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441-2)

作品数:11 被引量:158H指数:6
相关作者:侯明才陈安清邓敏陈洪德徐胜林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未央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9篇盆地
  • 8篇鄂尔多斯盆地
  • 5篇延长组
  • 5篇油层
  • 4篇油层组
  • 4篇沉积相
  • 3篇三角洲
  • 3篇浅水
  • 3篇浅水三角洲
  • 3篇北部
  • 2篇三叠
  • 2篇网毯
  • 2篇物源分析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长6油层组
  • 2篇沉积充填
  • 2篇沉积相研究
  • 1篇地层
  • 1篇地中
  • 1篇旋回

机构

  • 10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 1篇中石化绿源地...

作者

  • 6篇侯明才
  • 4篇陈安清
  • 4篇邓敏
  • 3篇徐胜林
  • 3篇陈洪德
  • 2篇王艳琴
  • 2篇任小庆
  • 2篇张成弓
  • 2篇李旭
  • 1篇王俊
  • 1篇赖小娟
  • 1篇时国
  • 1篇林孝先
  • 1篇苏中堂
  • 1篇李仲谨
  • 1篇丁里
  • 1篇沈一丁
  • 1篇雍云乔
  • 1篇侯中健
  • 1篇楼章华

传媒

  • 2篇中国西部科技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事件沉积对印支运动Ⅰ幕的指示被引量:42
2011年
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Ⅰ幕在华北板块东部明显地表现为中、上三叠统间的不整合,而西部鄂尔多斯盆地的三叠系内部一般为连续沉积,使得印支运动Ⅰ幕难以识别。本文通过观察延长组的钻井岩芯,分析了湖底扇、震积岩、凝灰岩和油页岩等事件沉积体的发育特征及时间序列,显示出它们发育的高潮期皆为长7油层组沉积初期,时间上与印支运动Ⅰ幕相耦合,是鄂尔多斯盆地印支运动Ⅰ幕的重要标志,暗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上三叠统的界线可能大致相当于长7与长8油层组间的界线;平面分布上,都具有从西南部向东北部减少减弱的特点,表明这些事件沉积主要是印支期的秦岭造山作用的沉积响应。事件沉积的成因联系和Dickinson三角图解表明,印支期的秦岭碰撞造山过程导致了鄂尔多斯盆地发生前所未有的变格,盆地的成因动力主要来自古特提斯洋关闭过程中的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间的碰撞缝合作用。
陈安清陈洪德侯明才楼章华徐胜林李洁苏中堂
关键词:印支运动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长6^1油层组沉积相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对研究区内12口钻井岩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等特征的综合认识,结合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及连井地层对比,对麻黄山西区块三叠系延长组长61油层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识别出6种沉积构造,5种沉积微相,总结出6种微相接触样式。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长61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垂向上表现为以反韵律为主伴有短期正韵律的沉积特征,体现了三角洲前积的过程。
任小庆侯明才邓敏王艳琴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相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沉积充填及富气规律被引量:16
2012年
为探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富气规律,综合野外露头和钻井的岩石学、沉积构造、剖面结构等资料,分析了沉积充填过程中"源-输-汇"耦合作用与沉积物的时空聚集规律,揭示出鄂尔多斯晚古生代克拉通坳陷盆地北部平坦宽缓的古地貌背景为多河道浅水三角洲频繁进退和侧向迁移及砂体集聚提供了空间,从而在多物源供砂与多水系输砂作用下形成了立体网毯状砂体.对上古生界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划分,分析了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过程,认为海相盆地向陆相盆地转化阶段的山西超长期旋回SLSC3和下石盒子超长期旋回SLSC4的底部辫状河三角洲或曲流河三角洲形成了有利于天然气运移聚集的立体网毯状砂体,是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最有利相带,上石盒子超长期旋回SLSC5的网状河三角洲与湖泊沉积的厚层泥岩铸造了区域性盖层,加上陆表海和近海湖盆的聚煤作用,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藏的生储盖组合,成就了上古生界"满盆生气、过渡(层)含气、斜坡富气、岩性控气"的特点.
陈安清陈洪德侯明才徐胜林张成弓王俊
关键词:物源分析浅水三角洲鄂尔多斯盆地
麻黄山西区块长6^2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2011年
通过对研究区内岩心的岩石相特征、沉积构造、录井资料以及电测曲线的综合认识,结合连井地层的对比,对麻黄山西区块长62小层的沉积相类型以及砂体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长62小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识别出5中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是研究区储集砂体的主要沉积类型,并确定了长62油层组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为储层有利区块预测奠定了基础。
王艳琴雍云乔任小庆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相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及其储层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15口钻井的测井、岩芯、物性测试和试油资料为基础,运用沉积学、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理论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层序界面级别、类型和特征,并识别出2个长期旋回、8个中期旋回以及若干个短期旋回。解剖了中短期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样式,将其分为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1型)、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2型)、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1型)、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近乎完全对称型(C2型)和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3型)5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对储集砂体物性的控制作用差异明显,长8、长6油层组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明显受A型层序控制,而长7油层组浊积砂体则受C型层序控制。试油资料和物性资料表明,在三角洲前缘环境中发育的具A1、A2型层序结构砂体和在浊积扇环境中发育的具C2、C3型层序结构的砂体是深入勘探重点关注的储集砂体。
