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A110)

作品数:16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韩忠朝任倩董春兰赵钦军任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7篇干细胞
  • 6篇间充质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充质干细胞
  • 3篇人脐
  • 3篇脐带
  • 3篇基因
  • 2篇人脐带
  • 2篇人脐带间充质...
  • 2篇脐带间充质干...
  • 2篇内皮
  • 2篇IL-1Β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短发夹RNA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细胞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衍生

机构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国家工程研究...
  • 2篇天津昂赛细胞...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作者

  • 9篇韩忠朝
  • 3篇任倩
  • 3篇董春兰
  • 2篇王继明
  • 2篇赵钦军
  • 2篇王斌
  • 2篇耿洁
  • 2篇仲健
  • 2篇谢姜
  • 2篇任贺
  • 1篇邢文
  • 1篇朱德琳
  • 1篇陈晓梨
  • 1篇李建平
  • 1篇王彤
  • 1篇杨少光
  • 1篇王有为
  • 1篇葛菁
  • 1篇梁璐
  • 1篇庞天翔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拷问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应用前景
2011年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细胞)是指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将完全分化的成年细胞重新编程为类似胚胎状态的全能性或多能性的细胞。2006年,日本的Yamanaka研究小组首次报道利用逆转录病毒将4种转录因子组合导入已分化的小鼠纤维母细胞中,获得iPS细胞。由于iPS细胞绕开了胚胎干细胞(ES)研究一直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诸多障碍而受到科学家们的青睐,引发了研究热潮。2007年Science、Nature和Times等杂志均以iPS细胞逆转"生命时钟"为名将其评选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任贺张磊
关键词:安全性
脐血CD34+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OXB4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脐血CD34+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HOXB4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初步探讨造血系统中HOXB4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相关性。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脐血CD34+细胞和PBMNC中HOXB4基因的表达,应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这两种细胞中HOXB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位点。结果发现,CD34+细胞高表达HOXB4,HOXB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未发生甲基化;PBMNC不表达HOXB4,HOXB4基因启动子区在ATG上游-129bp的C碱基发生甲基化。结论:HOXB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是其基因表达水平的负性调节机制之一。HOXB4在CD34+细胞中的高表达与其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有关,而HOXB4在PBMNC中的基因沉默则可能与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密切相关。初步筛选出的HOXB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位点,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扩增造血祖细胞提供一条新途径。
郑翠玲郭振兴韩忠朝周毓玲卢士红任倩陆敏
关键词:CPG岛基因甲基化脐血CD34+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的人凝血因子Ⅸ基因在人脐带组织源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研究逆转录病毒(pLEGFP-N1)转染的人凝血因子Ⅸ(hFⅨ)基因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应用DNA重组技术将hFⅨcDNA构建入pLEGFP-N1载体,转导入包装细胞系Pheonix细胞,应用病毒上清感染人脐带组织源间充质干细胞(hUCT-MSCs),经G418筛选10天后获得全部的转染阳性细胞,从蛋白质水平和其功能活性上检测hFⅨ的表达。结果显示:配养上清液中可检测到hFⅨ的表达,每24小时分泌量达2.68±0.36μg/106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转导hFⅨ的hUCT-MSCs能分泌预期分子大小的hFⅨ入上清。功能性凝集测定实验表明了转导FⅨ的hUCT-MSCs2天培养上清中hFⅨ的活性为100%-130%。结论:pLEGFP-N1-hFⅨ能有效地转导hUCT-MSCs,并在其子代细胞中表达具有凝血活性的hFⅨ,这为hUCT-MSCs成为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细胞载体研究奠定了基础。
陈晓梨董春兰冯小明陈振萍周泽平许显辉赵钦军邱志勇任倩张蕾韩忠朝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基因治疗血友病B
洛伐他汀保护内皮祖细胞的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lovastatin)保护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机制。方法EPCs与洛伐他汀或者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ectin-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OX-1)的特异性阻断抗体(LOX-1 mAb)预处理24 h后,再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孵育48 h。然后,检测EPCs迁移、粘附和管状结构形成能力。为探讨洛伐他汀的作用机制,检测EPCs生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量,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LOX-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oxLDL抑制EPCs迁移、粘附及管状结构形成能力,降低NO产生、eNOS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LOX-1蛋白及mRNA表达。洛伐他汀和LOX-1 mAb恢复EPCs功能,逆转oxLDL对NO、eNOS及LOX-1的调节。结论洛伐他汀通过调节eNOS和LOX-1而保护EPCs免受oxLDL的损害。
马凤霞任倩韩忠朝
