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564)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黄楠陈俊英李全利陈佳龙李新昌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
  • 6篇血液相
  • 6篇血液相容性
  • 6篇相容性
  • 5篇TIO2薄膜
  • 4篇自组装
  • 4篇钛表面
  • 4篇肝素
  • 3篇血小板
  • 3篇羟基
  • 3篇内皮
  • 3篇晶体
  • 3篇晶体结构
  • 3篇
  • 3篇LBL
  • 2篇型胶原
  • 2篇修饰
  • 2篇血管
  • 2篇阳极
  • 2篇阳极氧化

机构

  • 16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5篇陈俊英
  • 15篇黄楠
  • 4篇李全利
  • 4篇陈佳龙
  • 3篇李新昌
  • 2篇李星
  • 2篇孙鸿
  • 2篇蒋小松
  • 2篇樊珊
  • 2篇陈诚
  • 1篇吴熹
  • 1篇翁亚军
  • 1篇万国江
  • 1篇沈振亚
  • 1篇谭红梅
  • 1篇喻凯
  • 1篇王进
  • 1篇冷永祥
  • 1篇徐莉
  • 1篇李鸿雁

传媒

  • 8篇功能材料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等离子体方法以及化学处理对Ti-O薄膜进行活化改性的研究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 Ti-O 薄膜,然后采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设备,以氢气作为离子注入源,轰击至钛氧薄膜表面,使其产生羟基基团.并对注入后样品进行酸活化,以期得到更多的羟基.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X 射线衍...
樊珊陈俊英孙鸿黄楠
关键词:羟基
文献传递
Ti-O薄膜表面固定肝素及抗凝血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4-叠氮基苯氨对肝素进行化学修饰,制备了具有光化学反应活性的肝素,并通过3-氨丙基膦酸在医用陶瓷材料Ti-O表面的自组装,在无机Ti-O表面引入有机过渡层,进一步通过紫外辐照的方法将肝素固定在材料表面。采用水接触角表征固定肝素前后样品的亲水性,天青染色法对表面固定的肝素进行定量分析,血小板黏附实验表征肝素化表面的血液相容性,结果显示,固定肝素后,样品表面水接触角比Ti-O表面低,亲水性增加,表面肝素密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辐照300 s,表面肝素的密度为2.1μg/cm2,此时薄膜表面具有很好的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功能。
翁亚军谭红梅黄楠王进陈俊英冷永祥
关键词:肝素抗凝血
TiO2-PTFE复合薄膜表征及血液相容性研究
利用阳极氧化的方法,通过在改变电解液的成分分别制备了利用 TiO表面和 PTFE-TiO复合薄膜表面.利用 X 射线衍射(XRD),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检测薄膜的表面结构、成分和...
李星陈俊英黄楠
关键词:阳极氧化血液相容性
文献传递
钛阳极氧化制备TiO_2-PTFE复合氧化膜及其微观特征被引量:8
2007年
探讨了在不同电流、电解液浓度下,对钛表面进行阳极氧化所制得的氧化膜的结构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在硫酸电解液中添加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从而在钛表面制备TiO2-PTFE复合薄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等对薄膜的微观特征进行表征。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所获得的氧化物为多孔结构薄膜,孔径为200~300nm,有利于电解液中超细颗粒的填充。添加PTFE乳液后,钛阳极氧化膜的孔隙部分或全部被PTFE微粒填充。XPS分析结果表明氧化膜内含有F元素。
李星陈俊英黄楠
关键词:阳极氧化
APTE修饰钛氧膜并固定Ⅰ型胶原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在用磁控溅射合成具有一定特性的 TiO薄膜的基础上,使用一定浓度的 NaOH 溶液对其表面进行活化,并通过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偶联固定Ⅰ型胶原,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检测...
蒋小松陈俊英黄楠
关键词:TIO2薄膜内皮细胞
文献传递
