加物用量增加而提高,当Cu/Al纳米复合粉体的质量分数为0.5%时,室温下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相对于基液可提高39.6%。
汪靖凯赵蕾马丽斯
关键词:纳米流体导热
居住建筑被动降温节能效应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选择适宜的被动式降温设计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空调能耗,通过选取我国各气候区的典型城市住宅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常用被动式降温方法,如遮阳、夜间通风及蒸发冷却,采用了软件模拟及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其节能效应,旨在对不同气候区的建筑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李楠杨柳刘亚飞
关键词:节能效应适宜性
露点温度计算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22
2016年
本文整理了3种计算露点温度的方法,分别为利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直接计算,利用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和环境水汽压间接计算,用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大气压计算,并以长春、西安、武汉和广州地区代表站为例,将前两种计算露点温度方法的结果与实际观测的露点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露点温度的直接法与间接法均有其优点,当干球温度为0.0—30.0℃且相对湿度为40%—100%时,直接法计算的露点温度与实际观测露点温度的误差主要集中在0.5℃以内,适用于温度高且相对湿度较大的地区;间接法计算的露点温度精度较高,与实际观测露点温度的误差在0.2℃以内,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许馨尹于军琪李红莲杨柳
关键词: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相对湿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