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418406)

作品数:45 被引量:610H指数:15
相关作者:刘杰吴忠良石耀霖张怀蒋长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4篇地震
  • 7篇数值模拟
  • 7篇值模拟
  • 6篇汶川地震
  • 6篇响应比
  • 6篇加卸载响应比
  • 4篇地球内部
  • 4篇地球内部结构
  • 4篇地球自由振荡
  • 4篇地震激发
  • 4篇地震前
  • 4篇断裂带
  • 4篇有限元
  • 4篇余震
  • 4篇震前
  • 4篇前兆
  • 4篇自由振荡
  • 4篇裂带
  • 3篇地壳
  • 3篇地震活动

机构

  • 2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9篇中国地震台网...
  • 14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力...
  • 5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广东省地震局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作者

  • 18篇刘杰
  • 13篇石耀霖
  • 12篇张怀
  • 11篇吴忠良
  • 11篇张国民
  • 11篇王辉
  • 9篇蒋长胜
  • 6篇严珍珍
  • 6篇尹祥础
  • 5篇马宏生
  • 5篇周龙泉
  • 4篇华卫
  • 4篇张浪平
  • 4篇梁乃刚
  • 4篇王辉
  • 3篇申旭辉
  • 3篇郭铁栓
  • 3篇杨长春
  • 2篇苏有锦
  • 2篇朱传镇