两种不同结构TiO2薄膜生物活化能力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制备了2种不同结构的TiO2薄膜,对所得TiO2薄膜分别运用碱处理和酸处理2种化学方法进行表面处理,期望在材料表面获得羟基活性基团。运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研究了薄膜的表面结构、成分等。利用傅立叶红外技术(FTIR)对活化处理前后样品表面的羟基基团进行检测,同时利用四探针测试仪对薄膜的电阻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运用碱处理和酸处理2种方法,可以在锐钛矿型TiO2薄膜表面形成活性羟基基团;相比于金红石型TiO2薄膜,锐钛矿型具有较好的羟基活化能力。
李新昌陈俊英黄楠
关键词:非平衡磁控溅射TIO2薄膜晶体结构
用等离子体方法以及化学处理对Ti-O薄膜进行活化改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Ti-O薄膜,然后采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设备,以氢气作为离子注入源,轰击至钛氧薄膜表面,使其产生羟基基团。并对注入后样品进行酸活化,以期得到更多的羟基。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材料表面的结构、成份、官能团变化进行表征。研究结果显示,Ti-O薄膜经H^+注入后再进行活化,磁控溅射Ti-O薄膜得到明显增多的羟基。
樊珊陈俊英孙鸿黄楠
关键词:羟基
氧化钛薄膜表面羟基活化能力及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制备了3种不同结构的TiO_2薄膜,对所得TiO_2薄膜运用碱处理方法进行表面处理,期望在材料表面获得羟基活性基团。运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薄膜的表面结构。利用傅里叶红外技术(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对活化处理前后样品表面的羟基基团进行检测,并对活化前后样品进行了内皮细胞培养和血小板黏附实验。结果表明,运用碱处理方法,可以在锐钛矿型以及金红石与锐钛矿的混晶结构TiO_2薄膜表面形成活性羟基基团;相比于金红石型TiO_2薄膜,混晶结构和锐钛矿型具有较好的羟基活化能力。生物相容性实验表明,碱活化处理后样品表面细胞生长数目多于活化前样品,血小板黏附数量少于活化前样品,表面活性基团的存在有利于提高TiO_2薄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此外,影响TiO_2薄膜表面生物活化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李新昌陈俊英徐莉黄楠
关键词:TIO2薄膜晶体结构生物相容性
利用胶原-肝素自组装多层膜改善纯钛表面血液相容性的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为了改善钛表面的血液相容性,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抗凝药物肝素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之一的胶原层层交替吸附到钛表面,形成多层薄膜,使具有良好的抗凝血功能。钛通过氢氧化钠处理表面带负电,在聚赖氨酸溶液中会吸附一层带正电的聚赖氨酸,然后将其交替浸泡于带负电的肝素和带正电的胶原中形成自组装薄膜。通过傅立叶红外漫反射(FTIR)检测材料表面基团的变化,通过测水接触角的方法跟踪组装过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表面形貌的变化。血小板黏附实验显示钛改性后表面血小板黏附量明显减少,且反映血小板激活程度的P-selectin的表达量结果也显示.钛改性后表面血小板激活程度显著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酶原时间(PT)的实验显示钛改性后表面凝血时间延长,血液相容性得到改善。研究说明这种方法对于心血管材料钛的改性有重要价值。
陈佳龙李全利陈俊英黄楠
关键词:胶原肝素血液相容性
钛表面自组装牛血清白蛋白以控制血小板粘附行为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将牛血清白蛋白通过自组装方法组装到钛表面,以改善其血液相容性。首先,用氢氧化钠活化钛,得到有活性羟基且带负电荷的多孔表面,然后浸入带正电荷的聚赖氨酸溶液,最后浸入带负电荷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自组装前后表面形貌变化,通过傅立叶红外漫反射(FTIR)检测各步处理层表面基团变化,通过视频接触角观察各步处理后钛表面接触角变化,通过体外血小板粘附实验评价自组装前后表面血液相容性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组装到钛表面后,血小板的粘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钛表面的血液相容性显著改善。
陈诚陈俊英李全利黄楠
关键词:自组装牛血清白蛋白血小板血液相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