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592)

作品数:4 被引量:78H指数:4
相关作者:王鸣远杨素堂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沙地
  • 2篇水分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利用
  • 1篇生态系统管理
  • 1篇水分特征
  • 1篇水文
  • 1篇水文过程
  • 1篇水文模型
  • 1篇土壤水分平衡
  • 1篇土壤水分特征
  • 1篇综合生态系统...
  • 1篇毛乌素沙地
  • 1篇荒漠化
  • 1篇荒漠化防治
  • 1篇固沙
  • 1篇固沙林

机构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4篇王鸣远
  • 3篇杨素堂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沙地灌木林群落土壤水分平衡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在半干旱地区沙地中,如何使有限的降水被植被利用,植被不发生水分亏缺的情况下,植被密度如何?植被依赖于土壤水分环境的分布格局如何?如何对沙地水资源植被利用的管理等?这些对于沙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沙地灌木林群落土壤水分平衡关系的研究,建立了沙地土壤根际水分消耗模型:AET=(1-e-K)Wt或AET=(1-K1)Wt;提出了灌木林密度计算公式:D=(1/ac)(ΣP/ΣAET)1/2或D=(1/ac)(1-β)(ΣP/βΣAET-1);并对沙柳和杨柴两种灌木林群落的土壤水分消耗和密度进行了模拟和计算。沙地灌木林群落土壤根际水分消耗模型和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参数易于确定,对于指导固沙造林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模型强调土壤水分平衡关系的原理对于其它类型植被-土壤水分关系的研究也有指导意义。
王鸣远杨素堂
关键词:沙地土壤水分
水文过程及其尺度响应被引量:10
2008年
水文循环机制涉及到各个尺度界面的水文过程关系。水文变量(降雨、径流等)随时间和空间变化很大,是与尺度响应的非线性过程。尺度转换是建立合适的参数去描述这些过程,涉及到如何穿越不同尺度约束体系(水文过程)的限制。基于对水文响应及其尺度转换认识所建立起来的现行水文模型的主流是还原分析方法,采用小尺度演绎方法,过度参数化成为习以常规,导致无资料流域预测结果的很大不确定性。因此,尺度转换是水文过程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难点和热点问题。水文模型只有建立在对尺度相关的水文过程深刻理解基础上,对于预测水文响应才是有效的。预测径流在时间和空间的结果是根据径流系统穿越尺度过程的动态分析得出的,把尺度分析转变于水文变量的谱分析,即通过水文变量的谱相分析,认识发生在不同尺度范围内潜在的秩序和规律,研究他们形成的机制,寻求决定水文过程规则的通用表达方式,开发尺度转换的方法。
王鸣远杨素堂
关键词:水文过程水文模型
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土壤水分特征及其植物利用被引量:43
2002年
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沙地生态系统土壤湿度状况随着地貌部位不同而变化。沙丘迎风坡基质流动、背风坡沙埋沙压和丘间低地潜水埋深等控制着沙地土壤水分分布规律 (土壤湿度模式 )和沙地植物利用土壤水分的特点 (沙生植物分布模式 )。沙生植物的水分利用的机制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地上部分的生理生态过程和生物量 :地下部分根系分布及其土壤水环境容量。在沙丘从流动变为固定的过程中 ,固沙林形成后的土壤水分动态和灌木林群落实际蒸腾蒸发规律的关系反映不同植被覆盖、不同密度、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水分平衡状况 ,藉以确定合理的土壤水分消耗模式 ,维持固沙林群落的稳定和良性演替。为了提高沙生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一是从沙生植物本身的生理、生态、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筛选出耐旱和抗水分胁迫强的品种。乡土灌木树种能有效地使个体和群落恢复 ,但也应注重引种。另一方面则是利用各种抗旱保水新材料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利用固沙林地的水分以满足植物特别是在春旱期间根系的恢复与生长需要 ,即以吸水剂、保水剂、水分表面活化剂、菌根剂和土壤生物制剂 (例如细菌肥料 )等为原材料的新型抗旱造林技术 ;三是依据沙地水环境容量 ,合理确定各种灌木林的造林密度及其与沙丘发育阶段相应的种群配置格式。
王鸣远关三和王义
关键词:植物利用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特征固沙林
中国荒漠化防治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被引量:18
2005年
土地资源的荒漠化是中国生态脆弱地区水、土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林业、牧业和城镇化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瓶颈和障碍。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已被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所采纳,而在中国则刚刚起步。本文通过对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参与性决策理念和适应性/学习性决策过程的论述,提出了荒漠化防治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评价原则和指标。
王鸣远杨素堂
关键词:荒漠化综合生态系统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