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5009)

作品数:22 被引量:355H指数:12
相关作者:寿绍文高坤岳彩军陈丽芳王智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暴雨
  • 10篇梅雨
  • 9篇梅雨锋
  • 7篇中尺度
  • 5篇低涡
  • 5篇值模拟
  • 3篇散度
  • 3篇湿Q矢量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强对流
  • 3篇强对流天气
  • 3篇梅雨锋暴雨
  • 3篇降水
  • 3篇锋生
  • 3篇暴雨过程
  • 3篇Q矢量
  • 3篇长江
  • 3篇长江中下游
  • 2篇低空
  • 2篇低空急流

机构

  • 12篇浙江大学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上海市气象局
  • 4篇南京气象学院
  • 3篇杭州市气象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杭州市气象台

作者

  • 12篇寿绍文
  • 7篇高坤
  • 7篇岳彩军
  • 5篇陈丽芳
  • 3篇邬惠峰
  • 3篇曾刚
  • 3篇寿亦萱
  • 3篇徐亚梅
  • 3篇王咏青
  • 2篇翟国庆
  • 2篇王智
  • 2篇周军
  • 2篇董美莹
  • 1篇刘志雄
  • 1篇李柏
  • 1篇林开平
  • 1篇王咏薇
  • 1篇励申申
  • 1篇张玲
  • 1篇阎凤霞

