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6002)

作品数:10 被引量:61H指数:6
相关作者:牟林宋军邹和平张建立李欢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英文
  • 2篇全球变暖
  • 2篇海平
  • 2篇海平面
  • 2篇变暖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调制不稳定
  • 1篇调制不稳定性
  • 1篇东海陆架
  • 1篇东中国海
  • 1篇动力机制
  • 1篇溢油
  • 1篇预警
  • 1篇预警机制
  • 1篇灾害
  • 1篇灾害风险
  • 1篇灾害风险评估
  • 1篇中国东部海域
  • 1篇中国海

机构

  • 7篇国家海洋信息...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天津地质矿产...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天津华北地质...

作者

  • 7篇牟林
  • 4篇宋军
  • 2篇刘首华
  • 2篇李欢
  • 2篇李琰
  • 2篇岳军
  • 2篇邹和平
  • 2篇张建立
  • 1篇王兴
  • 1篇赵长荣
  • 1篇陈安蜀
  • 1篇魏俊浩
  • 1篇钟霖浩
  • 1篇范文静
  • 1篇董军兴
  • 1篇刘克修
  • 1篇王国明
  • 1篇王慧
  • 1篇高佳
  • 1篇崔晓健

传媒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Marine...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通报
  • 1篇Chines...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 spectral mixture model analysis of the Kuroshio variability and the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Kuroshio and the East China Sea被引量:6
2011年
For understanding more about the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Kuroshio and the East China Sea,We studied the variability of the Kuroshio in the East China Sea(ECS) in the period of 1991 to 2008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circulation model,and calculated Kuroshio onshore volume transport in the ECS at the minimum of 0.48 Sv(1 Sv ;106 m3/s) in summer and the maximum of 1.69 Sv in winter.Based on the data of WOA05 and NCEP,The modeled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Kuroshio transport east of Taiwan Island decreased since 2000.Lateral movements tended to be stronger at two ends of the Kuroshio in the ECS than that of the middle segment.In addition,we applied a spectral mixture model(SMM) to determine the exchange zone between the Kuroshio and the shelf water of the ECS.The result reveal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coefficient of-0.78) between the area of exchange zone and the Kuroshio onshore transport at 200 m isobath in the ECS.This conclusion brings a new view for the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Kuroshio and the East China Sea.Additional to annual and semi-annual signals,intra-seasonal signal of probably the Pacific origin may trigger the events of Kuroshio intrusion and exchange in the ECS.
宋军薛惠洁鲍献文吴德星柴扉施磊姚志刚王勇智南峰万凯
关键词:东中国海大气环流模式东海陆架
不同CO_2浓度背景下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变化机制被引量:1
2011年
关于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的动力机制,历来有"斜压密度流"和"正压效应"两种不同的观点,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作为热盐环流(THC)重要组成部分的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变化的动力机制是非常值得探讨的科学问题.基于德国Max-Planck气象研究所的大气海洋环流模式ECHAM5/MPI-OM,耦合海冰和陆面过程模式,分别设计了CO2浓度固定在1860年工业化以前的水平——280ppmv的控制试验以及针对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的3种不同温室气体排放假设(B1,A1B,A2)的预测试验,研究不同CO2浓度背景下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变化的动力机制.在控制试验中,当法鲁海峡的高盐入流水增强时,格陵兰-冰岛-挪威海(GIN)海域的正压出流效应增强,同时高盐入流水的增加使得斜压效应导致的溢流水强度也增强,因此,影响溢流水强度的斜压效应和正压效应二者是统一的;而在CO2浓度增加的背景下,法鲁海峡溢流水强度的变化由斜压效应控制,丹麦海峡溢流水的增强则是正压效应的结果.
牟林宋军钟霖浩王兰宁李欢李琰
关键词:CO2全球变暖动力机制
渤海湾西岸几种地球化学的环境指标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探讨渤海湾西岸全新世地层的古环境,本文进行了多种地球化学环境指标的分析,在此,将指示不同环境的指标进行了分项(或归类)如:古气候、氧化-还原、海-陆相环境指标等;并将其分别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散点分析(获得了元素指标的相关系数及聚散特征)。具体分析结果为:①古气候指标:如图2所示,古温度值与Rb/Sr比值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27,而CaCO3含量与古温度值、Rb/Sr比值二项指标则呈较大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21,表明CaCO3较高含量的寒冷期时而古温度值的负值也往往随之变大。②氧化-还原指标:如图4,显示出了Fe2+/Fe3+比值与Corg/P2O5比值有较大的聚敛性。③海-陆相指标:如图5所示,Sr/Ba比值与B/Ga比值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46,而Ca/(Ca+Fe)比值与Sr/Ba比值、B/Ga比值二项指标也显示出了较大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94;而B的古盐度SP值和Rb/K比值此二项指标与Sr/Ba比值、B/Ga比值?Ca/(Ca+Fe)比值等这三项指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92及-0.632。④通过最优分割分析(按照本文中一定的"方法原则")以及统计分析,划分出了:第Ⅰ-第Ⅴ气候冷段、第Ⅰ-第Ⅴ还原带、及其海平面升降波动曲线:第Ⅰ-第Ⅶ段),如图3显示出大致的规律为:气候冷期时往往处于还原环境,与此同时,海平面则呈波动下降趋势。
岳军Dong yue张宝华牟林王国明陈安蜀袁宝印刘景兰魏俊浩
关键词:渤海湾西岸
气候变暖与海平面上升(英文)
2012年
本文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分析认为,现代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源于200多年前小冰期冷峰出现后的气候返暖、海平面回升过程演变的结果。近30年的世界海平面上升的速率,有着上世纪80、90年代和本世纪前10年世界平均气温每10年以0.2F°(0.11 °C)为梯度的连续抬升为背景。在此以CO2含量为气候指标,划分出了公元200年以来的八个暖段(暖期)。若按冷暖极值距200年或250年计算,则由目前正在发展的暖期,将在公元2050年或2100年前后结束,而后开始降温。作者依据最近30年同一时段国内外验潮资料计算获得的绝对海平面升降速率为﹢1.52 ± 0.27mm/a 及相对海平面升降速率为+1.39 ± 0.26 mm/a。按照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决议要求,在对前人有关研究成果进行考量时,对将来的2050和2100年世界海平面预测及我国地面沉降较明显的沿海城市如天津、上海、厦门、海口等相对海平面升降值,进行了测算与评估。
