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053125-1-54-1)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3
相关作者:林蓓张淑兰朱连成董伟妍王冬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省肿瘤医院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宫颈
  • 3篇子宫
  • 3篇子宫颈
  • 2篇肿瘤
  • 2篇微偏腺癌
  • 2篇腺癌
  • 2篇临床病理
  • 2篇宫颈癌
  • 2篇宫颈癌组织
  • 2篇宫颈微偏腺癌
  • 2篇宫颈肿瘤
  • 2篇癌组织
  • 2篇病理
  • 1篇蛋白
  • 1篇硬化性
  • 1篇硬化性间质瘤
  • 1篇原位
  • 1篇原位癌
  • 1篇人类乳头状病...
  • 1篇乳头

机构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沈阳市妇女儿...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沈阳市妇婴医...
  • 1篇北京海淀妇幼...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林蓓
  • 6篇张淑兰
  • 5篇朱连成
  • 5篇董伟妍
  • 4篇王冬冬
  • 3篇张宇华
  • 3篇齐跃
  • 3篇伊喜苓
  • 2篇周丹
  • 2篇张帆
  • 2篇黄金双
  • 1篇刘水策
  • 1篇郝莹莹
  • 1篇李妍
  • 1篇王圣坦
  • 1篇赵薇

传媒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早期子宫颈浸润癌470例回顾性分析
2009年
董伟妍林蓓朱连成
关键词:子宫颈浸润癌病理组织学检查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病理资料病理分化程度
269例子宫颈微偏腺癌的meta分析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总结1980至2008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以及我院建院以来诊治的子宫颈微偏腺癌(MDA)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分别以子宫颈微偏腺癌和子宫颈恶性腺瘤的中、英文作为检索词,检索1980至2008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并结合我院诊治4例子宫颈MDA,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44.66岁,中位数年龄43岁;临床表现以大量阴道排液或阴道不规则流血、接触性出血为主,约占报道病例的88.83%;病理检查见浸润子宫颈深部肌层的大量黏液腺体,腺体浸润深部血管及神经组织;治疗方式上以手术为主,术后辅助放、化疗;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在预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在临床上,应高度警惕子宫颈MDA,必要时行子宫颈锥切、免疫组织化学以及MRI检查,以便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提高子宫颈MDA患者的生存率。
伊喜苓林蓓朱连成张宇华张帆齐跃王冬冬张淑兰
关键词:子宫颈微偏腺癌META分析
宫颈微偏腺癌2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宫颈微偏腺癌(MDA)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特点、组织化学特征,以期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三家医院10年内的25例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水样或黏液样排液和不规则流血,宫颈桶状肥大、质硬。病理特征为浸润宫颈深部肌层的大量黏液腺体,腺体浸润深部血管及神经组织。免疫组化:p53(+),Ki-67>50%(-),CA125(-),AB(pH 2.5)/PAS(+)。结论:宫颈微偏腺癌的诊断应结合临床,凡有阴道流水样排液和不规则流血,宫颈增粗变硬,宫颈活检怀疑宫颈MDA者,应做宫颈锥形切除活检,及时确诊,早期治疗。
伊喜苓朱连成林蓓高蔼峰赵薇张宇华李妍
关键词:宫颈肿瘤微偏腺癌
Ⅰ_a-Ⅱ_a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中高危型HPV DNA及CK19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中高危型HPV DNA和CK19的表达,探讨早期宫颈癌微小转移的检测率及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常规病理光镜检查证实转移和未转移淋巴结共104个,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高危型HPV DNA和CK19的表达。结果:所有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80个淋巴结中高危型HPV DNA的阳性检出率为45%(36/80);CK19的检出率为25%(20/80)。常规病理光镜检查证实淋巴未转移患者的57个淋巴结中23个高危型HPV DNA阳性(43.5%),来自15名患者中的9人(60%);14个淋巴结CK19阳性(24.6%),来自15名患者中的7名(46.6%)。患者的微转移检出率分别为60%和46.6%。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高危型HPV DNA的检出率高于CK19(P<0.001)。结论:原位杂交法检测高危型HPV DNA,免疫组化法测CK19均可检测出早期宫颈癌淋巴微转移,原位杂交法是分子水平的检测,在宫颈癌淋巴微转移的检测中可能更敏感可靠。
张帆林蓓郝莹莹周丹王冬冬齐跃董伟妍朱连成张淑兰
关键词:人类乳头状病毒淋巴结微转移角蛋白19
