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07-13)

作品数:8 被引量:134H指数:6
相关作者:高原吴晶石玉涛孙进太龄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剪切波分裂
  • 5篇地震
  • 5篇各向异性
  • 4篇地壳
  • 3篇地壳介质
  • 3篇地震各向异性
  • 2篇应力
  • 2篇首都圈
  • 1篇地震层析
  • 1篇地震带
  • 1篇地幔
  • 1篇地幔柱
  • 1篇噪声
  • 1篇三维速度结构
  • 1篇山西地震
  • 1篇山西地震带
  • 1篇首都圈地区
  • 1篇偏振
  • 1篇壳幔
  • 1篇互相关

机构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作者

  • 7篇高原
  • 4篇吴晶
  • 3篇石玉涛
  • 2篇孙进
  • 2篇太龄雪
  • 1篇易桂喜
  • 1篇赵博
  • 1篇杨峰
  • 1篇金红林
  • 1篇陈运泰
  • 1篇黄金莉

传媒

  • 3篇地震
  • 2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与山西地震带交汇区的地壳剪切波分裂被引量:21
2011年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简称张渤地震带)与山西地震带交汇区域(113°E~117°E,39°N~42°N)是华北地区北部三个构造单元华北沉降、燕山隆起和太行山隆起的交界处.本文采用张渤带西端的流动地震台网和华北地区北部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波形数据,使用SAM方法对该区域地壳介质剪切波分裂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部的燕山隆起地区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为近EW向,这与华北地区北部的区域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南部的太行山隆起地区,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为NE—NNE,可能与太行山隆起的断裂带走向有关,与山西地震带北部NNE—NE向的断层走向一致.位于研究区域中部的隆起与沉降边界区,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则表现的比较复杂,可能是复杂的局部地质构造引起的.
赵博高原石玉涛金红林孙进
关键词:山西地震带剪切波分裂应力地壳
地壳介质剪切波分裂研究的部分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剪切波穿过各向异性介质传播时会发生分裂现象,而在地壳中产生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是大量充满液体的定向排列的微裂隙。通过剪切波分裂参数可以研究地壳介质的特性、地壳应力状态及应力场的变化,并可用于地震预测。利用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研究断层性质也是一个新的动向。
太龄雪高原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各向异性地壳偏振应力
太行山山前断裂西南段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浅析被引量:10
2008年
根据太行山山前断裂西南端,包括石家庄及其周边地区的位于太行隆起与华北盆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交汇处的构造环境复杂情况。该文应用SAM分析方法与首都圈近4年(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的观测数据,分析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山山前断裂西南端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与华北区域最大主压应力场方向一致,是区域应力环境的较好描述。该区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比较首都圈西北部和东南部均较小。区内台站的快剪切偏振方向既受到区域构造背景应力环境的作用,又受到局部的NNE向构造带的制约,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井径(JNX)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与紧邻台站有明显不同,其原因有待更多数据加以补充并做细致讨论。
吴晶高原石玉涛太龄雪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
从壳幔地震各向异性初探华北地区壳幔耦合关系被引量:50
2010年
根据首都圈地震台网、国家地震台网、IRIS台站资料,并比较了流动的华北地震台阵部分台站资料的结果,利用地震各向异性分析,得到减少局部构造影响后的华北地区(至少是华北地区北部)的地壳背景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95.1°±15.4°,穿透壳幔的SKS分裂的快剪切波偏振平均值为北东110.2°±15.8°.而台站分析也显示,地壳内近场资料的快剪切波偏振与SKS快剪切波偏振总是相差十几度以上.不同周期下的Rayleigh面波相速度方位各向异性快波优势方向也同样揭示出随深度增加快波优势方向的变化.这个特征暗示华北地区的壳幔耦合关系可能既不是简单的壳幔解耦型,也不是壳幔强耦合型,可能是两种模式共存的不均匀分布,或者是物理性质介于两者之间的渐变模式.研究表明,在分析穿透整个岩石圈的SKS分裂和地表的GPS观测的基础上,增加揭示地壳各向异性的近场资料剪切波分裂,结合面波的方位各向异性,可以更准确地多方位刻画壳幔各向异性性质,进而探讨壳幔的耦合关系.
高原吴晶易桂喜石玉涛
关键词:地震各向异性剪切波分裂
利用剪切波各向异性推断地壳主压应力场:以首都圈地区为例被引量:48
2008年
地壳中存在大量定向排列的微裂隙,复杂的断裂构造和应力场控制了微裂隙的结构,剪切波分裂可以揭示这种特性.利用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区域地震台网CASN(首都圈地震台网),通过剪切波分裂分析,根据快剪切波偏振特性获得首都圈地区的主压应力场分布.本研究得到首都圈地区的主压应力背景是北东85.7°±41.0°.通过对比其他研究方法得到的华北地区主压应力场结果,证明本研究得到的首都圈地区的主压应力场分布图像是可靠的.虽然这是第一次尝试通过地震各向异性推断地壳应力场,但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适用于地震台网密集分布的地区.
高原吴晶
关键词:地震各向异性剪切波分裂首都圈
中国大陆背景噪声成像研究及应用前景被引量:7
2011年
对长时间序列的背景地震噪声进行互相关计算可以得到台站间的经验格林函数,这种方法不依赖天然地震及人工震源,仅利用台站记录的背景噪声就能得到地下结构,该方法可以更为便捷地获得地震活动性较低地区的地下构造。随着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应用,该方法会进一步提高地壳上地幔速度模型的分辨率。本文综述了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及其在中国大陆速度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进一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孙进高原
关键词:背景噪声互相关格林函数层析成像
有限频率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及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从基于射线理论的走时地震层析成像的发展引出有限频率地震层析成像,说明两者最为本质的差别是有限频率灵敏度核函数。概述了有限频率层析成像方法和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有关有限频率层析成像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强调有限频率层析成像对全球地幔柱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指出有限频率层析成像方法在理论上的诸多优点目前还没有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充分体现,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杨峰黄金莉
关键词:三维速度结构地幔柱
首都圈东南部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被引量:23
2008年
基于首都圈地震台网2002—2005年的区域地震波形数据,采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计算得到首都圈东南部地区(38.5°N—39.85°N,115.5°E—118.5°E)24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结果表明,首都圈东南部地区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与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相近,与华北地区GPS主压应变测量结果一致;但首都圈东南部盆地地区的剪切波分裂观测结果与首都圈西北部的隆起—盆地构造结合区的观测结果不同.这说明了不同的构造对观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还表明,台站附近的断层分布状态对观测结果影响很大,复杂的断层分布会加剧剪切波分裂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本研究区域南部台站与北部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该区南北部的构造及应力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有关.
吴晶高原陈运泰
关键词:地震各向异性剪切波分裂地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