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5003)

作品数:9 被引量:73H指数:5
相关作者:姚华栋李江龙闫俊岳唐志毅蒋国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季风
  • 5篇南海季风
  • 5篇季风爆发
  • 4篇南海季风爆发
  • 3篇西沙海区
  • 3篇海区
  • 2篇AIR-SE...
  • 1篇遥感资料
  • 1篇中国近海
  • 1篇天气学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学
  • 1篇潜热
  • 1篇潜热通量
  • 1篇热量交换
  • 1篇热通量
  • 1篇重力数据
  • 1篇卫星遥感
  • 1篇卫星遥感资料
  • 1篇西沙海域

机构

  • 6篇解放军理工大...
  • 6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作者

  • 6篇姚华栋
  • 5篇闫俊岳
  • 4篇唐志毅
  • 4篇李江龙
  • 3篇蒋国荣
  • 2篇张韧
  • 2篇陈弈德
  • 1篇何宜军
  • 1篇何金海
  • 1篇柳艳菊
  • 1篇阎俊岳
  • 1篇汪晓娇
  • 1篇陈奕德
  • 1篇肖义国
  • 1篇陈锦年
  • 1篇伍玉梅
  • 1篇李训强
  • 1篇沙文钰
  • 1篇唐致义
  • 1篇张秀芝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预报
  • 2篇气象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Journa...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2年南海季风建立及其雨带变化的天气学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利用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结合NCEP ,GPCP以及GMS - 5云图资料 ,综合分析了 2 0 0 2年 5~ 6月南海西南季风建立过程及其雨带变化 ,确定 5月 14日西沙及北部海区西南季风爆发 ,5月 15日整个南海季风爆发 ,季风爆发时间属于正常年 ;季风爆发时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辐射及海面温度等要素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是由大气环流的突变造成的。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变化过程是 :80~ 90°E越赤道气流加强 ,同时印缅低压加深 ,孟加拉湾南北向气压梯度增大 ,而后东亚大陆上气旋发展东移 ,副热带高压东撤 ,孟加拉湾低压槽前的赤道西风突然加强越过中南半岛 ,南海北部首先出现强西南风 ,继而南海季风迅速地全面爆发。孟加拉湾西南风加强到南海季风爆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大陆冷空气南下起了重要的作用。南海季风爆发时呈现单雨带型 ,而后由单雨带型转变为双雨带型 ,雨带受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系统共同影响 ,并且随着副热带高压移动位置变化。
闫俊岳唐志毅姚华栋张秀芝柳艳菊李江龙
关键词:季风天气学
2002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区海-气通量交换及其变化
2002年4月24日至6月20日在西沙海区进行了第三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获得了60天定点连续的近海面层气象、水文资料(包括温度、湿度、风速脉动资料)。试验经历了南海西南季风爆发、中断、再度爆发的全过程。利用这次试验...
闫俊岳唐志毅姚华栋李江龙肖义国陈弈德
关键词:西沙海区南海季风爆发
文献传递
内波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被引量:5
2005年
海洋内波与海洋水声学、海洋生物学、物理海洋学和军事海洋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受到各国政府和海洋学家的普遍关注。本文基于近二十年来国外与国内在海洋内波方面的研究成果,首先从各个角度介绍了内潮波与内孤立波方面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其次介绍了有关赤道大洋内波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对今后内波研究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蒋国荣汪晓娇张军张韧
关键词:内波内孤立波
2002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区海-气通量交换及其变化被引量:34
2005年
利用2002年4月24日至6月20日在西沙海区进行的第三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采用涡相关法和TOGACOARE2.5b版本通量计算方案,计算了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洋-大气间的通量交换,讨论了辐射、动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海洋热量净收支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太阳短波辐射、海面净辐射、潜热通量和海洋热量净收支变化特别强烈;通量变化受不同环境要素的影响:感热通量与海-气温差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潜热通量与风速、海-气温差及海面水温均有正相关关系,其中与风速的关系最密切.动量通量(τ)主要随风速变化,它与风速(V)的关系可以表示为τ=0.00185V2-0.00559V+0.01248.
闫俊岳唐志毅姚华栋李江龙肖义国陈弈德
关键词:西沙海区南海季风爆发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区辐射平衡分量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05年
利用 2000 年和 2002 年《南海海气通量观测》外场试验获得的辐射资料及同期西沙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及爆发后各个阶段辐射平衡分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辐射平衡各分量均出现突变现象。爆发前太阳总辐射与净长波辐射日平均强度最大,爆发期最小,中断期次之,活跃期又次之;而正午前后海面反照率趋势相反,爆发前最小,爆发期最大,中断期接近爆发前的值,活跃期则与爆发期接近。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辐射平衡分量的变化是由于南海夏季风爆发对应的大尺度环流调整产生的不同天气过程造成的。爆发前,天气晴朗少云,无降水,海洋得到的净辐射收入最多;相反,爆发期,降水云系增多,导致太阳总辐射急剧减少,海洋得到的净辐射收入最少;中断期,天气有转好趋势,但晴好状况弱于爆发前,故净辐射收入也略低于爆发前;活跃期虽为西南风过程,但局地降水减少,因而净辐射收入减少程度弱于爆发期。
蒋国荣何金海张韧陈奕德姚华栋阎俊岳唐致义
关键词:西沙海区夏季风反射率辐射通量
THE SENSITIVITY TEST STUDY OF AIR-SEA SURFACE FLUX MODEL被引量:1
2004年
In this article, a sensitivity test of air-sea surface flux model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field observation data of Project “South China Sea Air-Sea Flux Measurement in 2000”.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nsible heat fluxes are sensitive to observation errors, increasing the error of model calculation; In contrast, the latent heat flux and momentum flux are not as sensitive to observation errors as the sensible heat, and their calculated results are reliable. The test result also verifi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urface flux values calculated and the conclusions can be used to detect errors in observed data.
