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12ZZ154)

作品数:22 被引量:155H指数:10
相关作者:章学来丁锦宏刘宇飞刘锋杜晓冬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事大学钦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动力工程及工...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相变材料
  • 7篇相变
  • 6篇蓄热
  • 6篇复合相变
  • 5篇热管
  • 5篇放热
  • 4篇太阳能
  • 4篇热性能
  • 4篇相变储能
  • 4篇纳米
  • 4篇储能
  • 3篇蓄热式
  • 3篇氧化钡
  • 3篇氢氧化钡
  • 3篇相变蓄热
  • 3篇脉动热管
  • 3篇金属
  • 3篇集热
  • 3篇过冷
  • 3篇复合相变材料

机构

  • 23篇上海海事大学
  • 3篇钦州学院

作者

  • 23篇章学来
  • 7篇丁锦宏
  • 5篇刘宇飞
  • 5篇刘锋
  • 4篇杜晓冬
  • 3篇韩中
  • 2篇王为
  • 2篇纪珺
  • 2篇杨阳
  • 1篇李春蕾
  • 1篇吴云云
  • 1篇陈旭东
  • 1篇刘小微
  • 1篇王友利
  • 1篇陈文朴
  • 1篇梁笑阳
  • 1篇丁磊
  • 1篇刘田田

