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气象局开放式研究基金(无)

作品数:2 被引量:46H指数:2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合作项目重庆市气象局开放式研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旋涡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湍流模型
  • 1篇气流场
  • 1篇街道峡谷
  • 1篇旱涝
  • 1篇旱涝变化
  • 1篇干旱
  • 1篇高温
  • 1篇城市街道峡谷
  • 1篇城市热岛
  • 1篇值模拟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篇李振山

传媒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对称城市街道峡谷内部气流场数值模拟
基于雷诺应力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2类不对称城市街道峡谷和1类对称城市街道峡谷的大气流场。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布局的城市街道峡谷内部气流场存在显著差异。前高后低型峡谷下部为逆时针旋涡,上部为顺时针旋涡,峡谷越深,流场发展的越...
何泽能高阳华李永华李振山
关键词:街道峡谷湍流模型数值模拟气流场旋涡
文献传递
重庆市2006年夏季城市热岛分析被引量:29
2008年
利用2006年6~8月重庆市区和郊区的26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的观测数据和重庆市地形高程数据等资料,对重庆市夏季的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2006年夏季的平均热岛强度值为1.0℃,最大日平均热岛强度达1.8℃。热岛效应的日变化明显,热岛强度夜间强,白天弱,2006年夏季夜间平均热岛强度为1.4℃,夜间最大达到了2.6℃,热岛效应加重了市区夜间的高温热害。高温干旱的出现主要影响夜间的热岛效应,使夜间的平均热岛强度增加了约0.7℃。通过GIS空间化表明,主城区的温度受地形和城市布局的双重影响,高温中心位于城区沿江一带。热岛效应受天气系统影响强烈,当有天气过程时,热岛效应将明显减弱;而在稳定的晴热天气背景下,热岛效应最明显。
何泽能李永华陈志军高阳华
关键词:高温干旱城市热岛
重庆城区近百余年旱涝变化被引量:18
2008年
用Z指数作为旱涝等级标准,利用重庆城区百余年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历年及四季旱涝出现的频率,采用趋势分析、最大熵谱分析以及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重庆城区年及四季旱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城区年及四季干旱和洪涝发生频率均在25%以上,重庆旱涝灾害较频繁;多项式拟合和周期分析表明,城区年及四季旱涝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某些阶段年际变化特征也很显著,总体而言,年及夏季旱涝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较明显,其它三个季节则是年际变化特征较明显。近几年的年旱涝变化处于偏涝阶段;而近几年夏季的旱涝变化,从年代际尺度来看,目前处在偏旱阶段,出现干旱的可能性较大;而其它三季则处于偏涝阶段。
李永华高阳华唐云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