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61021)

作品数:35 被引量:615H指数:13
相关作者:钟业喜文玉钊李建新郭泉恩黄洁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经济管理
  • 10篇历史地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可达性
  • 8篇城市
  • 7篇生态
  • 7篇生态经济区
  • 7篇鄱阳湖生态
  • 7篇鄱阳湖生态经...
  • 7篇鄱阳湖生态经...
  • 7篇经济区
  • 6篇人口
  • 5篇空间结构
  • 4篇ESDA
  • 4篇长江
  • 3篇人口增长
  • 3篇旅游
  • 3篇高铁
  • 2篇苏区
  • 2篇区域经济
  • 2篇中央苏区
  • 2篇宗教
  • 2篇路网

机构

  • 35篇江西师范大学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赣南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江西教育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作者

  • 32篇钟业喜
  • 10篇文玉钊
  • 9篇李建新
  • 8篇郭泉恩
  • 7篇黄洁
  • 7篇冯兴华
  • 3篇黄哲明
  • 3篇吴巍
  • 3篇方朝阳
  • 3篇蒋梅鑫
  • 3篇王琪
  • 2篇陈琳
  • 2篇熊文平
  • 2篇高丹
  • 2篇周炳喜
  • 2篇陈永林
  • 2篇徐羽
  • 1篇尚正永
  • 1篇马颖忆
  • 1篇史焱文

传媒

  • 7篇江西师范大学...
  • 4篇地理研究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4篇经济地理
  • 4篇热带地理
  • 3篇地域研究与开...
  • 3篇地理科学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城市问题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

