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250)

作品数:16 被引量:97H指数:8
相关作者:金晓媚朱晓倩夏薇梁华刘金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MODIS
  • 8篇蒸散
  • 6篇盆地
  • 5篇蒸散量
  • 5篇柴达木盆地
  • 4篇植被
  • 4篇植被覆盖
  • 4篇植被覆盖率
  • 4篇NDVI
  • 3篇地表
  • 3篇地表能量
  • 3篇地下水
  • 3篇蒸散发
  • 3篇SEBS
  • 2篇遥感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湿度
  • 2篇气候
  • 2篇MANN-K...

机构

  • 16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环境...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海南省地质调...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 1篇中国城市建设...

作者

  • 16篇金晓媚
  • 4篇朱晓倩
  • 3篇夏薇
  • 2篇殷秀兰
  • 2篇刘金韬
  • 2篇梁华
  • 1篇高萌萌
  • 1篇胡光成
  • 1篇郝明
  • 1篇王晓林

传媒

  • 5篇水文地质工程...
  • 3篇现代地质
  • 3篇地学前缘
  • 2篇人民黄河
  • 1篇西北水电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都兰河希赛区蒸散量的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MODIS遥感数据,应用表面能量平衡系统对柴达木盆地都兰河希赛区2001—2011年的区域蒸散量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都兰河希赛区11 a间的年蒸散量呈逐渐增长趋势,由2001年的94.61 mm增加到2011年的266.80 mm;都兰河希赛区的蒸发系数为0.115;区域蒸散量与气温、降水、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呈正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659、0.635、0.543;区域蒸散量随着地表植被指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而减小。
金晓媚刘金韬郭任宏
关键词:MODIS蒸散量
基于表面能量平衡模型的张承地区蒸散发研究
2023年
张家口承德地区是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针对该地区长时间序列实际蒸散的时空变化研究较少,以张家口承德地区为研究区,基于表面能量平衡模型(SEBS)结合MODIS和GLDAS数据反演了研究区2001年1月—2020年12月逐月的蒸散量,将反演结果与MOD16A2数据在趋势上进行了对比,并用2021年7月的野外实测数据在像元尺度上对其进行验证,利用Sen+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方法对其时空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用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模型蒸散量反演结果与MOD16A2数据在月尺度上相关性良好,与野外实测数据的相对误差小于15%,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研究区的年蒸散量在20 a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最大值为2013年的545 mm,最小值为2002年的348 mm,且承德地区的蒸散量明显高于张家口地区;20 a间研究区75.41%的区域蒸散量基本稳定不变,5.13%的区域蒸散量增加,1.11%的区域蒸散量显著降低,18.35%的区域蒸散量轻微降低;气温、植被对蒸散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不同土地用地类型下蒸散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林地>水体>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
董祥旺金晓媚张绪财殷秀兰金爱芳郎捷罗绪富马靖宣
关键词:蒸散发
新疆和田-若羌地区区域蒸散量估算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中等分辨率的MODIS卫星遥感数据及气象数据,应用表面能量平衡系统,对新疆和田-若羌地区2015年的区域蒸散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2015年的区域蒸散量为366.22 mm,夏季蒸散量较大,冬季蒸散量较小。最大蒸散量发生在6月份,为88.44 mm,最小蒸散量在1月份,只有0.10 mm。蒸散量随着气温和降水的增加而增大。不同用地类型的蒸散量也不一样,水体和耕地的蒸散量较大,沙地和戈壁的蒸散量最小。
王松涛王大康金晓媚
关键词:蒸散量MODIS
格尔木河流域土壤湿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土壤湿度是表征土壤含水量的一种相对变量,是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循环系统的核心和纽带。研究土壤湿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MODIS数据,应用表观热惯量(ATI)法反演了格尔木河流域土壤湿度时空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了趋势检验分析,利用CLDAS数据和野外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对遥感反演结果进行了检验验证,结果表明:2002—2016年格尔木河流域土壤湿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通过Mann-Kendall检验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发生突变,上升趋势明显。通过对流域不同用地类型的解译,北部盐池平均ATI值最高为0.088;中部及南部大面积裸土平均ATI值最低为0.028;自然植被与耕、林地平均ATI值分别为0.034和0.033。遥感反演土壤湿度结果与CLDAS数据和野外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的相关性分别为0.85和0.59,相关性较高,说明遥感反演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蒸发、植被有良好的响应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79。
张京金晓媚张绪财朱晓倩
关键词:土壤湿度MODISMANN-KENDALL
三江源区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21年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南部,是中国三大主要河流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评估地下水蒸散量对该地区水循环和水资源量评价有重要作用,对生态环境保护也具有一定意义。基于中等分辨率的MODIS数据,利用表面能量平衡系统对三江源地区2001—2017年的区域蒸散量进行估算,并采用Sen+Mann-Kendall法分析其连续时间序列内的时空变化趋势,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蒸散量从2001年到2017年总体呈增长趋势;三个源区多年年平均蒸散量值表现为澜沧江源>黄河源>长江源的变化规律;三江源区超过62.62%的地区蒸散量变化呈显著增长趋势,轻微显著增长地区占28.03%,显著减小地区占比极少;蒸散量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影响,与气温、降水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其确定系数分别为0.80、0.89;蒸散量与植被指数及土壤湿度也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甘海洪金晓媚张绪财朱晓倩
关键词:蒸散量MODIS
