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06J13-007-1)
- 作品数:8 被引量:108H指数:7
- 相关作者:但尚铭但玻许辉熙杨秀蓉黄明碧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省气象局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AVHRR的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演变趋势分析被引量:23
- 2007年
- 作为城市气候主要特征之一的热岛效应有日渐明显的趋势,给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对2000~2006年春季下午NOAA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发现,随着城市的扩张,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的规模呈扩大趋势。成都市区热岛强度一般为5℃-7℃,局部地方极值可达8℃以上;市中心区热岛强度相对减弱,东部工业区热岛高温区面积逐渐缩小,市区西南部热岛明显发展,致使2003年起热岛次高温区在二、三环路附近大致呈环状分布。热岛演变与近几年城市建设和改造活动密切相关。研究成果为政府相关部门缓解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了参考依据。
- 张伟但尚铭韩力刘玉磊黄骅王晓骏
- 关键词:AVHRR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
- 成都市城市演变对热岛效应的影响分析
- 成都平原地处长江上游的岷江流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研究区为成都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面积约1000km2。将高、低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相结合,使用2001和2006年的同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通过CBERS/CCD(中巴地球...
- 但尚铭但玻许辉熙薛万蓉夏佳
- 关键词:卫星遥感城市热岛效应
- 文献传递
- 基于AVHRR和DEM的重庆城市热岛效应分析被引量:24
- 2009年
- 为研究复杂地形上城市热岛(UHI)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给城市生态环境分析提供依据,使用重庆市2006年14个时相的NOAA/AVHRR(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改进的甚高分辨率辐射计)卫星遥感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得到研究区域的亮温场,并参照热力学概念和模型,根据当地高程,以海拔300m为基准高度将亮温场计算成位温场。结果表明:(1)计算后山脉、河谷处的温度场普遍改变;山脉植被对下垫面的降温作用明显;白天UHI范围较大,长江和嘉陵江河谷对UHI的切隔作用显著;夜间嘉陵江两侧的UHI趋为一体,范围缩小;(2)7月25~26日存在多个UHI中心,下午和凌晨最大强度分别为6.4℃和2.2℃,平均值分别为6.05℃和2.05℃,昼夜平均为4.05℃;(3)夏、秋季白天和夜间平均最大强度分别为5.23℃和3.29℃;(4)重庆UHI强度白天大于夜间,与成都的同类研究结果相同;但夏、秋季的平均最大强度为4.26℃,小于成都的6.50℃。
- 但尚铭安海锋但玻许辉熙杨玲陈刚毅
- 关键词:NOAA/AVHRR数字高程模型城市热岛效应复杂地形
- 成都市热岛效应演变趋势与城市变化关系研究被引量:20
- 2007年
- 通过卫星遥感信息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运用2001年、2006年2个时期的NOAA/AVHRR遥感数据,和同期的CBERS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辅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成都市主城区2001-2006年间的城市热岛效应演变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城市扩展情况以及热岛演变与分布特征、城市功能区类型演变等对地表温度空间变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2006年成都城市规模较之2001年明显扩大,以二环、三环路为基本框架的圆状城市布局,转变为沿南北中轴线及卫星城市连接公路方向不断延伸、成都西南西北三环路外新的高新工业区不断发展的城市布局.(2)2001年至2005年成都城市绿化面积逐年上升,使得二环路内热岛强度普遍偏低.(3)从2001年至2006年,随城市区域的扩大,成都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热岛温差达8~9℃,局部地方极值达10℃,新的工业园区成为新的热岛中心.
- 夏佳但尚铭陈刚毅
- 关键词:NOAA/AVHRR城市热岛效应
- 成都城市热环境的空间特点及对策被引量:3
- 2011年
- 简要介绍了城市热环境的形成因素、机理和危害;基于《成都市城市热岛效应的遥感研究》成果,分析了成都城市热环境所具有的环型特征及其成因;探讨了改善热环境的方法和对策措施。这对于环境保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等具有现实意义。
- 但玻赵希锦但尚铭叶强
- 关键词:城市热环境
- 成都市城市演变对热岛效应的影响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将高、低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相结合,使用成都市2001和2006年的同期卫星遥感数据,通过CBERS/CCD(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CD相机)的多光谱信息获取植被指数图,并结合三波段数据合成彩色图像以及全色图,采用人机交互式方式提取城市建成区信息;对NOAA/AVHRR(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改进的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的热红外信息进行亮温反演和空间重采样,结合城市调查资料得到如下结果:(1)城市热岛(UHI)的范围随城市扩展而增大,新兴工、商业区成为新的高温中心区;(2)UHI规模的扩张与市区人口数量增长呈正相关;(3)中心城区西部绿化面积增多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使局部地方温度较低;(4)东郊工业区搬迁和功能区调整等城市改造措施是UHI特点改变的促进因素。
- 但尚铭但玻许辉熙薛万蓉夏佳
- 关键词:卫星遥感城市热岛效应
- 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的遥感分析被引量:38
- 2007年
- 将AVHRR第4通道数据经过辐射校正,再计算得到等效辐射亮温。用城市与郊区的亮温之差代表热岛温度,并以摄氏温标表示。采用统计、平面等值线和三维立体等方法,统计分析了成都平原12个城市的热岛最大强度!Tmax;分析了成都市白天和夜间城市热岛的动态变化规律,从宏观上形象地展示了成都平原的城市热岛现象及其特点。研究证明:利用NOAA/热红外遥感数据进行城市热岛效应的快速监测和宏观动态分析是可行的。
- 许辉熙但尚铭何政伟但玻杨秀蓉黄明碧
-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NOAA/AVHRR亮温城市化成都平原
- 我国城市热岛效应研究方法综述被引量:18
- 2008年
- 文章主要综述了我国城市热岛效应的四种研究方法,即气象资料分析法、布点观测法、数值模拟法和遥感法,重点介绍了城市热岛的遥感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基础。
- 但尚铭许辉熙叶强陈刚毅但玻5
- 关键词:城市热岛研究方法
- 卫星遥感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的动态特征被引量:17
- 2009年
- 使用不同季节的12次NOAA/AVHRR数据,将热岛强度△Tm进行平均,全年成都市和中小城市△Tm的平均值分别为5.75和3.35℃;夏季的平均值最大,分别为7.50℃和4.84℃;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分别为3.33和1.62℃。白天和夜间△Tm的平均值比较,成都市分别为7.39和3.46℃,白天是夜间的2.14倍;中小城市分别为4.44和1.83℃,白天是夜间的2.43倍。
- 但尚铭但玻杨秀蓉黄明碧
- 关键词:NOAA/AVHRR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动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