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W015) 作品数:7 被引量:12 H指数:3 相关作者: 孙燕 薛峰 向宇 更多>> 相关机构: 浙江传媒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艺术 更多>>
从“影像奇观”到“浪漫现实”——由《失恋33天》看中国电影的审美转向 被引量:3 2012年 新世纪伊始,中国大片以影像奇观的类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并在第一个10年取得成效。然而,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上出现的"大不敌小"现象,表明中国大片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被打破,中国电影的审美生态正在经历重大转变,即从"影像奇观"向"浪漫现实"转变。这一审美转向伴随着新世纪以来电影产业化进程历时10年之久,到《失恋33天》终于得以爆发。《失恋33天》对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启示意义及其所引发的关于电影文化生态的美学思考是重大而深刻的。在"内容为王、品质制胜"的时代,靠视觉符码捕获观众的奇观电影正在遭遇发展的瓶颈,而以《失恋33天》为代表的富有创意的中小成本电影也许会为新世纪第二个10年的中国电影带来一片辉煌。 孙燕关键词:中国电影 《失恋33天》 影像奇观 审美转向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与文化命题 被引量:3 2011年 新世纪伊始,中国电影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正式走上了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产量与票房的不断飙升,充分彰显了中国电影的产业实力。然而辉煌繁荣的背后不乏问题与隐忧。电影拜物教引起的文化贫血症正在日益侵蚀着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潜在的文化帝国主义垄断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电影的丰富性和创造活力,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产业依然弱小且身份暧昧。如何转变电影观念,以电影作为文化的审美理想与灌注价值理性的精英意识来制衡消费理性和商品逻辑导引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回归文化伦理的人文大道;如何在全球化挑战中寻找机遇,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当今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命题。 孙燕关键词:中国电影 文化命题 “日常文化批评”:现代中国城市平民生活的指南与想象——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鸳鸯蝴蝶派”文人的影评书写为中心 2012年 本文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鸳鸯蝴蝶派"文人的影评书写为中心,择取有代表性的文本来集中讨论:"鸳蝴"文人如何通过影评书写去深入城市平民日常生活之中,来进行观念批评、知识转介、讯息传播,甚至文化的创造与想象。本文从现代城市平民日常生活文化的角度,尝试以"日常文化批评"(Daily Life Cultural Review)来概括和解析"鸳蝴"文人之影评书写的另一种价值特色。 薛峰文化中国的影像建构及其矛盾——论李安电影的中国想象 被引量:3 2013年 李安电影继承了1950—1970年代港台国语电影的离散想象,试图通过文化中国的建构来吸引散居全球的华人社群。其影片对标志差异的文化符码的运用、泛中国空间再现和泛华人父亲形象建构,无不指向一个跨越地缘政治分野的文化共同体——文化中国。在本质上,文化中国想象可以视为一种权力话语、一种文化政治工具。一方面,它是李安与多元文化世界的其他文化主体性对话的方式;另一方面,它也是李安与大陆、台湾和香港等各种建立在地区经验基础上的文化想象进行对话的手段。因此,李安电影的中国想象一方面诉求于中国与西方的差异,另一方面又试图超越中国内部的差异。尽管这两个方面都意味着李安电影必须诉求于一种本质化的文化想象,但其电影的生产和接受却表明,文化中国的想象并不能超越多元化、差异化的华人身份和华人经验。 向宇关键词:文化中国 朝花夕拾:现代性的三重维度与中国电影研究之关系 2012年 本文在重新挖掘西方现代性理论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并解析现代性的三重维度(隐匿的工具理性、可变的永恒性和批判的反思性)与中国电影研究之关系,并认为就中国电影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而言,现代性理论因其深度、包容度和持久度,仍不失为深入研究中国电影的一个极富活力和历史感的理论视野,现代性并非只是个学术界流行术语式的泡沫化名词。 薛峰 孙燕关键词:维度 中国电影 作为一种文化实践:后现代理论语境中的电影观念 被引量:2 2012年 20世纪末,随着西方哲学的后现代转向,电影的观念发生了一次较大的裂变。电影不再是一种能够再现世界的艺术,也不再是一套表意性的语言符号,电影成了一种具有社会实践功能的文化象征行为。这种肇始于电影符号学的电影观念,是在后现代理论语境中对电影的重新阐释,它体现了一种后现代电影理论关于电影的本性及电影与现实关系的基本立场。这一观念使电影理论的目标发生了重大转移,由经典的艺术本体论途经现代语言论转向了当代文化研究,开启了电影理论的跨学科、互文本、语境化研究方法及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为电影理论的当代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孙燕关键词:文化实践 后现代 电影观念 “武侠电影类型论”的建构 被引量:1 2014年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经典形态,现已成为世界影坛中的成熟类型,但武侠电影类型理论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借鉴中国电影传统建构"武侠电影类型论",对当前日益受到重视的商业类型电影特别是武侠电影创作而言,尤为重要。发轫于"影戏说"的中国电影传统不仅孕育、发展了商业电影类型观念,而且也提供了重新阐释当下电影艺术现象的可能性。从中国武侠电影传统和历史中发掘武侠电影的类型内涵及其在电影实践中可能开拓的现实性话语生长空间,是研究和建构武侠电影类型理论的途径之一。而作为一种来自于武侠电影具体历史的美学范式,"武侠电影类型论"将有望与当代批评实践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 孙燕关键词:武侠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