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W025)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刘群栋孙津华王士祥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河南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主题

  • 9篇文选
  • 6篇《文选》
  • 3篇文体
  • 2篇选集
  • 2篇生平
  • 2篇著述
  • 2篇文体学
  • 2篇文选学
  • 2篇李善注
  • 2篇集注
  • 2篇《文选集注》
  • 1篇异称
  • 1篇引书
  • 1篇应试
  • 1篇杂诗
  • 1篇设论
  • 1篇生平著述
  • 1篇诗赋
  • 1篇宋本
  • 1篇宋代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
  • 2篇河南教育学院

作者

  • 7篇刘群栋
  • 2篇孙津华
  • 1篇王士祥

传媒

  • 4篇中州学刊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殷都学刊
  • 1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选》陆善经注简论
2011年
《文选》陆善经注是唐代最后一部《文选》注释学成果,是研究唐代文选学的重要文献,可惜没有传世,也未见诸任何公私书目,所以其影响力很有限,远远不能和李善注、五臣注的地位相提并论。19世纪中期,由于日本所藏唐钞本《文选集注》残卷的发现,陆善经注本《文选》才开始为世人所知。从《文选集注》的特征和体例来看,其中的陆善经注是经过删略的,并非陆善经注的原貌。陆善经注在《文选集注》残卷中存量不多,其注释中引典与释词、串释并存,其引典可以弥补李善注。在释词和串释方面,陆善经注既注重释典,又直接解释词义,间有串释大意。
刘群栋
关键词:《文选》《文选集注》
《文心雕龙》与《文选》乐府观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萧统的《文选》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深远的两部伟大著作。从文体学的意义上讲,它们为后世文学家和理论家的创作与欣赏提供了蓝本。二者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文艺思想:刘勰以文体评论为主,从理论的高度对文学样式进行总结;萧统以选文为主,以文代评。从《文心雕龙》和《文选》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勰与萧统有着不同的选文标准和文艺思想。本组专题三篇文章分别以三种文体为例,对比分析《文心雕龙》和《文选》文体观的异同。刘群栋从《文心雕龙》和《文选》对乐府诗的批评和选录入手,分析了二者乐府观的区别和联系;罗明月以《文心雕龙》中的"封禅"与《文选》中的"符命"这两种异名同称的文体为例,说明了刘勰与萧统在文艺思想上的个人差异性和时代趋同性;赵俊玲比较了刘勰与萧统在诔文观上存在的较大差异,并分析了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
刘群栋
关键词:《文选》乐府诗诔文歌诗文体学杂诗
从刊本李善注的文本变迁看《文选集注》在宋代的流传
2016年
《文选集注》在校勘《文选》刊本正文及注释方面的价值有目共睹,我们可以从《文选集注》和宋代《文选》刊本的文本关系中找到《文选集注》在我国流传的蛛丝马迹。在以北宋本为首的刊本李善注本系统中,其李善注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刊本李善注本中混有《文选集注》中所存《钞》和陆善经注的内容;同时,刊刻于南宋的《文选》尤袤刻本李善注也有与《文选集注》写本相一致的地方。众多迹象表明,北宋本校理者及南宋时期尤袤刊刻李善注时,应该看到过类似于今天所见《文选集注》残卷的集注本子,并参考吸收了《钞》、陆善经注以及类似于集注本的李善注。这反过来说明,《文选集注》是我国唐代人所编撰,在宋代仍有流传,有些部分被吸收编入李善注。
刘群栋
关键词:《文选》《文选集注》李善注
文体学视野中的“对问”、“设论”体被引量:2
2014年
"对问"和"设论"在《文选》中被立为两类,在《文心雕龙》中被追溯源头,这使其在文体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对问"体的出现是与人类早期特定的言说行为密切相关的,其文体的确立可追溯至《对楚王问》,《汉志·诗赋略》"杂赋"之"客主赋"中也很可能收录了相关的"对问"和"设论"体作品。"对问"和"设论"作为两种文体虽然有所区别,但习惯上常被放在一起讨论,其名称在后世总集中不断有所变更,有"问答"、"问对"、"设难"、"问难"、"答问"、"设辞"等各种称谓。"对问"和"设论"作为小文体无法与主流大型文体相抗衡,在后世总集中常被归并入"杂文"、"杂著"或者"辞赋"类,逐渐失去了独立的文体地位。
孙津华
关键词:设论