邓敏侯明才李旭
关键词:延长组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储层
新型酸性清洁压裂液的研制被引量:12
2010年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粘弹性两性表面活性剂作为稠化剂,在酸液中稠化增粘,并制备了酸性清洁压裂液。对酸性清洁压裂液的流变、抗温、携砂、破胶、滤失等基本性能进行室内评价,结果表明酸性清洁压裂液具有良好的抗温抗剪切、携砂、破胶返排、降低滤失、低伤害等性能,将加砂压裂和酸化压裂有机的结合,在压裂过程中还能对储层进行酸处理,提高压裂的效率,改善压裂效果。
王磊沈一丁薛小佳赖小娟丁里李仲谨
关键词:粘弹性两性表面活性剂酸化压裂
松辽盆地中部扶余油层相对湖平面变化定量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相对湖平面变化研究,不如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那么普遍和深入,一直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其定量研究更是少有涉及。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红岗北地区下白垩统扶余油层(泉四段)研究中,对相对湖平面变化定量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说明,并成功应用于研究区,取得了以下成果:通过定量的测井小波分析和以定性研究为主的经典地质学分析,将扶余油层(泉四段)定量地划分出1个长期(Ⅲ级)层序、4个中期(Ⅳ级)层序、22个短期(Ⅴ级)层序和69个超短期(Ⅵ级)层序;以69个超短期(Ⅵ级)层序为单元,对其进行了压实校正和Fischer图解的定量分析;Fischer图解分析与对比显示,相对湖平面变化具有级别性,长期(Ⅲ级)旋回级别的相对湖平面,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影响,经历了湖侵→湖退的变化过程,而中期(Ⅳ级)旋回级别的相对湖平面,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湖盆内部因素共同影响,经历了(Ⅳ亚段)湖侵→湖退→(Ⅲ亚段)湖侵→湖退→(Ⅱ亚段)湖平面稳定、来回振荡→(Ⅰ亚段)湖退的变化过程。相对湖平面变化的定量研究依赖于测井数据的提取、应用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定量研究,有利于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定量研究的发展和提高。
林孝先侯中健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小波分析松辽盆地
苏里格气田盒_8段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苏里格气田盒8段是重要含气层位。本次研究充分利用钻井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该地区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段从盆地北部由北向南依次发育辫状河沉积相和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相,辫状河沉积相包括河道亚相和洪泛沉积两种亚相,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相包括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对盒8段砂体展布进行研究表明,在平面上顺物源方向呈现出条带状的分布特征,厚度变化差异较大,但平面上分布较为连续。
任小庆邓敏王艳琴
关键词:砂体展布沉积相盒8段苏里格气田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42
2010年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发育规律及主控因素,采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砂岩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毛细管压力分析、X衍射、有机质成熟度和包裹体测温等手段,研究了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结构和物性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储层主要以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岩屑砂岩和石英砂岩次之;储集空间类型包括剩余原生粒间孔、剩余原生粒间微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次生孔隙是储集空间的主体;喉道类型以片状型、缩颈型、管状喉道型与粒间隙喉道型为主;储层的平均孔隙度为6.07%,主体介于3.0%~10.0%之间,渗透率平均值为0.093mD,80%的值介于0.001~0.4mD之间,属于以中、小孔—细、微喉组合为特征的致密砂岩储层。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致密储层与沉积、成岩作用的关系。结论认为:浅水三角洲砂岩是这些致密砂岩储层的物质基础;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化;中成岩阶段有机酸对砂岩中不稳定矿物以及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
张晓峰侯明才陈安清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早二叠世致密砂岩浅水三角洲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物源体系及聚砂规律被引量:17
2011年
为了认识沉积充填与大面积成藏的关系,根据大量的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的物源体系和砂体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溪—太原期的陆表海阶段物源供给有限,小型潮控三角洲与大面积潮坪交错发育;山西—下石盒子期为陆内坳陷盆地形成发展期,物源供给充分,大型浅水三角洲在宽缓的斜坡上大面积聚砂;上石盒子期盆地进入成熟稳定阶段,坡降进一步降低,发育聚泥为主的网状河三角洲;在宽缓的古地貌背景下多河道浅水三角洲的频繁进退和侧向迁移,使多物源供砂、多水系输砂和缓斜坡聚砂组成的'源-输-汇'三元耦合聚砂系统形成了大面积立体网毯状砂体,为岩性-地层圈闭小而多、大面积分布奠定了基础,成就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满盆生气、到处含气、岩性控气'的富气规律。
陈安清陈洪德徐胜林时国张成弓
关键词:物源分析沉积充填浅水三角洲鄂尔多斯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