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2006-G1)

作品数:69 被引量:520H指数:11
相关作者:陈大洲吴小燕肖叶青邬文昌胡兰香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3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5篇水稻
  • 13篇基因
  • 12篇选育
  • 11篇性状
  • 8篇导入系
  • 7篇杂交
  • 7篇栽培
  • 7篇数量性状
  • 6篇位点
  • 6篇不育
  • 6篇不育系
  • 5篇等基因
  • 5篇育种
  • 5篇早稻
  • 5篇粳稻
  • 4篇代换系
  • 4篇稻瘟
  • 4篇稻瘟病
  • 4篇淀粉
  • 4篇野生

机构

  • 1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0篇江西省农业科...
  • 8篇广东省农业科...
  • 7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安徽省农业科...
  • 6篇黑龙江省农业...
  • 5篇长江大学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4篇四川师范大学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四川省农业科...
  • 3篇河北省农林科...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揭阳职业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上海市农业生...

作者

  • 10篇肖叶青
  • 10篇吴小燕
  • 10篇陈大洲
  • 9篇邬文昌
  • 8篇胡兰香
  • 6篇李晓方
  • 6篇徐福荣
  • 6篇戴陆园
  • 5篇聂守军
  • 5篇邓伟
  • 5篇卢东柏
  • 5篇张俊芝
  • 5篇董彦君
  • 5篇董超
  • 5篇卢义宣
  • 4篇余四斌
  • 4篇肖珂
  • 4篇高世伟
  • 4篇张恩来
  • 4篇汤翠凤

