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14YS139)
-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国平朱远诸大建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能源福利绩效及其因素分解研究:基于G20数据被引量:16
- 2017年
- 从生态福利绩效视角,本文构建了一个能源福利绩效指标,通过LMDI因素分解模型将能源福利绩效变化总效应分解为技术效应与服务效应,在此基础上对G20国家1990-2013年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印度、意大利、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的能源福利绩效较高,而土耳其、英国、德国、意大利和墨西哥的绩效增长较快;2巴西的技术效应为负,但服务效应紧随土耳其在G20中排名第二,技术效应为正而服务效应为负的国家有7个,技术效应为负而服务效应为正的国家有2个;3中国能源福利绩效较低,虽然技术效应最高,但服务效应最低,最终导致总效应仍为负值。最后提出了中国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 刘国平
- 亚太国家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福利绩效比较被引量:9
- 2016年
- 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1990-2011年APEC成员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福利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智利、越南、日本等国的碳排放福利绩效水平较高,新加坡、秘鲁、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的碳排放福利绩效增长较快;2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福利绩效之间为U型曲线关系,即经济增长一开始不利于碳排放福利绩效的提升,但当达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福利绩效能起到促进作用;3贸易依存度与碳排放福利绩效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城市化率与碳排放福利绩效之间为负相关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刘国平朱远
- 关键词:经济增长亚太经合组织
- 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省域全要素福利绩效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基于稳态经济理论,从碳排放空间对经济社会发展刚性约束的视角,拓展和深化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构建全要素福利绩效(TFWP)的分析框架。运用超效率DEA模型,考察了2000--2010年中国省域TFWP的空间差异与演变趋势,对各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聚类,并探讨了TFWP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大部分省市区的TFWP逐渐下降,区域差距较大,且未出现高绩、效高福利的优质发展类型,城市化率、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文化程度以及政府规模等因素对TFWP都有显著影响。
- 刘国平朱远
-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 中国碳生产率因素分解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提高碳生产率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题中之义。鉴于碳生产率是一个集成性较强的指标,运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将碳生产率效应分解为能源生产率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对中国2000-2012年碳生产率及其各影响因素的效应贡献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根据研究结论引申出提高中国碳生产率和促进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
- 刘国平
- 关键词:碳生产率LMDI模型低碳发展碳排放
- G20国家低碳竞争力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构建以福利为导向的低碳竞争力模型,并对G20国家1990-2010年的低碳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发达国家行列中,法国的低碳竞争力具有静态和动态的双重优势;巴西是发展中国家低碳发展的标杆;中国的低碳竞争力在G20国家中处于劣势,未来中国需要在技术、制度和理念上进行系统性的变革创新,以实现跨越式的低碳发展。
- 刘国平
- 关键词:碳排放福利低碳竞争力低碳经济
- 中国省域碳排放福利绩效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发展低碳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在控制碳排放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引申出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如何提高碳排放绩效。因此,对碳排放经济绩效和碳排放福利绩效加以区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出碳排放福利绩效指标,测度了1997-2008年中国省域碳排放福利绩效,并运用LMDI因素分解法分析碳排放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中国大多数省域碳排放福利绩效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发展极不平衡;②推动中国省域碳排放福利绩效的主要力量是技术效应,所有省市区的服务效应都小于0,表明服务效应对碳排放福利增长有抑制性作用,并且有8个省市区的福利绩效增长面临技术效应与服务效应的双重瓶颈。
- 刘国平诸大建
- 关键词:碳排放人类发展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