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BE2001342)
- 作品数:11 被引量:98H指数:5
- 相关作者:杨益众余月书黄东林陆宴辉刘汉勤更多>>
-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转基因Bt棉种植的经济学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以江苏棉区为调查对象,按地区调查农户种植转基因Bt棉和常规棉品种的经济收益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种植Bt棉尽管可减少棉田农药施用量、节省劳动力成本,但因Bt棉较常规棉产量明显偏低,加上Bt棉种子价格昂贵,Bt棉种植户的直接经济收益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最大的连云港市为10.36%,每公顷收入减少了1710元。进一步对Bt棉种植户的直接经济收益、经济收益不确定性及由种植Bt棉带来的其他经济收益的分析表明,Bt棉产量较低是农户种植Bt棉直接经济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
- 徐建祥尤志斌王渭芹杨益众
- 关键词:BT抗虫棉农户经济收益
-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6年
- 室内应用中棉所45、中棉所41两种转双价基因棉品种与对照品种中棉所23的顶端展开的第4张叶片,分别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考察对幼虫、蛹、成虫的影响,编制并分析实验种群生命表,明确上述两种转双价基因棉对斜纹夜蛾的抗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转双价基因棉除中棉所41饲喂斜纹夜蛾2龄幼虫死亡率极显著高于中棉所23外,其他龄期幼虫死亡率、化蛹率及幼虫成蛾率均无显著差异;除中棉所41饲喂的斜纹夜蛾初孵幼虫历期显著长于中棉所23、5龄幼虫显著短于中棉所23,两种转双价基因棉饲喂的4龄幼虫历期显著短于中棉所23、蛹重显著轻于中棉所23外,其他龄期幼虫、蛹期、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平均产卵量和雌成虫寿命均无显著差异。中棉所45、中棉所41和中棉所23饲喂斜纹夜蛾的净增长率(R0)分别为186.8721、236.7585、264.2246;世代平均周期(T)分别为45.6706、43.2262、46.8908;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1145、0.1265、0.1189;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1213、1.1348、1.1263;种群加倍时间(DT)分别为6.0537、5.4794、5.8297;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237.70、315.24、319.28。综合分析中棉所45、中棉所41对斜纹夜蛾抗性不明显。
- 黄东林刘汉勤蒋思霞
- 关键词:斜纹夜蛾转双价基因棉抗虫性实验种群生命表
- 转Bt基因棉对斜纹夜蛾种群增长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4年
- 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斜纹夜蛾(PodopteralituraFabricius)对转Bt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叶片、花和蕾的为害率与对常规棉渝棉1号的为害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科棉1号棉田百株虫量最高达928头,显著高于渝棉1号百株虫量。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取食棉花后的各虫态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等两品种间无明显差异,取食科棉1号棉花的斜纹夜蛾种群趋势指数略大于取食渝棉1号棉花的斜纹夜蛾种群。说明转Bt基因棉科棉1号对斜纹夜蛾并无抗性。
- 余月书康晓霞陆宴辉梁江亚王红吴洁云杨益众
- 关键词:转BT基因棉斜纹夜蛾种群增长生长发育
- 转基因棉花中糖类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对棉蚜泌蜜量及蜜露主要成分的影响被引量:34
- 2005年
- 以3个转基因棉和2个亲本对照棉花品种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了这5种棉花植株体内主要糖分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同时,分别用这5个棉花品种的叶片饲养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并测定其蜜露分泌量及其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转基因棉花“国抗22”叶片中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的平均含量及可溶性糖总量分别比亲本对照棉“泗棉3号”减少61.76%、89.05%、77.86%和23.61%,转基因棉花“苏抗103”和“中抗310”叶片中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的平均含量及可溶性糖总量分别比亲本对照棉“苏棉12”下降14.15%、32.80%、92.22%、11.46%和46.81%、93.19%、61.11%、43.91%,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各种氨基酸、果糖、鼠李糖、海藻糖的含量在不同转基因棉与亲本对照棉花品种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一些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已经影响到了转基因棉花品种中主要糖分与游离氨基酸的合成。棉蚜取食转基因棉花品种“国抗22”后,蜜露的日平均分泌量比取食对照品种“泗棉3号”减少40.54%,取食其他两个转基因棉花品种“苏抗103”和“中抗310”后蜜露的分泌量也比取食对照棉花品种“苏棉12”降低22.67%和30.0%,但棉蚜取食转基因棉花后蜜露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均高于对照棉花品种,蜜露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各种氨基酸含量在取食转基因棉和常规棉花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 杨益众陆宴辉薛文杰余月书李晓慧王峰杨海燕刘洋
