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XJA751001)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彭青董颖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交通大学新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2篇文学
  • 1篇底层文学
  • 1篇叙事
  • 1篇农民
  • 1篇西部农民
  • 1篇高兴
  • 1篇报告文学
  • 1篇暴力叙事
  • 1篇《高兴》

机构

  • 2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新乡学院

作者

  • 2篇彭青
  • 1篇董颖

传媒

  • 1篇当代文坛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新乡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略谈贾平凹《高兴》中刘高兴的形象及其意义
2011年
贾平凹小说《高兴》刻画了一个兼有农民、知识分子和城市人特性的复合形象——刘高兴。尽管作者在刻画这个形象时有用力过猛之痕迹,但他却深刻地揭示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身份失落与找寻的尴尬,从而使得这个形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反思色彩。
董颖
关键词:高兴
论新世纪底层文学的暴力叙事被引量:1
2011年
新世纪以来,陈应松等作家在底层文学中的暴力叙事揭示了底层人物从精神、物质到伦理等层面被撕裂的状态,显示出中国作家对于良知的坚守和批判现实的立场。但是,暴力叙事"用力过猛",并伴有苦难焦虑症,具体表现在理性思考不足、人物形象的深度开掘不够、艺术概括力欠缺等方面。
彭青
关键词:底层文学暴力叙事
新世纪报告文学对西部农民生存现状的“事实演绎”
2011年
新世纪报告文学对西部农民生存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事实演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梅洁《西部的倾诉》、《创世纪情愫》,李林樱《贫困的呐喊》,姬广武《世纪决战——中国西部农村反贫困纪实》,冷梦《高西沟调查:中国新农村启示录》,宗满德《村情》等。这些作家本着真切的人道主义同情,真实再现了西部农村贫困现状,热切关注中国社会的历史处境,深刻反思西部农村贫弱原因,积极谋求西部农民的现实出路,并试图挖掘出时代的诗意。但还存在写作模式稍嫌单调僵化、语言简单粗砺、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不足、作家廉价的同情与怜悯不能替代文学创作的审美高标、表象化的写作不能如实地反映人心灵深处苦痛的呐喊与挣扎等问题。
彭青
关键词:报告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