传媒

  • 6篇南京气象学院...
  • 5篇浙江大学学报...
  • 4篇气象学报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测绘科技动态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Advanc...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6篇2008
  • 2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梅雨锋结构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8
2006年
利用1999年6月下旬持续性梅雨锋降水过程的全程四维同化模拟结果,深入分析梅雨锋结构的时空不均匀变化特征及其与低涡降水强度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梅雨锋呈现明显的中层锋和边界层锋两段锋的特征,中层梅雨锋区对降水的影响比边界层锋更为关键,中层锋的加强、锋坡增大趋于垂直、锋区垂直环流的加强和与高空急流锋区的上下贯通,有利于梅雨锋降水的加强,强降水并不出现于中层锋区最强的时段,而是发生于大范围锋区强度达峰值之后约16—24 h。中低层总变形加强与梅雨锋的加强有密切关系。组成低空急流的中低层u,v分量呈现不同的分布和演变特征,强南风中心位于900—800 hPa,呈明显的低空急流状特征,贴近暴雨区还可能出现较小尺度的急流;而强西风中心出现于中层锋前700—500 hPa,表现为高空强西风区沿锋区上界的向下延伸;低空南风急流通常与总变形同时加强。强锋段的锋前饱和高湿高能气柱、锋前中低层急流状南风区和中层西风均匀大值区等要素场呈现高度组织化的特征。梅雨锋的低层特性,如辐合、锋区强度、总变形和南风分量及降水强度等要素呈现显著的中尺度扰动特征,有明显的日变化且受长江中下游中尺度地形影响,扰动特征有随时间上传的趋势。
陈丽芳高坤
一次低涡东移机制的分析被引量:9
2002年
对1999年6月25日到29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低涡活动进行中尺度四维同化模拟,分析发现低涡在形成后,前期高能舌未东伸,高空辐散中心与低涡中心重合或略偏后于低涡中心,低涡不东移.当高空急流中心东跃,高低空急流开始耦合时,低涡开始东移,当低涡移到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区时,低涡东移并强烈发展.
邬惠峰高坤
关键词:低空急流高空急流暴雨过程分析
各非地转Q矢量之间的定量比较被引量:7
2008年
结合“海棠”台风在2005年7月19日08:00~20日08:00再次登陆福建省24h期间所造成的降水过程,在WRF模式成功地模拟了此次降水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模式模拟输出结果,通过计算900~600hPaQ矢量散度的气柱平均值、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场,定量比较分析了非地转干Q矢量、非地转湿Q矢量及改进的湿Q矢量的诊断能力差异,结果表明:(1)非地转干Q矢量、非地转湿Q矢量及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辐合场,对同期模拟雨区都具有一定指示作用,同时,非地转湿Q矢量和改进的湿Q矢量的散度辐合强度都较非地转干Q矢量散度辐合强度强,且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辐合强度强于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强度,尤其是在主雨区表现的更为明显。相对来讲,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辐合场对雨区的反映能力最强。(2)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与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范围几乎相同,且明显较非地转干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雨区范围大,相对来讲,与同期模拟降水场的雨区更接近。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强度最强,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强迫次之,非地转干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强度最弱。三种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强度都明显弱于同期模式模拟的降水强度,相对来讲,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强度更接近于模拟的降水强度。(3)三种Q矢量散度场以及强迫产生的降水场之间的差异,充分表明此次台风降水过程中伴有大量的大尺度稳定水汽凝结潜热和对流水汽凝结潜热释放,考虑了水汽凝结潜热加热作用的非地转湿Q矢量与改进的湿Q矢量,对降水反映能力均较非地转干Q矢量有所改进,尤其是后者。
岳彩军寿亦萱寿绍文曾刚王咏青
关键词:Q矢量散度
E_(CAP)等环境参数在强对流天气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5年
引入大气热力学变量密度温度Tρ,采取与实际大气较为相符的可逆饱和湿绝热抬升过程,利用MM5V3.5模式输出资料,计算了对流有效位能ECAP。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能量螺旋度指数IEH。分析了2003年7月江淮梅雨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发生过程中对流有效位能ECAP及能量螺旋度指数IEH的量值变化。结果表明:ECAP、IEH等参数对强风暴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值得在业务工作中推广应用。
王咏薇寿绍文阎凤霞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预报
梅雨锋气旋暴雨的Q矢量分析:个例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文中对修改的Q矢量(Q*)进行转化、处理后,所得Q矢量(记为QN矢量)与准地转Q矢量具有类似的计算表达式,但其完全用实际风场资料进行计算。结合1991年7月5日20:00—6日20:00BST的一次典型江淮梅雨锋气旋暴雨过程比较分析表明,QN矢量诊断能力较准地转Q矢量优越,且700hPaQN矢量散度辐合场对同时期地面降水场的水平分布特征具有较好指示作用。将QN矢量沿以等高线为参照线的自然坐标系进行分解(简称为PG分解),所得各项QaNlst矢量(沿流伸展项)、QcNurv矢量(曲率项)、QsNhdv矢量(切变平流项)及QcNrst矢量(穿流伸展项)具有明确物理意义。对1991年7月5日20:00—6日20:00BST此次江淮梅雨锋气旋暴雨过程进行QN矢量PG分解研究表明,QN矢量PG分解可以揭示出天气现象过程中"总"的QN矢量(即QN矢量)难以揭示的潜在物理机制。具体地讲,在梅雨锋气旋不同阶段,QaNlst矢量散度场的水平分布特征都与总QN矢量散度场相似,其散度辐合场在总QN矢量散度辐合场中都占有较大比例,对总QN矢量散度对垂直运动产生的激发与强迫作用贡献大,对梅雨锋气旋引发降水的发生始终都起着主要的促进强迫作用。QcNurv矢量在整个梅雨锋气旋暴雨演变过程中,对降水发生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直至起到抑制作用。QsNhdv矢量对降水发生的促进作用则随着梅雨锋气旋发生发展而明显增强,但随着梅雨锋气旋的东移衰亡,其对降水发生的促进作用迅速减弱,直至对降水的发生基本无影响。对于QcNrst矢量来讲,其在梅雨锋气旋的发生发展及强盛阶段对降水的发生基本不起作用,但在梅雨锋气旋衰亡阶段其对降水发生起着主要促进作用。另外,在梅雨锋气旋发生发展及强盛时期,QaNlst矢量与QcNurv矢量、QsNhdv矢量与QcNrst矢量的散度水平分布特征相似,只不过强度上存在差异,但无明显相互抵消现象,而在梅雨锋气旋衰亡阶段�
岳彩军
关键词:Q矢量分析暴雨
1997/1998El Nio事件的热力学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基于以925hPaNCEP/NCAR再分析风应力距平为初始强迫场的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对1997/1998E1Nino事件集合预报平均结果,对1997/1998E1Nino事件进行热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整个E1Nino事件过程中,在赤道太平洋从西到东的各个Nino区中,平流作用主要起促进作用,而热力阻尼项则基本为衰减或抑止作用。(2)从Nino4区到Nino1+2区,纬向平流对SSTA上升的促进强度变化不大,而经向平流和垂直上升流对SSTA增加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增强。同时,热力阻尼项对SSTA变化的抑制作用也呈依次增强。(3)平流项中,经向平流的贡献相对湿著。
岳彩军陆维松曾刚王咏青
关键词:E1NINO事件
梅雨锋演变与低涡发展的联系被引量:20
2004年
采用MM5高分辨率模式,对1999年6月26日至7月1日出现在江淮流域的两次低涡暴雨过程,进行全程四维同化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梅雨锋与低涡关系密切.锋面在750hPa左右强度最大;锋面最强位置与低涡最强位置在纬向上是接近一致的,即锋面最强位置在低涡发展最强位置的北或东北方;锋生比低涡加强早15h左右;锋生存在自西向东的传播,低涡加强发展时锋生东传明显;低涡移过前,锋面北抬,坡度增大;移过后,锋面南压,坡度减小;移过时,锋面基本不动,近乎垂直.低涡发展最强的地区锋面的南北摆动比低涡发展弱的地区幅度大.
陈丽芳高坤徐亚梅
关键词:梅雨锋西南低涡锋生四维同化
梅雨锋气旋暴雨的Q矢量分析:个例研究
本文对修改的Q矢量(Q*)进行转化、处理后,所得Q矢量(记为QN矢量)与准地转Q矢量具有类似的计算表达式,但其完全用实际风场资料进行计算。结合1991年7月5日20:00-6日20:00期间一次典型江淮梅雨锋气旋暴雨过程...
岳彩军
关键词:Q矢量分析暴雨
文献传递
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中小尺度涡旋族发生演变分析被引量:34
2003年
利用密集的地面观测资料和高分辨率的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 ,分析了 1999年 6月 2 2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过程。分析发现 :暴雨过程是由排列于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上近乎同时产生的小扰动所致 ;涡旋扰动的初始动力条件和触发系统与边界层内的中尺度辐合和低压倒槽有关 ;随着涡旋中心降水量的增大 ,近地面γ中尺度涡旋扰动出现气旋式的辐散环流 ,导致涡旋在低层减弱 ,同时又促使相邻γ中尺度涡旋发展的涡旋族相互作用过程。
翟国庆王智何斌
关键词:梅雨期中尺度数值模拟暴雨分析中尺度扰动
不稳定能量参数在强对流天气分析中的运用
大气的不稳定能量累积和释放是强对流天气的形成的关键条件。本文中利用了常规观测资料和10*10的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MM5v37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对2004年7月12日17时发生在江苏南通的一次强烈的龙卷,冰雹的灾...
张玲寿绍文
关键词:对流有效位能强对流天气干侵入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