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教育厅项目(2006sk261)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闫逢柱孟祺张文兵张婷婷更多>>
相关机构:皖西学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业内贸易
  • 2篇制造业
  • 2篇内贸
  • 2篇产业内贸易
  • 1篇电子及通讯设...
  • 1篇中国装备制造
  • 1篇中国装备制造...
  • 1篇设备制造业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通讯设备
  • 1篇通讯设备制造...
  • 1篇装备制造业
  • 1篇WTO前后
  • 1篇CMS模型
  • 1篇产品质量

机构

  • 3篇皖西学院
  • 1篇财政部财政科...

作者

  • 3篇闫逢柱
  • 1篇张文兵
  • 1篇孟祺
  • 1篇张婷婷

传媒

  • 1篇求索
  • 1篇经济与管理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年份

  • 3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产业内贸易的结构变动与决定因素——基于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实证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对1996-2005年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结构、变动及决定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又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产业内贸易贡献不大;加入WTO前后两个阶段产业内贸易及其结构变动呈相反的趋势;要素禀赋结构及其变化是产业内贸易变动的主要因素,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三个因素的影响很微弱。这表明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扩张的基础是成本优势且主要集中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加入WTO并没有真正改变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
闫逢柱孟祺
关键词: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
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产品的进出口增长效应——中国加入WTO前后的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运用CMS模型分析加入WTO前后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产品的进出口增长源泉及其变动,结果表明:1998—2001年和2002—2006年两个阶段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产品的进出口增长源泉主要在于竞争力因素和需求因素,但竞争力因素对进口增长的贡献率在下降,需求因素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下降,相比之下,其对进口增长的贡献率却在上升。结构因素对于进出口增长的贡献都很微弱甚至是起遏制作用。进出口效应表明中国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扩张是一种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粗放式扩张,其发展内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
张婷婷闫逢柱
关键词:CMS模型
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测度与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本文运用F-F指数法,对2000-200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各细分产业的产业内贸易进行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各细分产业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且呈上升趋势;产业内贸易中,垂直产业内贸易居于优势地位;中国装备制造业和细分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的水平产业内贸易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其它细分产业变化不大。这说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于国际装备制造业的低端,扩张的基础在于成本优势,竞争内涵和发展内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
闫逢柱张文兵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产品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