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377041)

作品数:3 被引量:38H指数:2
相关作者:林志芬殷克东王连生杜建伟钟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污染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有毒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 1篇植物
  • 1篇生物毒性
  • 1篇污染化学
  • 1篇污染物
  • 1篇联合毒性
  • 1篇化学分析
  • 1篇监测方法
  • 1篇海洋浮游植物
  • 1篇发光菌
  • 1篇浮游植物
  • 1篇NO
  • 1篇QSAR模型
  • 1篇QSAR研究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南...

作者

  • 3篇殷克东
  • 3篇林志芬
  • 2篇王连生
  • 1篇钟萍
  • 1篇董丽华
  • 1篇孔德洋
  • 1篇杜建伟
  • 1篇郭小菊

传媒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氧化氮(NO)对海洋浮游植物的作用
2006年
该文介绍海洋浮游植物内源一氧化氮(NO)的产生,NO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作用,以及有关NO在海洋浮游植物环境胁迫响应中生理作用的研究现状,并对与这些问题相关的研究趋势作了分析和讨论。
郭小菊林志芬殷克东
关键词:一氧化氮浮游植物
海洋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06年
以海洋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监测方法的发展为主线,系统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前处理和分析手段,简要概述了各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发现了目前已有的监测方法大都仅停留在对各单一目标有机污染物进行化学监测的阶段,指出了需要发展不仅能获得有效的化学监测信息,而且能直接反映多种混合有机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总生物有效性的新的监测方法,以推动我国海洋污染监测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依据。
林志芬王连生钟萍殷克东杜建伟
关键词:有机污染物化学分析
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联合毒性的QSAR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测定了羟基乙腈与系列醛类化合物和对苯二甲醛与系列腈类化合物对发光菌(Photobacteriumphos phoreum)的联合毒性,探讨了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机制,并尝试提出了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联合毒性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不同,联合毒性的大小与腈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之间化学相互作用的程度紧密相关,采用QSAR模型TU=0.842-0.831σp(n=8,r2=0.803,SE=0.222,F=24.415,P=0.003)和TU=-0.348-8.450C(n=8,r2=0.874,SE=0.219,F=41.730,P=0.001)分别定量描述羟基乙腈与系列醛类化合物和对苯二甲醛与系列腈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林志芬孔德洋殷克东王连生董丽华
关键词:发光菌联合毒性QSAR模型生物毒性污染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