传媒

  • 4篇太阳能学报
  • 3篇化工学报
  • 3篇建筑节能
  • 2篇制冷学报
  • 1篇流体机械
  • 1篇太阳能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热力发电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制冷
  • 1篇制冷与空调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相变蓄热式太阳能集热管及热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结合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和相变蓄热材料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集热/蓄热一体化的新型相变蓄热式太阳能集热管,该集热管主要由金属-玻璃真空集热管、螺旋换热管和相变蓄热材料组成。通过室外蓄放热性能实验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新型相变蓄热式太阳能集热管集热效果良好,集热温度可达80℃以上,可很好地应用于热水供暖领域;以石蜡为相变蓄热材料,单根集热管的蓄热量可达3.25 MJ;放热过程中,有效得热量为873.6 kJ,放热损耗率为0.602;在保温性能上,温降率达1.67℃/h,保温性能待进一步提高。
华维三章学来罗孝学刘宇飞
关键词:太阳能太阳能集热管相变材料石蜡螺旋管
Ba(OH)_2·8H_2O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在太阳能光伏/热集热器上的释热特性被引量:10
2017年
开发了一种熔点为78℃的八水氢氧化钡复合相变材料,通过添加成核剂使复合相变材料的过冷度降低3~5℃,结合纳米技术使材料的热导率提高了11.7%。基于包含复合相变蓄热材料与石蜡、水蓄热的梯级蓄热太阳能光伏、光热集热器,对该新型材料的释热特性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八水氢氧化钡复合相变蓄热材料无过冷,在其相变温度上相变平稳。在水流量为90 L·h^(-1),环境温度为20℃时,集热系统可以有效地储存太阳能,以50℃为参考点放热时间长达60 min以上,且在放水前20 min内,系统的出水温度都高于70℃,因此该系统能够在降低太阳电池工作温度的同时,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纪珺刘宇飞任迎蕾华维三章学来
关键词:相变材料过冷
一种相变蓄冷工质的热物性试验分析
甲醇具有较低的冰点与沸点,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被认为是水的良好改性物质。本文针对不同浓度的甲醇溶液,并对其凝固融化特性、导热系数及融解热等热物理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甲醇对水的热物性具有明显影响,当溶液的体积分...
罗孝学章学来华维三韩兴超
关键词:体积分数导热系数
文献传递
月桂酸-癸酸/十四醇-十二烷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本文研制了一种用于相变温度为5-15℃的储能系统的相变储能材料,该材料由月桂酸(LA)、癸酸(DA)、十四醇(TA)与十二烷(DD)按比例混合经超声波振荡后制得,质量配比为27.1∶28.5∶29.6∶14.8。相变储能材料的性质通过步冷曲线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热稳定循环测试法等方法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相变储能材料的过冷度接近0℃,可忽略不计;在流速为10 m L/min的液氮氛围以及5℃/min的温度变化速率下,相变温度为5.13℃,相变潜热为154 J/g;本材料循环600次后偏离了共融状态,但无分层,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通过一系列性能测试,得到了本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及热性能。由此可得,本相变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潜热、合适的相变温度、较好的热稳定性以及较低的成本,在储能系统尤其是空调系统中表现出了极大的潜力。
章学来徐蔚雯刘田田梁笑阳丁锦宏
关键词:差示扫描量热法热性能
一种脉动热管相变蓄放热试验装置的设计被引量:14
2017年
介绍了脉动热管相变蓄放热装置的设计过程,确定了其具体形式、脉动热管走势、管径、壁厚、弯头数、工作介质等。通过遴选确定Ba(OH)_2·8H_2O作为相变蓄热材料。对比常规热管进行蓄放热试验,验证在蓄热过程中脉动热管节省了蓄热时间,优化了传热均匀性,但在放热过程中没有优势。
罗孝学章学来华维三毛发
关键词:脉动热管相变材料强化传热
八水合氢氧化钡与相变蓄热容器的相容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寻找Ba(OH)_2·8H2O相变蓄热容器所适合的金属材料,选取20#碳钢、T2紫铜、H62黄铜和304不锈钢这4种金属材料作为测试对象,利用均匀腐蚀全浸试验的失重法,通过搭建试验台,并结合扫描电镜对这4种金属在熔融Ba(OH)_2·8H2O中的腐蚀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04不锈钢的腐蚀速率最低,与Ba(OH)_2·8H_2O的相容性最好,其次是T2紫铜,相容性最差的是H62黄铜和20#碳钢。
毛发章学来王友利陈文朴
关键词:相容性相变金属
复合蓄热式水箱的设计及蓄放热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设计了一种具有辅助电加热和均流孔板的水/相变材料复合蓄热式水箱,该水箱以封装有复合八水氢氧化钡的相变蓄热球作为储热单元。理论分析了相变蓄热球应用于复合蓄热式水箱中的可行性,实验研究了水箱中有无相变蓄热球、恒定流量下的直接和恒温蓄放热特性,结果表明:均流孔板的应用,可使冷热水在水箱底部均匀混合,使高温热水出水量达到最大;在热水出水流量为3.3 L/min时,添加60个相变蓄热球的复合蓄热式水箱比纯水箱可多制得10 L 60℃以上的热水;在热水出水流量为1.6 L/min时,添加120个相变蓄热球的复合蓄热式水箱比纯水箱可多制得40 L 40℃的恒温热水。
华维三章学来丁锦宏刘锋
关键词:相变材料八水氢氧化钡
纳米成核剂对三水醋酸钠蓄热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17年
三水醋酸钠是一种熔点适宜,潜热值较高的相变储热材料,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其凝固过程中,相分离和过冷问题严重影响了蓄热性能,限制了其应用。以几种纳米材料(纳米氧化铝、纳米铜、碳纳米管)为成核剂,实验分析了三水醋酸钠蓄热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质量分数2%的Al_2O_3、1%的Cu、2%的碳纳米管在自然分散下就能够消除三水醋酸钠的过冷,且纳米成核剂可以提高三水醋酸钠的导热性能。
杜晓冬章学来丁锦宏华维三刘锋
关键词:三水醋酸钠过冷度成核剂蓄热性能
一种用于相变储能工质的热物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甲醇具有较低的冰点与沸点,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被认为是水的良好改性物质。本文对不同浓度的甲醇溶液的凝固融化特性、导热系数及相变潜热等热物理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甲醇对水的热物性具有明显影响,当溶液的体积分数为5%时,冰点为-3.8℃,导热系数为0.563 W/(m·K),相变潜热为262.9 kJ/kg,且随着甲醇溶液体积分数的增加,冰点不断降低,导热性能持续下降,相变潜热逐渐减小。
罗孝学章学来华维三韩兴超
关键词:脉动热管体积分数相变潜热
增稠剂对NH4Al(SO4)2·12H2O蓄放热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利用电热恒温水槽、高低温交变试验箱搭建蓄放热实验平台,研究了9种增稠剂对NH4Al(SO4)2·12H2O蓄放热性能的影响,测试分析了NH4Al(SO4)2·12H2O改性后的循环稳定性能。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2%的黄原胶、1%的瓜尔豆胶或1%的羟乙基纤维素均能较好改善NH4Al(SO4)2·12H2O的放热性能且对相变潜热的削弱程度不大,对应改性NH4Al(SO4)2·12H2O的主要参数变化为:熔点分别降低1.0℃、1.3℃、1.3℃,蓄热时长分别增加94%、35%、9%,蓄热相变平台分别增加125%、63%、5%,过冷度分别减小43%、45%、34%,结晶过程温度变化分别减小84%、87%、73%,放热时长分别增加27%、11%、50%,相变潜热分别减小5.8%、8.3%、4.1%。增稠剂对NH4Al(SO4)2·12H2O放热性能的改性效果会受到降解反应影响,而2%黄原胶的改性效果相对其他两种增稠剂较好,循环过程中改性材料的结晶过程温度始终保持在60℃以上。60次循环后,改性材料主要参数相比纯材料的变化为:熔点下降0.2℃,蓄热相变平台减小15%,蓄热时长增加13%,结晶过程温度变化减小87%,过冷度减小42%,放热时长增加36%,相变潜热减小1.6%。
周鑫晨章学来华维三郑钦月
关键词:相变过冷度蓄热放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