关键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内皮祖细胞洛伐他汀一氧化氮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临床用间充质干细胞的质量控制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科学界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正在使干细胞治疗疾病成为可能,美、英、法、韩、印、中等国均开展了多项间充质干细胞制品的临床研究。但由于研究机构间缺乏统一规范,各机构对于干细胞制品无统一的衡量标准,造成研究结果无法相互认可和形成公认的结论,阻碍了研究进程;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是循序渐进的,干细胞作为新型治疗手段,在其分离、扩增、制备、贮存、传送、回输等过程中,制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如缺乏有效的控制方法,将导致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很难实现;随着对干细胞的认识不断加深,广大科研工作者结合自身的研究,提出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不断与国际标准接轨,对提高我国干细胞研究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欢迎全国各有关单位和专业人员踊跃参与讨论,为临床用间充质干细胞的质量研究建言献策,使这项技术健康有序的发展,造福广大患者。
耿洁张磊韩之波王有为王斌韩忠朝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治疗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的长期稳定性研究
2013年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快速发展,干细胞逐渐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适应临床使用的需要,各种干细胞制品制剂诸如新鲜制剂、冻存制剂、凝胶剂、组织工程细胞装置相继被开发。美国、加拿大、韩国的一些干细胞药物相继完成临床前研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些都标志着干细胞从实验室技术向着药物的方向发展。干细胞向药物转化过程中的药学研究是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参照药物研发技术规范进行干细胞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耿洁张磊王斌韩忠朝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药物安全性药物制剂
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肿瘤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进展
2010年
肿瘤基因治疗采用的病毒载体缺乏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是影响疗效、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以间充质干细胞为载体,利用其对肿瘤细胞的定向趋化和追踪特性,在肿瘤局部获得稳定、高水平的抗癌基因表达,为高靶向性肿瘤基因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韩喆朱德琳
关键词:肿瘤间充质干细胞
HAPO促进放射损伤小鼠的造血重建
2008年
目的:明确研究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PO)的促造血作用。方法:研究HAPO,G-CSF对放射损伤小鼠的促造血作用,观察小鼠的造血恢复情况。测定HAPO,G-CSF体外对骨髓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HAPO,G-CSF均可明显提高放射损伤小鼠的生存率,使内源性的脾集落增加。外周血检测HAPO组白细胞恢复快于PBS组,也可高于G-CSF组。14天时G-CSF组小鼠骨髓细胞数最多,32天时HAPO组骨髓细胞数超过G-CSF组,至42天时基本恢复正常,而G-CSF组在32天、42天时骨髓细胞数仍低于正常值。在7天、14天、32天时小鼠骨髓细胞高增殖潜能试验,HAPO组生成的GEMM-CFU数均最多。HAPO,G-CSF预孵育的骨髓细胞放射后,HAPO组活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G-CSF组。不同剂量HAPO,G-CSF均能促进放射后骨髓细胞的增殖。骨髓细胞照射后3周,HAPO组存在造血岛生成,而PBS组没有。结论:体内、外实验证明,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PO对放射损伤的Balb/c小鼠有明显的促造血重建作用。
卢士红刘斌邢文张磊张翔宇任倩刘鹏霞庞天翔杨仁池韩忠朝
关键词:造血重建SCA-1CD31
IL-27通过信号通路p38 MAPK和PI3K途径调节中性粒细胞Mac-1、fMLP-R及IL-1β表达被引量:7
2010年
本研究探讨IL-27调节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黏附分子Mac-1、趋化因子受体fMLP-R和促炎因子IL-1β表达的信号通路。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及低渗裂解残存红细胞方法分离高纯度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中性粒细胞IL-27受体(WSX-1/TCCR和gp130)mRNA表达。分别应用IL-27及信号通路p38 MAPK、PI3K和ERK抑制剂SB203580、LY294002、U0126处理中性粒细胞,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作用前后fMLP-R和IL-1βmRNA水平变化;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作用前后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作用前后Mac-1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协同表达IL-27受体的两个亚单位WSX-1/TCCR和gp130,IL-27下调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Mac-1表达(p<0.05),SB203580阻断了IL-27对Mac-1的下调作用(p<0.05),而LY294002及U0126无阻断作用(p>0.05)。相反,IL-27上调中性粒细胞中fMLP-R和IL-1βmRNA的表达并能增加IL-1β释放(p<0.05),LY294002阻断了IL-27对fMLP-R和IL-1β的上调作用(p<0.05),而SB203580及U0126无阻断作用(p>0.05)。结论:IL-27与IL-27R相互作用,可能通过p38 MAPK和PI3K信号途径调节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Mac-1、fMLP-R及IL-1β表达。
李建平杨少光董春兰吴昊贾海蓉赵艳津王彤卢世红任倩赵钦军邢文张磊韩忠朝
关键词:IL-27中性粒细胞MAC-1IL-1Β
重组腺病毒介导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感染人类脐带间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检测重组腺病毒方法介导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人类脐带间质干细胞(MSC)的感染能力,为将其用于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人类PDGF的cDNA序列,构建重组病毒载体AdPDGF。分离培养人类脐带MSC。体外以不同感染复数感染MSC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效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锥虫蓝染色及四甲基偶氮唑蓝(MTY)法检测感染后细胞生存活力及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DGF分泌水平。结果成功构建病毒载体AdPDGF。其对MSC的感染效率随感染复数增加而增高,当感染复数为50时,达到最高,为87.36%。未感染的MSC、感染AdPDGF和对照病毒的MSC活力分别为(97.8±2.3)%、(91.9±4.0)%和(92.8±4.0)%,增殖能力分别为(100±16.8)%,(95.9±12.0)%和(87.5±9.7)%,感染AdPDGF的MSC与两个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48h后MSC能有效分泌PDGF,感染复数为10、30、50时,PDGF分泌水平分别为(1.53±0.37)、(3.03±0.68)和(5.25±0.92)ng/ml,MSC—GFP及MSC组未检测到有PDGF分泌。结论成功构建AdPDGF重组腺病毒并高效感染人类脐带MSC。
董春兰葛菁梁璐陈小军薛峰韩忠朝
关键词:腺病毒科间质干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