《文选》与其广、续、补遗之作文体分类之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由于时代变迁、观念演进、实际创作情况的不同,使《文选》与其广、续、补遗之作在文体立类、归类和收录范围上呈现出了或同或异的面貌。通过分析这些变化,可以看到随时代思潮而演变的文体观念、文体意识对《文选》广续补遗之作在文体上的影响,同时从这些总集立类、归类的变化上也可以反映出文体发展史上某些特定的规律。
孙津华
关键词:《文选》文体
《文选》李善注引《韩子》考论被引量:1
2015年
《文选》李善注征引之书不下一千五六百种,而其中很多书《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已经不载。我们可以《文选》李善注引《韩子》为例,探究李善在不可能见到全部原书的情况之下,如何征引注释《文选》。《文选》李善注征引《韩子》的引文次数复杂而又难以确定,既有版本方面的原因,也有人为误计的因素。我们在统计引书书目过程中,需要将引书内容参照不同版本进行逐条核对,仔细辨别,才能统计出相对准确的数量。李善注引《韩子》的内容除了来源于《韩非子》原书,还来源于类书。由此可见,李善注《文选》时,所引之书未必皆出自原书,为省繁劳,充分利用现成的工具书——类书来进行注释工作是完全可能的。通过李善注引《韩子》的具体条目,我们还可以发现李善注的一些注释特点,那就是李善注除了点明典故来源外,还紧扣所注释的文章的原意,力求贴近文章本文。
刘群栋
关键词:文选李善注引书
李善生平及其著述考略
2017年
唐代比较看重家世出身,所以李善之子李邕等一直自称江夏李氏,同时期的李白、杜甫等亦称李邕为江夏人,皆因江夏为李氏郡望所在。两《唐书》记载李善为扬州江都人,是以居住地而言。李善本出自赵郡李氏,李恪是李善家族迁居江夏的渡江之祖。李善曾历任太子右内率府录事参军、潞王府记室参军、兼沛王侍读、兰台郎、经城令等官职。李善一生的荣辱与贺兰敏之息息相关。他受贺兰敏之举荐任崇贤馆学士,又因贺兰敏之出事受到牵连被流放姚州。唐高宗上元元年(674),李善遇赦还扬州。李善寓居江淮,后来又移居郑汴间,以讲授文选为业,培养了众多弟子。李善善于著述,不善"属辞",一生著述颇多,但除了《文选注》六十卷流传下来,其他著作均亡佚。李善本来也是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但他时运不济,所交非人,受到牵连而遭流放。在李善仕途无望以后,最后只能靠讲授《文选》为生,成为发扬光大"文选学"的一代宗师,也算是阴差阳错。
刘群栋
关键词:文选文选学生平著述
吕向生平著述考
2013年
吕向实为东平人,非泾州人,生卒年不详,卒年应该在天宝三年到至德二年之间,主要活动在唐玄宗开元至天宝年间,吕向并非如有的批评者所说"不知何许人也",而是在当时很有影响的人物。吕向从唐玄宗开元十年(722)进入仕途,官至工部侍郎,可以说一生官运亨通。他能书善文,文词学业颇受当世重视,以才学而得以陪侍太子及诸王文章,所以深受唐玄宗赏识,也为时人称美。吕向文词学业颇精,但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不多,除《美人赋》外,其他作品都已亡佚,《文选》五臣注是其最主要的著作。
刘群栋
关键词:文选生平著述
唐代“文选学”兴起的背景与原因被引量:1
2015年
"文选学"作为与"红学"相媲美的一种专门学问,历史更为悠久,迄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唐初曹宪开始在江淮间讲授《文选》,逐渐使"文选学"发展成为专门学问,成为有唐一代的显学,形成了第一次研究高潮。"文选学"在唐初逐渐兴起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随着统一的唐王朝社会政治环境渐趋安定,统治者越来越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再加上以文学取士的科举制度推行,一般读书人主要通过写好文章进入统治阶层,这些都为"文选学"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文选学"的兴起有其内因和外因。《文选》所选作品都是历代名作,不但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华丽的辞藻,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文体模板,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实用性。而"汉书学"和类书学的发展,又为"文选学"的兴起产生了引导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刘群栋
关键词:文选学科举制度
唐代应试诗赋对《文选》的接受被引量:2
2014年
《文选》对唐代应试诗、赋有重要影响。《文选》所选诗文原句和注解不仅是应试诗、赋命题的渊薮之一,而且还是一些试赋官韵的源出文献。这些源自《文选》的题目和韵脚多以五言诗句为主。源出《文选》的题、韵影响甚至规定了应试诗、赋的内容、风格。客观而言,应试诗受到《文选》的影响明显大于试赋,但《文选》对试赋影响的层面又是应试诗所不及的。
王士祥
关键词:《文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