姚华栋阎俊岳蒋国荣何金海吴咏明
关键词:海面温度重力数据
2000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海-气热量交换特征被引量:12
2003年
利用2000年5月6日至6月17日在西沙海域进行的第二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资料,计算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海洋-大气间的辐射收支、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及海洋热量净收支;发现季风爆发后海-气热量交换突然发生变化,其中潜热通量、海洋热量净收支变化尤为显著。讨论了季风爆发前后各种天气过程影响下海-气热量、水汽交换特点和海洋热量净收支变化,说明季风爆发前海洋是一个能量积累过程,季风爆发期海洋是一个能量释放过程,季风中断期海洋是一个能量再积累过程;季风爆发后西南大风期持续时间和强度,强烈影响水汽蒸发量大小,进而影响我国大陆上夏季降水,通过南海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西太平洋暖池等不同海域资料对比,分析了它们在海-气热量交换上的差别,指出这种差别是爆发后南海SST基本稳定而阿拉伯海、孟加拉湾SST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
闫俊岳姚华栋李江龙唐志毅沙文钰蒋国荣李训强肖义国
关键词:南海季风西沙海域海洋气象学
OBSERVATIONAL STUDY OF AIR-SEA FLUXES DURING THE SCS SUMMER MONSOON IN 2000——FEATURES OF THERMAL BUDGET AT THE SEA SURFACE被引量:3
2004年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features of sea-surface heat budget during the active/break phases of the 2000 summer monsoon in the South-China Sea (SCS) by means of the observed air-sea heat fluxes and data from Xisha Weather Station and NCEP/NCAR in the same period.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imary factors affecting sea-surface thermal budget are solar shortwave penetrating radiation and latent heat flux.Regardless of their changes,however,the thermal gain is reduced or becomes net loss at the active stage and the thermal gain gets gradually increased in the weakening and lull periods:during the first emergence of southwest monsoon the net loss happens thanks to the dramatic diminution of penetrating radiation resulting from increased cloudiness and intense precipitation:while at the re-emergence of the wind.reduced net sea-surface thermal gain is attributed to the sharp increase in latent heat flux resulting from intense evaporation:owing to great thermal inertia of water the SST change lags behind that of heat budget over the sea surface, and the lagging is responsible for regulating the budget by affecting latent heat fluxes,which,in turn.has effect upon the change of the SST,thereby forming short-term oscillations that are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active/break phases of the monsoons.Part of the conclusions have been borne out by the observational study based on 1998 and 2002 data.
蒋国荣何金海王东晓陈奕德阎俊岳姚华栋
关键词:SCSMONSOONMONSOONAIR-SEASEA-SURFACEBUDGET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系数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动量交换系数(CD)、感热交换系数(CH)和潜热(或水汽)交换系数(CE)是气候模式中参数化海-气通量必需的参数,不同地区、天气、海况的试验中计算结果各异。文章利用2002年4月24日至6月20日在西沙海区进行的第3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使用涡旋相关法和TOGA COARE2.5b版本通量计算方案,计算了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界面动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的湍流交换系数,讨论了各通量交换系数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季风爆发前后,随着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及海面状态等变化,通量交换系数也发生变化:中性条件动量交换系数(CDn)在季风爆发前数值略小,季风爆发后数值增大;中性条件感热交换系数和潜热交换系数(CHn,CEn)对天气变化的反应不够敏感。动量交换系数主要受风速影响,但在不同风速区间相关关系有异。(CH)与海-气温差呈现正相关关系,和气温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CE与风速的关系密切,但当风速>12 m/s,CE随风速的变化趋向一个稳定值。另外当海-气温差大约<2℃时,CE随着海-气温差增大相应增大,反映了通量交换系数不仅与风影响下的下垫面特性有关,而且还与稳定度参数有关。各通量交换系数与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可以拟合为多项式或者简单的线性关系式。
闫俊岳唐志毅姚华栋李江龙肖义国陈弈德
关键词:南海季风爆发
中国近海海气界面热通量的反演被引量:16
2006年
应用卫星SSM/I(Special Sensor Microwave/Imager)和AVHRR(Advanced VeryHighResolution Radiometer)遥感资料,使用先进的海气通量计算方法(COARE3.0),计算了中国近海海气界面的感热和潜热通量.计算结果与南海西沙(2002年5月)和文昌(2000年10-11月)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应用遥感资料获得的海气界面热通量与实测结果非常一致.遥感获得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与西沙实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9和29.9w/m^2,与文昌实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2000年10月分别为4.42和43.05W/m^2,2000年11月分别为4.19和40.8W/m^2,与GSSTF2的结果相比,其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基本一致.根据中国近海遥感资料(1988-2000年)的感热通量的分析,其均方根误差在10.1~12.4W/m^2之间,多年平均均方根误差为11.7W/m^2.潜热通量的均方根误差在34.8~49.7W/m^2之间,多年平均均方根误差为43.2W/m^2.由此可以说明,利用遥感获得的热通量可以用来进行中国近海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作为我国气候预测研究的重要依据.
陈锦年伍玉梅何宜军
关键词:卫星遥感资料中国近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