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037)

作品数:4 被引量:68H指数:3
相关作者:邱国玉尹婧熊育久王佩吴秀琴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4篇泾河流域
  • 4篇流域
  • 4篇河流域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生态水文
  • 2篇生态水文过程
  • 2篇生态水文学
  • 2篇水文
  • 2篇水文过程
  • 2篇水文学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SWAT模型
  • 1篇遥感
  • 1篇蒸散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排口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5篇邱国玉
  • 3篇尹婧
  • 2篇王佩
  • 2篇熊育久
  • 1篇秦华鹏
  • 1篇马良
  • 1篇赵少华
  • 1篇谢芳
  • 1篇曾爽
  • 1篇程明浩
  • 1篇吴秀琴

传媒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第五届中国水...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北方干旱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泾河流域径流的影响被引量:45
2008年
论文以在黄土高原上发育,流经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黄河二级支流——泾河为研究对象,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土地利用影像资料,以及泾河流域1970~2002年的气候、水文资料,采用美国农业部开发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SWAT,分析了20世纪80~90年代泾河流域的降雨量和径流量的变化。从80到90年代,流域年降雨量呈逐年递减趋势,80年代多年平均月降雨量明显大于90年代多年平均月降雨量,尤其在7~9月,平均降雨量明显减少。受气候干旱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共同作用,80~90年代,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减少了8.92m^3s^-1。为了区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采取分别固定气候因子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因子的方法,将模拟情景输入模型,定量区分气候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方式和程度。结果表明,气候干旱化趋势使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减少28.08m^3s^-1,为气候、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共同影响径流变化量的314.80%;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使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增加26.57m^3s^-1,为气候、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共同影响径流变化量的297.87%.
邱国玉尹婧熊育久赵少华王佩吴秀琴曾爽
关键词:泾河流域SWAT径流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泾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
近50来,中国西部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尤其是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流域,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本文以在黄土高原上发育,流经中国北方干旱、半干...
邱国玉尹婧熊育久
关键词:生态水文学气候变化SWAT模型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泾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
近50来,中国西部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尤其是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流域,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本文以在黄土高原上发育,流经中国北方干旱、半干...
邱国玉; 尹婧; 熊育久;
关键词:生态水文学气候变化SWAT模型
文献传递
基于热成像技术的污水排放源识别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污水暗排口是一种较难监测的污染源.为了更好地探索监测这种污染源的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城区积水潭处的护城河为对象,利用热成像技术对模拟污水暗排口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模拟污水与河道中的原水的温度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原水温度分布均匀,而模拟污水排入后水面温度呈辐射状同心圆分布,从红外图像上可以明确地把两种水体区分开来.实验还研究了在异质水体排入时水面红外图像特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有异质水体排入时,图像中会出现温度异常的水域;随着异质水体的持续排入,温度异常水域开始逐渐扩大.研究结果为利用热成像技术遥感监测污水暗排口提供了依据.
邱国玉程明浩秦华鹏马良
关键词:热成像技术污水监测
泾河流域4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区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由于泾河流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气候、降水、地形、人类活动等的区域性,从不同区间的空间角度分析泾河流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泾河流域1970s^2006年的4期遥感影像分类结果,结合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情况,将流域划分为北、中、南3个功能区,从定量的角度揭示了不同功能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规律,初步探讨了这些规律形成的主要自然、经济和政策成因。结果表明:①1970s^1990s,泾河流域植被覆盖总体呈下降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后,植被覆盖开始恢复;②泾河流域的城镇用地、耕地、林地、高覆盖度草地在流域中部和南部分布更广,低覆盖度草地则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由于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的变化,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流域由南到北,植被恢复速度逐渐趋缓;③流域北部由于自身自然环境条件较差,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以及相关政策等因素在其土地利用变化中起主要作用。而人类活动、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对人类活动强度相对较大的流域中部和南部影响更大。
谢芳邱国玉尹婧熊育久王佩
关键词:遥感生态环境
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绿水资源及其评价方法被引量:7
2008年
从绿水的概念、意义、绿水的组成和发生机理、绿水资源的研究历史和评价方法、各种评价方法的适用时间和空间尺度,遥感和模型技术在绿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等方面总结了相关领域的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陆地生态系统绿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邱国玉
关键词:绿水蒸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