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3-1018)

作品数:15 被引量:359H指数:9
相关作者:杜忠东杜军保林瑶刘冲赵地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川崎
  • 13篇川崎病
  • 9篇动脉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6篇皮肤
  • 6篇综合征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结
  • 6篇淋巴结综合征
  • 5篇动脉瘤
  • 5篇心脏
  • 5篇血管
  • 5篇黏膜
  • 5篇黏膜皮肤淋巴...
  • 4篇心脏病
  • 4篇获得性
  • 4篇获得性心脏病
  • 4篇冠状动脉瘤
  • 4篇病变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12篇杜忠东
  • 6篇杜军保
  • 4篇刘冲
  • 4篇林瑶
  • 3篇赵地
  • 3篇张永兰
  • 2篇张清友
  • 2篇周忠蜀
  • 2篇侯安存
  • 2篇丁国芳
  • 2篇曾津津
  • 2篇衣京梅
  • 2篇鲁珊
  • 2篇彭芸
  • 2篇孙国强
  • 1篇李晓惠
  • 1篇王冬潜
  • 1篇李万镇
  • 1篇蒋玲
  • 1篇郭惠玲

传媒

  • 5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5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常和心力衰竭儿童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的变化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测定正常及心力衰竭(HF)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探讨NT-proBNP在HF患儿中的改变及其与HF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提供小儿NT-proBNP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随机选取体检健康儿童80例,年龄1~16岁,男女各40例;同期选择典型HF表现的住院患儿70例;男32例,女38例;年龄1~16岁,患儿依原发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DCM)组45例,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室间隔缺损(VSD)组25例,LVEF为51%~78%。抽取静脉血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用改良Ross评分评定HF临床程度。结果正常儿童血清NT-proBNP水平为75.8-429.2fmol/mL[(223.05±76.60)fmol/mL],血清NT-proBNP水平与年龄无关,女童略高于男童,但无显著性差异。HF患儿NT-proBNP水平为224.0~5330.8fmol/mL(中位数1353.3fmol/mL),第10百分位和第90百分位分别为341.63fmol/mL、2794.07fmol/mL,显著高于正常儿童(Z=-10.16P〈0.001)。DCM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46)。HF患儿血清NT-proBNP水平与临床心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81)。NT-proBNP水平为351.46fmol/mL时。诊断HF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92.5%,ROC曲线下面积0.981(95%可信区间0.965~0.998P〈0.05)。正常小儿血清NT-proB—NP水平为(223.1±76.6)fmol/mL,HF患儿血清NT-proBNP显著增高。结论血清NT-proBNP升高与H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选取NT-proBNP〈332.7fmol/mL为正常范围对HF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是小儿HF一个较好特异性生化指标。
张伟令杜忠东
关键词:氨基末端脑钠肽心力衰竭儿童
64层螺旋CT对低龄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探讨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随访中低年龄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技术,并对图像进行评估分析。资料与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12例随访中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男性儿童(平均年龄5.1岁,随访时间1.1~5.1年)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在无屏气状态下进行扫描,扫描时平均心率(74±12)次/min;采用“去条带状伪影”的心脏重组算法进行血管分析处理。由两名影像科医师独立对成像重组时相、每例患者的冠状动脉13个节段进行直径测量和图像质量评估,并观察冠状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形态和大小。结果共有114/156个节段能满足图像评价并进行直径测量,符合诊断要求率达到73%;两侧冠状动脉最佳显示相位窗集中在45%和75%-85%两个相位区间。MSCT共观察到30个冠状动脉瘤,其中8个较小或位于中远段的冠状动脉瘤超声心动图未能发现。结论在较高心率、无屏气扫描模式下,选择适当的对比剂剂量和流率、准确的扫描时间、合适的重组相位和有效心脏重组算法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以成为低年龄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患儿随访和诊断的重要评估方法。
彭芸刘勇蒋玲王冬潜曾津津杜忠东孙国强刘世辰
关键词:冠状动脉动脉瘤川崎病
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治现状被引量:150
2006年
张清友杜军保
关键词:川崎病诊断诊治获得性心脏病病因不明KD
血管超声检测川崎病合并体循环动脉瘤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川崎病(KD)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冠状动脉瘤是其常见并发症,但其病理机制为血管炎,因而体动脉也有发生动脉瘤的可能,本研究用血管超声对2003年12月1日至2004年11月30日我院心内科病房收住的84例KD患儿进行筛查,以了解KD患儿体循环动脉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治疗方法和转归。
杜忠东贾立群张永兰王玉林瑶刘冲