HLA-DR抗原及HPV16/18E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通过检测HLA-DR抗原及HPV16/18E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由HLA-DR抗原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至发展为宫颈癌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HLA-DR抗原及HPV16/18E6的表达情况。结果:HLA-DR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CIN、宫颈癌组织中分别为37.5%、73.3%、81.8%,而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则分别为37.5%、60.0%、75.8%,两者在3组的表达差异显著,P均<0.05。HLA-DR抗原及HPV16/18E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而不同,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HLA-DR抗原递呈病毒抗原给T细胞引起的免疫应答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黄金双林蓓齐跃王冬冬董伟妍张淑兰
关键词:HLA-DR抗原宫颈癌
161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荟萃分析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总结1980年到2008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of theovary,SST)病例的临床、病理及诊治特点。方法:分别以"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和"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ofthe ovary"作为检索词,检索1980年-2008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以及我院2005年以来病理诊断明确的16例患者,进行荟萃分析。结果:SST发病年龄在9个月-78岁之间,平均年龄25.59岁,中位数年龄26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紊乱,盆腔包块,不孕,下腹痛或下腹不适。大体标本: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包膜完整,切面以实性为主,偶见钙化灶,质韧,色黄白相间,部分呈编织状,常伴水肿,黏液变性和囊性变,囊内含浆液或黏液。病理检查:镜下组织结构复杂,细胞呈多样化,可见被水肿或纤维化间质分隔为结节状或假小叶样结构,肿瘤组织间富有薄壁小血管。治疗及预后: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切除肿瘤组织即可,此病预后良好,至今未有复发病例报道。结论:此肿瘤为实性卵巢肿物,血流丰富,主要见于年轻女性,术前与恶性肿瘤较难鉴别,临床上易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故术中需行冰冻病理检查以决定最终具体手术范围,避免过度治疗。
王圣坦林蓓伊喜苓刘水策朱连成张淑兰
关键词:卵巢硬化性间质瘤
247例子宫颈原位癌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子宫颈原位癌的发病年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1990年1月-2005年12月16年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的子宫颈原位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将宫颈原位癌患者按时间分2003年以前组、2003年、2004年、2005年组,四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0.91、42.27、39.61、40.25岁,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P<0.01);原位癌占同期宫颈癌的比例分别为20.00%、22.30%、36.55%及45.31%,逐年升高(P<0.01);原位癌中宫颈光滑者所占比例、以体检发现者所占比例逐年升高;TCT、阴道镜仍是主要的筛查手段;治疗以子宫全切术为主。结论:宫颈原位癌发病趋于年轻化;应加强对年轻女性宫颈疾病的普查、防治及宣教工作,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降低宫颈浸润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董伟妍林蓓王冬冬周丹张淑兰
关键词:子宫颈原位癌年龄
Le^y抗原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Ley抗原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的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宫颈癌、35例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和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Ley抗原的表达情况。分析Ley抗原的表达与宫颈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Ley抗原在宫颈癌、CIN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2.4%,45.7%,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8.3%),均P<0.05。Ley抗原在宫颈鳞癌和腺癌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分化、中分化癌的Ley抗原表达率均为33.3%,而低分化癌为86.7%,前两者与后者比较均显著降低(均P<0.05)。早期宫颈癌与晚期宫颈癌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Ley抗原在CINⅠ,CINⅡ的表达率显著低于CINⅢ(阳性率分别为27.3%,27.3%和76.9%,均P<0.05)。结论Ley抗原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有希望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信号。
张宇华黄金双林蓓董伟妍张淑兰
关键词:宫颈肿瘤免疫组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