- 关键词:棉蚜转基因棉游离氨基酸蜜露
- 转Bt基因棉对棉田寄生物非亲和效应的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采用分期接虫和分期回收的方法,研究常规棉与转基因棉品种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在不同棉花品种间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棉铃虫第2~4代发生期以及卵期和幼虫期,转基因棉品种的棉铃虫卵、幼虫寄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棉品种。棉铃虫卵期的寄生蜂主要为拟澳洲赤眼蜂(Tricogramma confisum),幼虫寄生蜂为棉铃虫齿唇姬蜂(Compoletischlorideae)等。由此可见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存在非亲和效应。通过对转Bt基因棉国抗22及其亲本泗棉3号棉铃虫不同世代间卵、幼虫寄生率的纵向比较,发现同一品种棉花上不同世代间棉铃虫卵寄生率差异不显著,而幼虫寄生率差异显著。
- 余月书杨益众任璐邵益栋钱坤
- 关键词:转BT基因棉种群动态
- 环境胁迫对亚洲玉米螟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的影响被引量:7
- 2006年
- 亚洲玉米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玉米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综述了气候等环境因子对玉米螟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的胁迫作用。过高及过低的温、湿度对玉米螟的生长发育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还间接影响玉米螟寄生性天敌的存活和寄生效率;水分和食料对玉米螟幼虫生长发育、幼虫滞育和滞育解除等也有重要影响。总之,异常环境条件会极大地影响玉米螟及其寄生性天敌的种群消长。
- 史晓利王红杨益众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寄生性天敌气候因子
- 转基因抗虫棉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时空动态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采集寄主棉株的不同器官,饲喂一、二、三代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初孵幼虫,测定中棉所41、鲁棉研15、科棉1号3个转基因棉品种对幼虫存活综合指数的影响,并与对照品种泗棉3号进行比较,以明确转基因抗虫棉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中棉所41、鲁棉研15、科棉1号饲喂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与泗棉3号相比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高的抗性,但在不同品种、不同代次、不同寄主器官和不同饲喂天数间存在着时空动态差异。经幼虫死亡率方差分析、幼虫校正死亡率比较和幼虫存活综合指数测定,其抗性时空动态的总体趋势:3个转基因棉品种的抗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一代、二代、三代,中棉所41二代与一代抗性相近,三代抗性下降幅度大;鲁棉研15和科棉1号二代抗性递减速度较快,三代与二代抗性相近;中棉所41抗性略高于鲁棉研15,两者抗性明显高于科棉1号。
- 黄东林史晓利邹敏王凤张金华柏立新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抗虫性
- 三种转基因抗虫棉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被引量:17
- 2005年
- 通过室内饲养测定和田间调查,研究转双价基因棉中棉所45、中棉所41和转Bt基因杂交棉鲁棉研15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结果表明,3种转基因抗虫棉与对照中棉所23相比均表现出极显著抗性,其中中棉所45抗性与中棉所41相当,两者都略高于鲁棉研15。3种转基因抗虫棉对棉大卷叶螟第二代的抗性均高于第三代。
- 黄东林刘汉勤
-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棉大卷叶螟抗性中棉所45转双价基因棉中棉所23
- 转基因棉和寄生蜂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互作效应被引量:3
- 2004年
- 通过比较棉铃虫的体重和发育历期,并运用SPSS软件分析,研究了转基因棉和寄生蜂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转基因棉中抗310与对照常规棉泗棉3号相比能明显地抑制棉铃虫的生长发育,棉铃虫幼虫的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和棉铃虫齿唇姬蜂均能有效的控制棉铃虫,且当转基因棉和寄生蜂共同作用时,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任一单因子的效果。
- 任璐杨益众秦启联余月书
-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寄生蜂棉铃虫生长发育互作效应
- 食料对棉铃虫种群增长的影响及虫源性质分析被引量:5
- 2003年
- 在27.6℃的恒温条件下,应用昆虫种群趋势指数模型,研究豌豆、大豆、棉花等8种天然食料对棉铃虫各虫态发育进度和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豌豆叶的棉铃虫发育进度最快,取食棉花的最慢,指数值的大小依次为豌豆>大豆>玉米>高粱>棉花>花生>茄子;棉铃虫在长江下游小麦作物上不能很好地生长发育,棉田第2代棉铃虫虫源主要来自非小麦作物田。
- 杨益众庞雄飞梁广文戴志一黄东林
- 关键词:棉铃虫发育进度种群生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