关键词:冠状动脉瘤体循环川崎病血管炎超声检测心内科病房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低龄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随访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MSCT)对低龄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随访诊断价值和应用可行性。方法对12例随访中的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患儿(平均年龄5.2岁,随访时间1.1-5.1年)进行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冠状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形态和大小,并和同期超声心动图(ECHO)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SCT共观察到30个冠状动脉瘤,左、右冠状动脉各15个,肿瘤最宽径为20.6mm,平均(7.5±3.8)mm;最长径为38.0mm,平均(12.4±9.1)mm;10个小冠状动脉瘤,7个中等冠状动脉瘤,13个为巨大瘤;14个圆形,16个梭形。累及左冠状动脉主干7个,前降支近段9个,前降支中段4个,回旋支2个;右冠状动脉近段6个,右冠状动脉中段9个,右冠状动脉远段4个;其中9个肿瘤累及2个节段,1个累及3个节段。发现6处狭窄,5个瘤壁钙化,3个合并血栓。8个较小或位于中远段的冠状动脉瘤ECHO未能发现。结论64层MSCT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瘤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成为低龄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患儿随访和诊断的重要评估方法。
彭芸曾津津刘士辰杜忠东孙国强郭惠玲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冠状动脉瘤
川崎病病因与病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7年
川崎病的病因与病理学研究近年来有了新的进展,单核巨噬细胞激活释放各种炎性介质及化学性因子,造成炎性反应破坏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该病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其他系统亦可受累。对发病机制与病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了解该病,从而对其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做更精确的判断。
刘冲杜忠东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冠状动脉疾病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3
2006年
川崎病的特征为广泛的中小血管炎症,以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最为严重,可形成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近年报道的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热程、C反应蛋白、周围血象、血沉、血生化、心肌肌钙蛋白、脑钠肽、血浆NO和NO合酶、血清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心电图、治疗时间及方法等多种因素。儿科医师对有危险因素的患儿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以减少或减轻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
张永兰杜忠东
关键词: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冠状动脉瘤
不同静脉丙种球蛋白给药方法治疗川崎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对川崎病患儿疗效及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45家医院2000—2004年间川崎病患儿的 IVIG 治疗情况,共1052例(男680例、女372例)患儿纳入研究,年龄2月~13.8岁。按 IVIG 给药方法分成2g/kg 单次给药(单次组)、1 g·kg^(-1)·d^(-1)连续2 d(2 d 组)及400~600 mg·kg^(-1)·d^(-1)连续4~5 d(4~5 d 组)3组。观察指标参考 IVIG 无反应性发生率及急性(发病1~2周)和亚急性期(发病3~6周)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单次组、2 d 组和4~5 d组分别有292、656和104例患儿。2 d 组 IVIG 无反应性发生率(61/292,20.9%)显著高于单次组(65/656,9.9%)及4~5 d 组(9/104,8.7%,P<0.01)。急性期冠状动脉并发症、心包积液、二尖瓣反流的发生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但亚急性期单次组冠脉并发症(5.1%)及冠状动脉瘤发生率(1.6%)低于4~5 d 组(11.6%和4.7%)和2 d 组(9.8%和5.4%,P=O.035~0.047)。结论 IVIG 2g/kg 单次给药方案可减少冠状动脉并发症和 IVIG 无反应性的发生率,可能是川崎病目前较好的 IVIG 治疗方案。
杜忠东赵地杜军保鲁珊衣京梅侯安存周忠蜀丁国芳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丙种球蛋白类冠状动脉疾病
2000~2004年北京川崎病住院患儿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68
2007年
目的 进一步了解北京儿童川崎病(KD)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表现和急性期预后。方法 按照日本全国儿童KD调查及北京第1次KD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向北京及其郊区所有拥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发出调查问卷,回顾性记录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的所有KD患儿。结果 北京45家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参加调查,共计报告1107例患儿。5年KD发病率为40.9~55、1/10万5岁以下儿童,平均49.4(95%CI,46、6~52.4)/10万5岁以下儿童。2000~2004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Pα〈0.05)。发病年龄1个月~13.8岁,中位年龄2.0岁,其中5岁以下占87.4%;男女发病比例为1、83:1;春、夏有2次发病高峰,以夏季最高,2000和2004年在2次高峰基础上冬季还有1次发病高峰。复发15例,复发率1.4%;有家族史2例,占0.2%。发热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而多形性皮疹为最少见的临床特征,患儿急性期无死亡。结论 2000~2004年北京KD发病率较前5年升高,但仍低于日本。发病年龄和性别比例与以往报道相似,但季节分布不同,除每年春、夏2次流行高峰外,2000和2004年冬季出现第3个发病高峰。
张永兰杜忠东赵地杜军保鲁珊衣京梅侯安存周忠蜀丁国芳林瑶刘冲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发病率流行病学
心肌病分子水平的定义和分类——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肌病定义和分类专家建议被引量:3
2007年
以往应用的心肌病定义及分类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心脏病学要求,本文基于心肌病近10余年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新的心肌病定义,并按照疾病累计器官不同分成原发型和继发型心肌病二大类;原发型心肌病又包括遗传型、混合型及获得型3类。本文对各分型及亚类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该新定义和分类方法的特点,对儿科心肌病的诊治应用有重要意义。
杜忠东
关键词:心肌病心律失常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