柴达木盆地乌图美仁区植被覆盖率变化及其与地下水的关系被引量:17
2014年
那棱格勒河乌图美仁区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系统脆弱。基于MODIS NDVI数据,应用遥感方法,对乌图美仁区2000—2011年的植被覆盖率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地下水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裸土和低覆盖率植被的面积是逐年减小的;而较低覆盖率、中等覆盖率、较高覆盖率及高覆盖率植被的面积都是逐年增加的;研究区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较为密切。乌图美仁地区植被的地下水位埋深范围为0.4~3m,在水位埋深为0.9m的地方,植被长势最好;当研究区的地下水位埋深小于2m时,水质矿化度小于3.5g/L,植被发育较好。
金晓媚刘金韬夏薇
关键词:MODISNDVI植被覆盖率地下水矿化度
基于中等分辨率遥感数据的柴达木盆地实际蒸散量的计算被引量:9
2014年
在干旱的内陆盆地的水均衡中,蒸散发是主要的排泄方式,准确估算蒸散量是评价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关键。从区域尺度上研究实际蒸散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表面能量平衡的原理,选取了DEM数据,MODIS数据以及GLDAS数据,以500m的空间分辨率对柴达木盆地2001—2011年的蒸散量进行了估算,并研究了区域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站实测水面蒸发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的年实际蒸散量有逐年增大的趋势,从2001年的72.73mm增加为2011年的182.34mm,2001—2011年最大日均蒸散量介于2.62~3.20mm。柴达木盆地的蒸发系数为0.14。分析NDVI和与其对应的ET的关系可知NDVI=0.055是柴达木盆地裸土和植被的分界点。虽然仅占据了研究区1.92%的区域,但水体的日均蒸散量最大,为2.31mm/d。盆地裸土、稀疏灌木、中等覆盖灌木、草场以及农田2010年6—9月的日蒸散量平均值分别为0.24、0.42、1.21、1.12、1.18mm/d。
郭任宏金晓媚王晓林胡光成
关键词:蒸散发MODIS柴达木盆地
基于InVEST模型的张承地区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水源涵养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对张家口和承德地区的生态系统及用水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改进以往研究中对地形及土壤渗透性等考虑不足、对数据空间异质性分析不充分等问题,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使用多种高精度的遥感、再分析数据等产品,对2001—2020年张承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定量化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研究发现,2001—2020年张承地区水源涵养功能空间分布上呈现坝下高坝上低的特点,各年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时间变化上,20年间水源涵养深度以-0.08 mm/a的平均速率呈下降波动趋势。结合Sen+Mann-Kendall分析发现区内水源涵养功能变化趋势以“基本不变”、“轻微增长”、“轻微降低”三者为主,总占比近98%。区内降水量对水源涵养功能具有很强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气温对水源涵养功能在部分地区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植被与水源涵养功能的关系相对复杂。张承地区2020年林地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强,水源涵养深度达28.64 mm,总量而言,草地水源涵养功能的贡献最大,水源涵养量达1.12×10^(9)m^(3)。20年间变化中,耕地水源涵养量的降低最为明显,变化速率达-6.49×10^(6)m^(3)/a。上述结果说明张承地区20年间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特征主要受到降水量与植被型土地利用的控制。研究为张承地区生态建设及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马靖宣金晓媚张绪财殷秀兰金爱芳
关键词:水源涵养功能
柴达木盆地土壤湿度的遥感反演及对蒸散发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土壤水分是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循环系统的核心与纽带,蒸散是该系统的重要驱动力。从区域尺度上研究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土壤含水量对蒸散的影响对干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数据和GLDAS数据,应用表观热惯量法对GLDAS地表0-10 cm土壤湿度数据降尺度处理,估算柴达木盆地平原区2014年间6—9月的月均土壤湿度,并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利用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模型对平原区9个子流域的日均蒸散量进行计算,分析了土壤湿度与日均蒸散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表观热惯量(ATI)与GLDAS地表0-10 cm土壤含水量数据相关性较好,决定系数R2整体在0.7以上;利用ATI对GLDAS数据降尺度处理,得到的土壤含水量与NDVI和实测土壤湿度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4和0.791,因此使用ATI法对GLDAS土壤含水量数据降尺度反演柴达木盆地平原区土壤湿度是可靠的。平原区日蒸散量与土壤湿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整体在0.96以上,在影响蒸散的各考虑因素中,土壤湿度对蒸散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因素。
王凯霖金晓媚郭任宏魏善蓉梁华
关键词:土壤湿度蒸散发柴达木盆地
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平原区蒸散量的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9年
格尔木河流域干旱少雨,蒸发强烈,为格尔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蒸散发是干旱内陆地区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准确估算研究区长时间序列的蒸散量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研究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蒸散量估算方法难以获取大尺度时空范围参数且估算结果误差较大。文章以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平原区为研究区,应用连续序列的MODIS数据及GLDAS气象数据基于SEBS模型估算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平原区蒸散量,利用线性回归法及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法分析其连续时间序列内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蒸散量从2001到2016年总体呈增长趋势,盐沼平原及山前戈壁砾质平原大部分地区蒸散量变化在16年间呈稳定不变状态,盐湖区和绿洲平原呈显著增长趋势。研究区16年间不同地貌蒸散量夏季增减幅度均远大于其他三季,冬季变化幅度最小。
朱晓倩金晓媚张绪财张京
关键词:蒸散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