传媒

  • 15篇分子植物育种
  • 6篇中国水稻科学
  • 6篇江西农业学报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黑龙江农业科...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3篇农业科技通讯
  • 3篇杂交水稻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种子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1篇2010
  • 13篇2009
  • 13篇2008
  • 11篇2007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傅里叶近红外反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大豆脂肪酸含量被引量:28
2008年
目前大豆脂肪酸育种需要进行大量的气相色谱数据分析,因此建立近红外光谱(NIRS)快速测定脂肪酸组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108个中国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或品系为材料,以傅里叶近红外光谱(FT-NIRS,4 000-12 500 cm^-1)与气相色谱(GC)技术相结合,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和交叉验证法,探讨利用FT-NIRS技术预测脂肪酸含量的可行性。依据OPUS 5.0软件针对不同脂肪酸组分筛选出最佳NIRS光谱区域为6 101.9-5 446.5 cm^-1。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大豆主要脂肪酸组分,如油酸(C18∶1,R2CV=0.94)、亚油酸(C18∶2,R2CV=0.87)、亚麻酸(C18∶3,R2CV=0.85)和总饱和脂肪酸(C16∶0+C18∶0,R2CV=0.88)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外部验证结果证明大豆油酸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最高(R2val=0.91),其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2.47 g·kg^-1干重,RMSEP/SD的比值为0.29,可保证大豆油酸辅助育种的准确性;而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总饱和脂肪酸的预测决定系数范围为0.66-0.76,RMSEP范围为0.37-2.74 g·kg^-1干重,RMSEP/SD比值范围为0.47-0.53,表明可以进行大豆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初步筛选。该研究进一步证明利用FT-NIRS技术预测大豆主要脂肪酸组分是稳定可行的。
孙君明韩粉霞闫淑荣杨华佐藤哲生
R752导入系的杂种优势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2009年
针对R752的优点,构建了R752导入系3000多份材料,从中初步筛选出优势强、恢复度好且生育期适中的57个恢复系进行了测交配组,并对测配组合进行考种、测产,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57个强恢复系所配组合的产量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相关最密切,有效穗一般而结实率高的组合产量高,其它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不显著。
胡兰香肖叶青邬文昌皮勇华吴小燕胡金开陈大洲
关键词:产量构成因素
早籼788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介绍早籼78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方法]早籼788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优质早稻品种早籼14为轮回亲本,Gayabyeo为非轮回亲本,通过1次杂交和2次回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结果]早籼7882005~2006年连续2年参加安徽省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216.50kg/hm2,较对照竹青平均增产6.40%;2007年参加安徽省早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95.10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3.54%。该品种全生育期105d,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4级食用稻品质标准;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4月上旬,适宜在安徽省沿江、江南和江淮之间作双季早稻种植。[结论]早籼788是1个中熟、高产、稳产、抗病能力强的早籼稻新品种。
李泽福夏加发唐光勇王元垒曹苏云
关键词:早稻选育栽培技术
‘越光’在北方优质食味粳稻品种选育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选育可以在辽宁省种植的食味品质类似‘越光’的粳稻品种,辽宁省水稻研究所从日本引进优质米品种‘越光’,与高抗逆品种‘津原9540’和优质粳稻品种‘辽粳294’为亲本杂交配组,选育获得优质食味粳稻品种‘辽433’。‘辽433’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类似‘越光’,食味值高于‘越光’,并且稻瘟病抗性和抗倒伏能力显著提高。‘辽433’的二次枝梗数较少,在生产实践中要注意插植密度。‘辽433’的成功选育说明利用‘越光’为亲本材料,可以选育优质食味的北方粳稻新品种,促进了北方粳稻的食味定向育种及改良工作的开展。
沈枫马秀芳蒋洪波吕桂兰唐志强李小婉李睿
关键词:北方粳稻
杂交早稻早熟新组合“03优66”试种表现初报被引量:1
2008年
介绍了03优66在江西省丰城市示范推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表现出丰产稳产性好、熟期早、适应性广、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等特点。在高、中、低3类稻田上种植的平均产量分别为8.94、8.38、7.75 t/hm2。
邬文昌史华新邬磊肖叶青陈大洲吴小燕
关键词:杂交早稻早熟栽培技术
水稻叶绿素变化与感光性和感温性关系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水稻叶绿素变化与叶片衰老紧密联系,影响叶绿素变化有高温、强光等因素,但叶绿素变化与感光性和感温性方面的研究很少,为试图分析这两者间的联系,同时分析叶绿素含量本底与叶绿素变化间的联系,分别通过35个、133个材料在广州和湖北荆州两地多组试验,研究始穗期在不同生态区的变化,即利用出穗促进率,反映水稻不同材料的感光性和感温性,进一步研究出穗促进率与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关系。此外,对叶绿素含量本底不同的材料,按高低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类型材料叶绿素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始穗后的第14天到第18天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减少百分率与出穗促进率呈显著的正相关,35、133个材料分别对应的相关系数是0.5093、0.3036。同时试验还表明,叶绿素含量本底高的材料,在始穗后第9~13天其叶绿素降低幅度较本底低的材料小,而在第14~18天降低幅度反而大,差异达显著水平。叶绿素高低两组材料分开进行出穗促进率与叶绿素含量变化的相关分析,表明低SPAD值组的相关系数更高,达极显著水平。始穗后第14~18天叶绿素变化与感光性和感温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期叶绿素变化可以作为反映感光性和感温性的指标。
唐志明李华军卢东柏李志新李晓方杨俊
关键词:水稻生育期叶绿素SPAD值
优质抗病高产新品种早籼2430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作双季早籼稻种植的栽培技术要点。
罗彦长吴爽杜士云王守海王德正李成荃
关键词:早籼抗病选育
三个小麦品种的抗旱性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本试验选取河北省三个不同类型的抗旱高产品种石14、石15和邯4589,通过水旱两种不同的处理,考察抗旱指数、含水率、相对含水率、饱和亏缺、持水力、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田间性状表现和在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等各项抗旱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石15的综合抗旱性最好,其田间表现、抗旱指数、叶片相对含水率、饱和亏缺以及蒸腾速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品种,但光合速率以及气孔导度略低于石14;石14的各项指标表现稍逊于石15,其中石14在生育期内耗水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品种;而邯4589虽然也是高产抗旱品种,但是其各项指标表现不如其他两个品种,邯4589群体黄叶、干枯的程度和速度均比其他两个品种快。综合各种指标的考察,结果表明石14、石15均为高产型品种,在充分水肥条件下可能有更好的产量表现。其中石14较其他两个品种属于高产耗水型,石15为高产节水型,而邯4589与其他两个品种比较,其综合表现最差,但差异最小。在结果与讨论部分,针对抗旱与节水、抗旱性状的选择与抗旱育种以及抗旱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等问题也做了探讨。
吴哲侯立白李运朝崔四平贾银锁
关键词:小麦品种抗旱性抗旱指标节水
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特点分析被引量:30
2007年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吉林省近年来新育成的56份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来自其他14个省份的16份大豆育成品种为对照,结果表明,吉林省育成品种15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数和特异等位变异数(76,12)均低于省外品种(78,18)。吉林省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0.63,1.23)均极显著低于省外品种(0.76,1.55)。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都表明,四川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育成品种与其他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通过对不同年份平均遗传相似系数的比较,明确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的发展趋势,表明吉林省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与省外品种相比,遗传变异较少,遗传基础较狭窄,应不断引入外省遗传变异大且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以拓宽其遗传基础。
张逸鸣李英慧郑桂萍常汝镇邱丽娟
关键词:大豆SSR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皖稻9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被引量:7
2007年
皖稻96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法选育成的优质双季皖粳糯新品种。两年安徽省区域,平均产量7 593.5 kg/hm^2,比对照M1148增产7.5%,全生育期128 d,适宜播种期为6月15~25日。
郑乐娅吴敬德余行道朱学桂张瑛童继平佘德红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