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08Z009)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姚仁南陈复兴陈玲陈娜云王振德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97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73083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酶联
  • 6篇酶联免疫
  • 6篇酶联免疫吸附
  • 6篇免疫吸附
  • 6篇HCV
  • 5篇酶联免疫吸附...
  • 4篇细胞
  • 4篇献血
  • 4篇献血者
  • 3篇免疫
  • 3篇化学发光
  • 3篇胶体金
  • 3篇肝炎
  • 3篇肝炎病毒
  • 3篇病毒
  • 2篇新鲜冰冻血浆
  • 2篇血液
  • 2篇输血
  • 2篇免疫分析
  • 2篇免疫分析法

机构

  • 12篇解放军第97...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姚仁南
  • 11篇陈复兴
  • 10篇陈玲
  • 6篇陈娜云
  • 4篇李玺
  • 4篇王振德
  • 4篇刘军权
  • 4篇周忠海
  • 3篇张赞
  • 3篇赵勤
  • 3篇孙阳
  • 3篇朱月华
  • 2篇栾建凤
  • 2篇孙飞
  • 2篇刘秀宁
  • 1篇孙蕾清
  • 1篇吕小婷
  • 1篇张娟
  • 1篇赵飞
  • 1篇姚根宏

传媒

  • 3篇临床输血与检...
  • 3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储存血液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储存血液中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名健康献血者新鲜血液及储存3周后血液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4+CD25+Foxp3+的变化。结果新鲜血液与储存3周后血液相比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值与CD4+CD25+Foxp3+的值均降低(P<0.01)。新鲜血液与储存3周后血液CD4+CD25+Foxp3+表达成线性相关。结论储存血液调节性T细胞及其基因Foxp3表达的明显降低可能为临床相关疾病输血治疗及疗效的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姚仁南史高群周忠海陈玲陈复兴栾建凤
关键词:CD4^+CD25^+
HCV胶体金试剂在急诊患者手术输血前的快速检测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应用HCV胶体金试剂对急诊手术患者输血前进行检测,并与抗-HCVELISA法进行比较。方法对本医院2008年1~10月的3216例急诊手术患者,先应用HCV胶体金试剂检测抗体,再分别用试剂1、2两种抗-HCV试剂进行ELISA法检测。对HCV胶体金试剂、试剂1、2检测为阳性的标本,再进行HCV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结果3216份标本中HCV胶体金试剂检测阳性25份,抗-HCV试剂1ELISA法检测阳性33份,试剂2检测阳性34份(两种试剂均阳性26份,仅试剂1、2阳性的分别为7和8份)。HCV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阳性28份。结论HCV胶体金法与抗-HCVELISA法结果符合率为92.59%,与HCVRNART-PCR荧光定量法结果符合率89.29%,HCV胶体金试纸法假阳性率低,操作简便、快速,适合急诊患者手术前输血的筛选。
姚仁南陈复兴张赞李玺王振德赵勤刘秀宁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HCV ELISA法检测结果在临界值附近的风险探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检测抗-HCV ELISA法结果在临界值附近(0.4≤S/CO<1)的血清标本,探讨HCV感染的风险性。方法笔者对19份抗-HCV ELISA法检测结果在临界值附近,胶体金法均阴性的血液标本,分别经抗-HCV ELISA法试剂①、试剂②、胶体金法和CLIA法试剂进行了检测。结果 HCV-CLIA法阳性16份、ELISA法试剂①和试剂②分别阳性5份9份,胶体金法阳性0份。CLIA法与ELISA法和胶体金法比较检出率灵敏度显著高于ELISA法(P<0.05或P<0.01)和胶体金法(P<0.01)。结论抗-HCV ELISA法检测结果在临界值附近的血液标本存在HCV感染的可能,尤其是献血者标本存在感染受血者的风险。对可疑标本应更进一步的应用丙型病毒性肝炎核心抗原检测法、CLIA法、核酸扩增和微流芯片法或RNA RT-PCR荧光定量法进行检测,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姚仁南孙阳陈玲陈娜云朱月华王连友
关键词:胶体金法
病毒灭活血浆对人γδT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病毒灭活血浆对人γδT细胞生长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用10%病毒灭活血浆和10%新鲜冰冻血浆分别培养γδT细胞,分别检测培养前、培养5d和10d后的扩增倍数;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培养10d后的γδT细胞表面标记,即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的表达等。结果 10%新鲜冰冻血浆和10%病毒灭活血浆对人γδT细胞培养10d时,由扩增前的3.12%增加到80.46%和81.18%,5d和10 d的细胞增殖倍数分别为11.65±2.11、38.21±1.57和11.77±2.13、37.11±1.81,CD107a、穿孔素、颗粒酶B含量表达分别为90.54%±1.99%、23.47%±3.18%、35.47%±2.42%和90.22%±2.21%、22.58%±3.41%、34.63%±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灭活血浆在一定浓度下对人γδT细胞生长、增殖,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的表达与新鲜冰冻血浆无明显差异。
姚仁南陈玲陈娜云刘军权周忠海陈复兴孙阳
关键词:ΓΔT细胞病毒灭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
核酸扩增及微流芯片技术在献血者HCV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应用核酸扩增和微流芯片分析方法,用于献血者血液标本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检测。方法选取80份疑似HCV感染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2种ELISA法、胶体金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和核酸扩增后微流芯片法分析。结果经过核酸扩增的HCV阳性血液经分析后皆出现预期大小片段的特异性条带,而阴性血液缺少相应的条带。特异性巢式PCR扩增及微流芯片法检测的阳性率与CLIA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LISA法和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异性巢式PCR扩增及微流芯片法结果稳定、准确,灵敏度高于ELISA法,可用于血液筛查。
姚仁南姚根宏栾建凤陈复兴陈玲陈娜云