传媒

  • 7篇地震
  • 7篇地震学报
  • 5篇中国科学(D...
  • 5篇中国地震
  • 4篇Scienc...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物理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力学进展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Earthq...
  • 1篇科研信息化技...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0
  • 14篇2009
  • 14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滇地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反演与构造分析被引量:19
2008年
根据205个区域台站记录的近60000条地震初至P波走时资料,采用层析成像理论与伪弯曲射线追踪方法,反演了川滇地区地壳上地幔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结合区域地质构造以及地球物理背景,分析和解释了三维速度结构图像反映的川滇地区不同深度的介质结构与构造特征.结果表明:(1)沉积盆地、高山山地等主要表现出速度负异常的特征,有的高山山体负异常可深达下地壳与上地幔,反映了新造山带的强烈构造隆升与相伴的重力均衡作用;(2)川滇块体周缘大型活动断裂带附近的中下地壳内普遍存在低速层,它们的存在为调节断裂和块体运动提供了深部解耦条件;(3)根据对P波速度结构图像的分析,识别和推断出川滇地区若干主要活动断裂的深部构造特征及它们倾向与下延深度.
马宏生张国民闻学泽周龙泉邵志刚
关键词:P波三维速度结构
地震激发地球自由振荡过程的数值模拟初步探索
地球自由振荡的固有频率与地球内部结构密切相关,研究地球自由振荡可以深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传统的解析方法侧重于本征频率的确定,但对从地震发生到地球自由振荡被激发的全过程难以研究。从弹性波动理论基础出发,试采用谱元法结合高性...
严珍珍张怀杨长春石耀霖
关键词:地球自由振荡地球内部结构球型振荡谱元法并行计算
文献传递
可扩展大屏幕高分辨率并行显示系统的构建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可扩展大屏幕高分辨率并行显示系统的构建,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与软件技术、图形校正与颜色校正.基于SAGE和VizRoll大屏幕显示技术,利用PC-cluster及LCD构建了一个可扩展4×5高分辨率并行显示阵列,并实现了高分辨率并行显示系统在地学可视化中的几个典型应用.
陈绍林张怀陈石石耀霖
关键词:SAGE
青藏活动地块区运动与变形的有限元模拟
<正> 青藏高原以其特有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和构造变形特征而成为全球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对其运动和变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资料与方法对青藏高原的运动及变形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许多重要的认识,由此得到的青藏...
王辉张怀张国民石耀霖
文献传递
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趋势分析意见的回顾被引量:11
2009年
该文在系统整理自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到汶川8.0级地震前年度地震趋势预测中提出的地震活动异常和分析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汶川地震未能做出中长期预测的原因。结果表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发生后,判定中国大陆处于强震连发阶段,仍有发生8级大震危险,但此后的2002—2007年中国大陆周边接连发生大震,而内部连续6年的7级地震平静,以及中国大陆5、6级地震相继出现的显著平静,是导致2006年以后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水平预测明显偏低的原因。南北地震带中段一直是作为近几年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地区,但2007年云南宁洱6.4级地震后,对西南地区强震危险的紧迫性估计不足。而汶川地震所在的龙门山地震带历史上没有7级以上地震记录,也是该地震带未作为近几年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原因之一。
刘杰郭铁栓杨立明苏有锦李刚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活动地震重点危险区
汶川余震序列的加卸载响应比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该文首先将汶川余震序列分成西南、东北两段,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震后两段的响应比值都比较低,明显小于1,这可判断汶川地震属于主余震型地震;且地震序列中的强余震(M≥5.0)发生前加卸载响应比值出现明显异常,大都是加卸载响应比出现峰值,之后发生强余震。考虑到主震后余震的时空丛集现象,结合ETAS模型对原有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式进行改造,并分析了主震之后15天的改造后响应比值,发现改造后的响应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丛集的影响,并展示了对紧随主震发生的强余震的预测能力。
张浪平尹祥础庄建仓张晓涛袁帅梁乃刚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ETAS模型汶川地震
Influence of fault geometry and fault interaction on strain partitioning within western Sichuan and its adjacent region被引量:5
2010年
There are several major active fault zones in the western Sichuan and its vicinity. Slip rates and seismicity vary on different fault zones. For example, slip rates on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are higher than 10 mm/a. Its seismicity is also intense. Slip rates on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are low. However,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is fault zone in 2008. Here we study the impact of fault geometry on strain partitioning in the western Sichuan region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viscoe- lastoplastic model. We conclude that the slip partitioning on the Xianshuihe-Xiaojiang fault presents as segmented, and it is related to fault geometry and fault structure. Slip rate is high on fault segment with simple geometry and structure, and vice versa. Strain rate outside the fault is localized around the fault segment with complex geometry and fault structure. Strain partitioning on the central section of the Xianshuihe-Xiaojiang fault zone is influenc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nninghe-Zemuhe fault and the Daliangshan fault zone. Striking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is nearly orthogonal to the direction of eastward extrusi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It leads to low slip rate on the fault zone.
WANG HuiLIU JieSHEN XuHuiLIU MianLI QingSongSHI YaoLinZHANG GuoMin
关键词:FAULTZONELONGMENSHANFAULTZONEFAULTGEOMETRY
川滇及周边地区地壳横波衰减的成像研究被引量:41
2007年
利用由149个台站记录的中国地震年报、四川和云南区域地震台网观测报告的5897个近震的27530条横波振幅与周期资料,反演得到川滇地区及周边的地壳衰减Q0值(频率为1Hz时的Q值)空间分布图像、台站的场地响应以及由于介质衰减不同造成的震级偏差.结果表明,川滇及周边地区的地壳横波衰减Q0值在200—600范围内变化,平均值为400,横向变化显著.在川西-滇西北-保山地区、云贵交界-昆明-思茅地区以及海原-祁连、汾渭和东昆仑等活动块体边界带的Q0值明显较低,这些地区地震和构造活动相对活跃;而构造相对稳定的四川盆地、马尔康块体、桂西滇东断块以及鄂尔多斯、秦岭-大别等地区的Q0值则明显较高.此外,川滇地区大多数台站的场地响应都在1附近,仅有少数增益或衰减较大,达到2倍左右,且其分布无明显规律性.该区观测报告给出的大多数地震震级偏差不大于0.3,但也有少数震级偏差达0.4,其分布与介质品质因子Q0值分布相关,说明震级测定可能受地壳介质衰减横向变化的影响.
马宏生汪素云裴顺平刘杰华卫周龙泉
汶川地震的启示——大地震前兆的大时空观初探
2008年
加卸载响应比(LURR)的峰值点超前于地震发生。超前时间T2与震级有关。对于大地震(M>7),T2长达几年,孕震区尺度近千公里。所以预测大地震须用大视野,即大的时空观。
尹祥础张浪平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预报加卸载响应比大视野
汶川地震同震形变场对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地震发生趋势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以所建立的川滇地区主要活动块体及其周边断裂带的模型和前期利用GPS及水准资料反演所得到的断裂带长期运动速率作为基础,将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错动量加入到三维断裂几何模型中,计算出汶川地震大范围的同震形变场,然后基于该同震形变场和活动断裂三维几何模型反演了各条断裂对该同震形变场的反映,并通过与各断裂带长期运动速率对比,得到了汶川地震对川滇地区各主要活动断裂带发震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场作用下,在川滇交界东部地区,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地震危险性提前了305a,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大致提前了19a,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分别提前了21a和12a,大凉山断裂带北段和南段分别提前了9.1a和18a,马边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则提前了51a;对川滇交界西部的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南西段、怒江断裂带、龙陵—澜沧断裂带、南汀河断裂带、中甸断裂带等断裂带地震的能量积累也有促进作用;相反在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小江断裂带等历史地震频发的断裂带上,地震危险性具有一定的减速作用.
程佳刘杰甘卫军李纲
关键词:汶川地震同震形变地震危险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