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418410)

作品数:2 被引量:70H指数:2
相关作者:陈长云何宏林冈田真介越後智雄田力正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东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1篇地壳
  • 1篇地壳缩短
  • 1篇新生代
  • 1篇中段
  • 1篇裁弯
  • 1篇裁弯取直

机构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东京大学

作者

  • 2篇何宏林
  • 2篇陈长云
  • 1篇池田安隆
  • 1篇陈杰
  • 1篇田力正好
  • 1篇越後智雄
  • 1篇冈田真介

传媒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新生的大凉山断裂带--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段的裁弯取直被引量:60
2008年
部分由于缺乏破坏性地震记录,部分由于处于边远山区,作为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一部分的大凉山断裂带长期被研究者们忽视,以至于在描述该断裂系时,往往不把大凉山断裂带算在其中.造成大凉山断裂带被忽视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断裂带是一条新生的构造带,新生性决定了其成熟度低于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的其他断裂带,所反映的线性断裂地貌特征不如其他断裂带明显.两年多详细的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大凉山断裂是一条新生的断裂带:(1)具有复杂几何结构的大凉山断裂带无论是连续性还是成熟度都明显低于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的其他断裂带;(2)大凉山断裂带南、北两段的活动性高于中段,而且北段的左旋位错量是南段的3倍,小震活动在中段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空区,说明大凉山断裂带还没有完全贯通,尚处于从两端向中间发展的早期阶段;(3)大凉山断裂带上地质体反映的总位错和水系的位错基本相同,说明大凉山断裂带开始于该地区水系成型之后,而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其他断裂带上的总位错远大于水系所反映的位错;(4)探槽揭示的古地震事件和用断错地貌和GPS观测结果估计的水平滑动速率3~4mm/a,都表明大凉山断裂带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一样也是一条强震构造带;(5)在滑动速率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并假定各断裂带在整个发育历史中滑动速率基本不变,大凉山断裂带产生11km的滑移量需要2.7~3.7Ma,而安宁河和则木河断裂带完成47~53km的位错量需要12~18Ma.进一步推断,新生的大凉山断裂带产生于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段的“裁弯取直”,而“裁弯取直”是由于青藏高原南东块体相对刚性的顺时针旋转造成的.随着“裁弯取直”的持续发展,大凉山断裂带将可能逐渐取代安宁河和则�
何宏林池田安隆何玉林东乡正美陈杰陈长云田力正好越後智雄冈田真介
大凉山地区新生代地壳缩短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7
2008年
大凉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具体指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中段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以东的菱形地区。新生代以来大凉山地区的新构造运动不仅表现为沿区内大凉山断裂带的左旋走滑和逆冲2种分量的断层运动,还表现为轴向近SN的褶皱缩短。利用平衡剖面方法结合误差分析得出研究区的地壳平均缩短量为(10.9±1.6)km,缩短率为(17.8±2.2)%。研究区发生缩短变形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中新世和上新世(12~3.4MaBP),结合地壳缩短量计算出的研究区地壳缩短速率为(1.3±0.2)mm/a。对比沿大凉山断裂带的左旋滑动量,可以看出这种褶皱形式的地壳缩短在沿鲜水河-小江断裂带向SE方向传递左旋位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陈长云何宏林
关键词:地壳缩短青藏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