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1700)

作品数:8 被引量:79H指数:5
相关作者:杨永平沈兴菊李晓莉杨大松杨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医药卫生社会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学成
  • 2篇化学成分
  • 1篇大戟
  • 1篇大戟科
  • 1篇东南
  • 1篇沿阶草
  • 1篇遥感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灾害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指数
  • 1篇植物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城
  • 1篇生态城市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湿度
  • 1篇土壤温度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城市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沈兴菊
  • 3篇杨永平
  • 2篇杨大松
  • 2篇李晓莉
  • 1篇习晓环
  • 1篇王广艳
  • 1篇魏建国
  • 1篇杨永红
  • 1篇马耀明
  • 1篇程峰
  • 1篇王方建
  • 1篇王云月
  • 1篇骆社周
  • 1篇王成
  • 1篇李维纪
  • 1篇杨健

传媒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冰川冻土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客体感知的生态乡村游憩地评价及开发策略——以成都三圣乡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以成都三圣乡为例,进行了基于客体感知的生态乡村游憩地评价,结果表明,游憩者选择生态乡村游憩地最重要的动机是休闲和放松身心,同时游憩动机还体现游憩者效益最大化原则;游憩者感知偏好最强烈的吸引力因素是环境品质;满意度感知影响购买意愿;游憩者对生态乡村型游憩地的游憩活动参与性和多样性要求更高,游憩活动缺乏常构成不满意因素。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了解游憩者动机,重视环境质量,稳定客源市场,增加多样化游憩活动,克服游憩障碍、重视游憩者满意度评价等生态乡村游憩地可持续发展的开发策略。
沈兴菊李维纪
Study on Impact of Compound Farming of Grain-cash crop-trees in Slope Croplands on the Chemical Character of Soil Nutrient
Study on the compound farming pattern of grain-cash crop-trees in slope croplands for continuous six years sho...
Wang Haiming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基于TM遥感数据的西藏林芝地区叶面积指数反演被引量:14
2012年
叶面积指数(LAI)是分析冠层结构最常用的参数之一,它控制着植被的生物、物理过程,如光合、呼吸、蒸腾、碳循环和降水截获等。但是通过野外实测获取大面积的LAI比较困难,通过对西藏林芝地区的TM遥感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各种植被指数,然后分别与实测LAI建立相应的回归关系,并对不同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找出相关性较好、误差较低的回归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林芝地区的叶面积指数进行制图。通过植被指数与实测LAI进行回归分析建立LAI估算模型,其决定系数最高为R2=0.653,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TM遥感数据可以实现林芝区域LAI估算,能为生态环境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骆社周程峰王方建习晓环王成
关键词:叶面积指数植被指数遥感TM
青藏高原农牧民对气候变化和灾害的认知及适应对策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青藏高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的地带。通过对青藏高原4个县746户农牧民气候变化及灾害的认知能力及适应行为的调查,结果表明:农牧民对与自己生产和生活相关的气候变化特征,如水位的下降,降雨量的变化认知十分明显,但对气候变化引起的灾害认知模糊,对其危害程度估计不足;多数农户能够正确把握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选择主动行为适应气候变化,但在风险认知上却存在侥幸心理,大部分农牧民没有采取任何抵御气候灾害的应对措施。该区域今后应加强对农牧民气候适应行为的指导,提高农牧民气候认知能力和风险意识,以增强其气候变化和灾害的适应能力。
沈兴菊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灾害农牧民
“生态城市”导向下人工生态游憩地产生发展的驱动机制
2011年
生态城市导向下人工生态游憩地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启动力、发展力和影响力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游憩需求、游憩供给及游憩媒介多种动力推动之下,人工生态游憩地获得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其发展既有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因素,也离不开个人发展与需求的主观原因,其发展过程是一个多因子、综合性的驱动过程,因此它是个人和社会共同推动的发展结果。
沈兴菊
关键词:生态城市
草鞋木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硅胶、Sephades LH-20、RP-18等色谱技术,对草鞋木(Macaranga henryi)枝条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学技术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1),trigowiin A(2),daturadiol(3),山楂酸甲酯(4),3β-羟基豆甾-5-烯-7-酮(5),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6),豆甾-3,5-二烯-7-酮(7),丁香脂素(8)。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魏建国杨大松杨永平王云月李晓莉
关键词:二萜甾体木脂素
秋枫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秋枫(Bischofia javanica)的根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为3,4-二羟基苯乙醇(1),2-(3,4-dihydroxy)-phenylethyl-O-β-D-glucopyranoside(2),tachioside(3),isotachioside(4),儿茶素(5),表儿茶素(6),没食子儿茶素(7),4-羟基-2-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8),4-hydroxy-3-methoxyphenol-β-D-[6-O-(4-hydroxy-3,5-dimethoxylbenzoate)]glucopyranoside(9),maesopsin-6-O-glucopyranoside(10),β-香树脂醇乙酸酯(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杨大松杨永平杨永红李晓莉
关键词:大戟科酚性成分儿茶素
天门冬科沿阶草族植物的系统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文章从形态学、解剖学、微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系统学、生物地理学、基因组大小及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发面,综述了沿阶草族植物系统学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沿阶草族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王广艳杨永平
青藏高原典型下垫面的土壤温湿特征被引量:42
2012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纳木错站、珠峰站和藏东南站2007年土壤温湿度的观测资料,分别分析了这3个不同下垫面下观测站的土壤温湿度分布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3个站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和年平均的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与太阳辐射变化特征一致;它们在冻结深度和冻结时间上差别较大;下垫面特征、土壤的冻结消融及其物理性质的差异使3个站表现出了不同的土壤湿度变化特征;3个站均表现为在某一深度有一个高含水层,土壤消融(冻结)使土壤湿度迅速增大(减小).
杨健马耀明
关键词:下垫面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