岳军Dong YUE吴桑云耿秀山赵长荣
关键词: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速率
风对中国东部海域海平面季节变化的影响(英文)
2013年
应用ROMS数值模式配置基本实验模拟了2004年到2006年中国东部海域海平面的季节变化。模拟结果与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观测结果基本一致,海平面年较差从中国沿岸到黑潮路径逐渐变小。将数值模式的风应力项去掉,配置对比实验。与基本实验结果对比发现,对比实验海平面仍然具有季节变化,但是闽浙沿岸和苏北沿岸海平面春夏季异常偏低、秋冬季异常偏高现象消失,中国沿岸向太平洋的海平面变化减弱。春季和秋季,渤、黄海和黑潮附近海平面异于东海的现象减弱。对比实验海平面的年较差的数值明显减小,从近岸向黑潮海平面年较差渐变的过程消失。整个渤黄海的海平面年较差近似。对比实验海平面年较差占基本实验海平面年较差比率从近岸向黑潮路径逐渐增大。
牟林迟永祥刘首华宋军宋军林霄沛李琰
关键词:海平面数值模拟
论建立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的必要性被引量:11
2011年
溢油是严重的海洋灾害。我国是海洋大国,港口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众多,海上航线复杂,运输繁忙,发生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较大。文章就海上溢油污染风险分析、溢油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和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及原则与基础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对策措施。
邹和平牟林崔晓健宋军
关键词:海洋溢油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
Mechanism of the Greenland-Scotland Ridge overflow variation under different atmospheric CO_2 scenarios
2011年
Baroclinic transport and the barotropic effect are two different viewpoints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Greenland-Scotland Ridge overflow. The mechanism of this overflow, being an important deep branch of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deserves research discussion, especiall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Using the newly developed ECHAM5/MPI-OM, of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 which is an advanced atmospheresea iceocean coupled climate model, the mechanism of the Greenland-Scotland Ridge overflow variation under different atmospheric CO2 scenarios is studied. First, a control experiment is forced by a fixed CO2 concentration of 280 ppmv, which is the pre-industrial level before 1860. Three sensitive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of increas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s, which are listed in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assessment report (B1, A1B and A2). In the control run, more water with higher salinity intruding into the Greenland-Icelandic-Norwegian Seas results in greater barotropic transport and greater overflow because of the baroclinic effect. Therefore, the barotropic effect and baroclinic effect on the overflow are unified. Under the atmospheric CO2 scenarios, the strength of overflow across the Faro-Bank Channel is controlled by the baroclinic effect and the increase in Denmark Strait overflow is attributed to the barotropic effect.
MU LinSONG JunZHONG LinHaoWANG LanNingLI HuanLI Yan
关键词:二氧化碳浓度格陵兰
构建我国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管理机制初探被引量:7
2011年
针对目前我国海洋灾害评估管理存在的灾害风险意识淡薄、海洋预警预报能力较薄弱、缺少统一的灾害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海洋灾害评估管理模式与急剧扩张的沿海经济规模不相适应、海洋灾害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等主要问题,探讨了通过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规范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机制、建立减灾防灾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科学的灾害风险评估机制、构建海量信息共享平台、开展海洋灾害风险意识教育来构建我国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管理体系。
邹和平牟林董军兴王园君宋军
关键词:灾害风险评估
中国沿海近31年冬季海平面变化特征被引量:14
2011年
利用29个海洋观测站的31年(1980-2010年)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沿海近31年冬季海平面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中国沿海冬季海平面近31年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3.1 mm/a,高于全年的上升速率,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冬季海平面变化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②中国沿海冬季海平面存在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其主要显著变化周期有准2 a,4~7 a,9 a左右及18.6 a。由于受西太平洋暖池和黑潮与我国近海之间的水体交换影响,东中国海4~7 a的周期明显,其振幅最高,并且其周期性震荡的高位时期与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的厄尔尼诺发生期间相吻合;③以浙江坎门(121°17′E,28°05′N)为界,中国沿海冬季海平面还呈现出南北变化反相的跷跷板特征,该现象反映了中国沿海冬季海平面的气候性特征。受季风、海流、气压以及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冬季海平面的变化区域特征明显;④近31年,中国沿海冬季气温、海温与海平面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分别为1.8℃、1.4℃和135 mm,高于全年上升幅度。
王慧范文静张建立牟林
关键词: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畸形波研究的进展及存在问题被引量:11
2013年
畸形波是近10年海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作为一种新认识的物理现象,其经历了发现—认识—确认的认知过程。畸形波生成机制的研究目前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波列演化的调制不稳定性被认为是畸形波生成最具可能的原因。畸形波的研究及认识仍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正确及深入探究畸形波这种海洋物理现象的基础。通过对畸形波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探讨解决这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及方法,为畸形波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刘首华牟林刘克修王兴李欢高佳
关键词:畸形波波浪海浪调制不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