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06KZ17)

作品数:2 被引量:49H指数:2
相关作者:董昭樱张静金辉马春杰胡喜庆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微出血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微出血
  • 2篇梗死
  • 2篇出血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治疗
  • 1篇血性
  • 1篇脑梗死后
  • 1篇抗凝
  • 1篇抗凝治疗
  • 1篇抗血小板
  • 1篇抗血小板治疗
  • 1篇急性
  • 1篇急性脑梗死
  • 1篇出血性
  • 1篇出血性转换

机构

  • 2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作者

  • 2篇张莹
  • 2篇张春生
  • 2篇胡喜庆
  • 2篇马春杰
  • 2篇金辉
  • 2篇张静
  • 2篇董昭樱
  • 1篇叶文翔
  • 1篇赵琦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有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合并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机制。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12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651例,全部研究对象进行MRI自旋回波序列(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场回波序列(FE)、梯度回波(GRE)扫描,并对58种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对有关危险因素进行分型、分类、分级后,用卡方检验和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平均动脉压、心衰、APTT为微出血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Ⅲ级高血压是CMBs的相关因素(P=0.024),入院时平均动脉压每增高1mmHg,微出血风险加大5.5%(P=0.000);有心衰史的患者微出血风险增加5.299倍(P=0.042);APTT升高1秒,微出血发生的可能增加6%(P=0.007)。Ⅱ级及以上脑白质稀疏、Ⅱ~Ⅲ级腔隙性梗死亦是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结论 (1)平均动脉压、心衰、APTT为微出血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CMBs的发生可能与急性脑梗死无直接关系;(3)抗栓溶栓治疗不是CMB发生的危险因素;(4)急性脑梗死合并CMBs的患者在颅内较大血管病变的同时,亦存在着广泛的微血管病。
张春生金辉胡喜庆董昭樱马春杰张莹张静叶文翔
关键词: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
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微出血及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关系被引量:37
2011年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微出血及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关系,以便预防出血性转换的发生。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3月-2007年12月住院的6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61例正常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卡方检验对不同组别伴CMB的发病率,溶栓后合并出血性转换率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溶栓、抗凝、抗血小板与CMB的相关性及与梗死后出血的相关性。全部研究对象进行MRI自旋回波序列(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场回波序列(FE)及梯度回波(GRE)扫描。结果脑微出血患病率在对照组、梗死组、梗死后出血组依次升高,分别为11%、22.6%、40.7%,(χ2=29.521,P=0.000),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经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尿激酶溶栓治疗均与脑微出血的患病无关。梗死后脑出血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梗死后继发脑出血与房颤,脑微出血及溶栓治疗有关,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继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房颤、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继发出血的发生率增大6.51倍,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继发脑出血的几率增大4.90倍。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是保护性因素,每升高1g/L,继发出血者减少为原来的一半。结论 CMB不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高危因素,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不增加CMB的发病率,CMB并不增加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危险性,溶栓和房颤是梗死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张春生金辉胡喜庆马春杰赵琦张莹张静董昭樱叶文翔天津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脑微出血抗凝治疗抗血小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