关键词:化学发光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ACD保养液中树突状细胞的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检测人树突状细胞(DC)在ACD保养液中不同时间的增殖和吞噬能力,为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抽取8例健康自愿献血者外周静脉血200 ml,ACD-B抗凝,4℃保存,在第1、2、3、4天分别取血2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孵育2 h洗涤后,贴壁细胞加入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培养DC。灭活的酵母菌与DC以100∶1比例加入后37℃孵育1 h,取细胞悬液涂片,瑞-姬染色。光镜下计数吞噬酵母菌的DC,计算出DC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结果正常人外周静脉血第1天培养诱导的DC增殖生长良好,第2天仅有少量DC生长,第3、4天则无DC生长。第1天培养诱导的DC对酵母菌的吞噬率为78%~85%,平均值81%,吞噬指数为254。结论在ACD保养液中的健康人的DC仅在离体后1~2天内能诱导增殖,诱导增殖后的DC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DC活性可能与某些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有关。
姚仁南陈复兴李玺王振德刘军权张赞赵勤孙飞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献血者HCV抗体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检测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并与常规抗-HCV ELISA法和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法进行比较。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8月的5 985例献血者血清标本,先应用HCV-CLIA法和试剂①、试剂②两种抗-HCV ELISA试剂进行常规初检、复检检测。对HCV-CLIA法和试剂①、试剂②检出的阳性标本,再进行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结果在被检测的5 985份标本中,HCV-CLIA法HCV阳性14份;抗-HCV ELISA法初检阳性15份和复检阳性为16份(其中初检、复检均阳性的14份);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阳性的13份。结论本组HCV-CLIA法与HCV ELISA法初检、复检结果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3.33%和87.50%;与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比较符合率为92.86%。HCV-CLIA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适合献血者抗-HCV的筛查。
姚仁南陈复兴陈玲朱月华刘秀宁
关键词:献血者
27779例患者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阳性率。方法采用ELISA对2008~2010年于该院接受输血治疗的27779例住院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初筛;初筛阳性标本进行确证检测,HBsAg、抗-HCV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抗-TP检测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明胶凝集试验,抗-HIV阳性标本送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27779例患者HBsAg、抗-HCV、抗-TP、抗-HIV确证阳性率分别为6.88%(1910/27779)、0.72%(199/27779)、1.04%(290/27779)、0.03%(8/27779)。结论在输血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避免医疗纠纷,也有利于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避免医源性污染。
姚仁南陈玲陈娜云朱月华孙飞孙阳
关键词:输血传染性指标梅毒HIV
病毒灭活血浆对人CIK细胞功能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利用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来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是否会对免疫细胞产生影响。方法对10名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采用病毒灭活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培养人CIK细胞,观察2组培养体系中CIK细胞的扩增情况;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IK细胞CD3+CD56+表达;检测经白藜芦醇终浓度为0.8μmol/L诱导48 h后的CI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含量变化;以及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CIK细胞杀伤SGC-7901细胞活性。结果新鲜冰冻血浆与病毒灭活血浆比较培养5、10、15 d CIK细胞的增殖倍数,分别为17.62±1.88、26.31±1.95、46.05±2.86与18.10±1.73、25.97±1.55、45.82±1.15,CD3+CD56+的表达分别为(12.37±1.38)%、(17.39±2.81)%、(24.3±1.72)%与(11.46±1.35)%、(18.36±1.96)%、(24.08±2.21)%,在促进CIK细胞的增殖以及CD3+CD56+的表达上,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白藜芦醇终浓度为0.8μmol/L诱导培养48 h后,新鲜冰冻血浆与病毒灭活血浆培养的CI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杀伤活性分别为(37.17±1.95)%、(38.79±1.91)%、(46.05±2.86)%和(32.04±1.92)%、(33.50±1.17)%、(45.82±1.15)%,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灭活血浆对人CIK细胞的增殖、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含量变化以及体外杀伤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姚仁南陈玲刘军权周忠海陈娜云陈复兴
关键词:病毒灭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CIK细胞增殖杀伤功能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CV抗体与其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胶体金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效果。方法对80份疑似HCV感染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CLIA法、ELISA法试剂1、试剂2和胶体金法检测。结果 CLIA法、ELISA法(试剂1、试剂2)和胶体金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25%、80.63%(试剂182.50%、试剂278.75%)和56.25%。结论 CLIA法检出灵敏度显著高于ELISA法和胶体金法。
姚仁南陈复兴陈玲蔡信海王永方陈娜云赵飞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