  • 7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铁对中国城市可达性格局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23
2015年
基于列车时刻表数据,以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两两中心城市间的最短交通时间,以平均可达性为度量指标,测算了全国31个中心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分析了高铁对中心城市可达性格局的影响。依据中心城市到全国地级城市的最短交通时间提取全国31个中心城市的一日交流圈范围,分析了中心城市的高铁效应,并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5个中心城市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和探讨一日交流圈空间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心城市可达性水平与城市的空间区位及城市的对外交通条件关联密切;2高铁网络的发展使中心城市的可达性水平有所提升,受城市所处的空间区位及高铁建设条件的影响,不同城市的可达性改善程度存在差距;3高铁对中心城市一日交流圈范围拓展的影响显著且呈东中西差异分布,中心城市一日交流圈覆盖的地级市数量增加,在城市密集地区,地级市被叠加覆盖的次数增长;4中心城市一日交流圈的拓展与高铁线路布局走向一致,优越的中心地理位置有利于中心城市交流圈范围的扩大,地形、水域等地理障碍则会限制城市交流圈在不同方向上的拓展;5高铁网络的发展对改善城市可达性的作用正逐渐赶超城市空间区位对城市可达性水平的影响。
钟业喜黄洁文玉钊
关键词:铁路网络可达性
21世纪以来京汕低谷带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京汕低谷带在全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战略转移过程中具有承东启西的重大责任,研究京汕低谷带经济发展差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将京汕低谷带作为整体,考量了21世纪以来其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地位的演变,发现其经济总量、均量在全国地位变化可分为快速下降和波动性缓慢下降两个阶段,发展速度亦处于劣势,客观上证实了经济低谷的存在;其次,以市域为研究单元,对低谷带内部经济综合发展差异做进一步的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低谷带市域经济发展差异在时序上呈不断增大态势,尤其是绝对差异;市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明显,各发展类型区域在空间分布上以"组间分异,组内集聚"为主要特征;低谷带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提升缓慢,陷入到"有点无轴"的发展困境。最后,基于京汕低谷带的发展困境进一步探讨了促使其经济振兴的政策措施。
李建新钟业喜黄洁吴巍
关键词:熵值法聚类分析
长江经济带经济网络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被引量:111
2016年
在构建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基础上,从网络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QAP分析等角度对1988~2012年长江经济带经济网络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日趋成熟,三大经济地带内城市内聚性显著增强但地带间差异逐渐缩小,经济网络向均衡化发展;城市度中心性整体持续下降,经济网络出现多核心趋势,城市介中心性高值区的梯度推移特征明显;"核心-边缘"结构分析显示核心度高值区呈片状格局,高核心度城市由"质大量少"向"质小量多"转变,经济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呈组团式发展,组团内形成各自核心城市;QAP分析显示经济全球化、要素集聚与扩散、产业升级、交通技术创新与城市群建设等机制共同驱动着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网络的演变及优化重组。
钟业喜冯兴华文玉钊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长江经济带
赣南原中央苏区中心城市的选择与培育被引量:13
2014年
对中心城市的选择与培育是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江西省社会经济数据及交通地理数据支持下,以2000、2005及2010年为时间断面,采用Kernel城市空间密度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城市等级与腹地划分方法,从城市规模结构、等级结构与腹地结构3个角度对赣南原中央苏区城市体系演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中心城市,并提出培育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赣南原中央苏区的城市人口规模正处于加速扩张阶段。城市规模空间结构呈现显著的核心―边缘特征,以赣州、吉安、瑞金、南城为中心的城市人口集聚核心区已经显现。以赣州、吉安、瑞金、南城为中心的城镇密集区释放出了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成为推进苏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增长极。苏区的城市等级可划分为3个等级,赣州、吉安、瑞金和南城一直是苏区最具辐射力的一级城市,其在城镇体系中的高等级城市地位已经比较稳固。在城市腹地结构演变上,尽管二级城市的腹地范围持续变动,但赣州、吉安、瑞金和南城4个一级城市的腹地范围始终保持稳定,这与其在城市等级中的稳定性高度吻合。研究认为,应选取赣州作为苏区主中心城市,选取吉安、瑞金、南城作为次中心城市;应从优化城市职能分工、壮大城市产业、做大城市城区、优化交通网络与加强制度创新等方面对中心城市进行培育。
文玉钊陈文峰钟业喜郭泉恩
关键词:中央苏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交通格局演变及区域效应研究
2014年
应用ArcGIS空间分析和可达性评价模型,结合SPSS、Matlab等软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998年、2008年及2020规划年为时间断面,用栅格法测算交通可达性,分析可达性格局空间演变特征。根据城市质量和时间距离,构建经济联系评价模型,回归分析预测2020年城市质量。对区域内经济总量空间集聚进行分析,并根据三个时间段的最大经济联系格局演变,分析城市间经济辐射范围和城市隶属关系变化。结果发现:区域内可达性改善明显,城市间可达性差距缩小,到2020年全区可基本实现一日交流;区域内经济总量集聚明显,且处于极化状态;由于鄱阳湖湖体的阻隔,区域内形成以南昌、九江、景德镇三大经济中心地,其他为隶属城市的经济联系格局;建议发展南昌至贵溪尤其是东乡至鹰潭段的交通,使鹰潭成为区内第四个经济中心地,实现全区均衡发展。
郭泉恩钟业喜熊文平
关键词:可达性经济联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县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以江西省为例被引量:24
2014年
用重要区域邻近度替代区位优势度,对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进行修正,借助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及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工具,并用修正后的模型,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区域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关联。江西省交通优势度呈现北高南低、设区市周边县域高、交通干线沿线高的特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整体偏低且发展不均衡、主要中心城市和工业城市及交通枢纽地区偏高、沿交通干线尤其是铁路干线较高的特点;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发展呈线性相关,有4种组合类型:极化型、滞后型、超前型、落后型。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应从点(增长极)、线(发展主轴)及面(重点区域)3个方面发展交通网络。
陈永林谢炳庚钟业喜周炳喜
关键词:县域经济
江西省交通区位演变与区域发展效应被引量:14
2016年
选择江西省作为典型研究区域,采用历史分析与空间分析方法,基于长时间序列研究不同交通运输阶段交通区位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对其所引致的区域发展特征进行分析。结论是:在传统交通运输阶段向近代化及现代化交通运输阶段转变过程中,江西省宏观交通区位分别表现为国家南北交通控扼中枢、铁路建设的滞后区与周边发达地区间的交通过境区,可达性演变特征则由南北方向可达性的优势区逐步演化为滞后区。不同时期相对应的区域发展特征表现为,从传统运输阶段的区域商贸全面繁荣,走向近代工业化进程滞后及当前经济发展边缘化。在总结典型案例基础上,尝试从成因层、演变层、作用层、效应层和反馈层五个层面探讨交通区位与区域发展的内在作用关系。
文玉钊陆玉麒刘玮辰马颖忆钟业喜
关键词:交通区位历史分析
基于交通状态分析的南昌市区区际联系通达性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综合考虑交通状态日变化规律、区际联系出入口等级及高速公路、过江大桥和隧道等对通达性的影响,引入路网饱和度模型分析南昌市区区际联系通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南昌市区区际通达性主干路指向性强,整体呈由中心向外围不规则辐射状;2全区通达性格局受交通状态影响,不同时段通达性格局差异明显,尤其是南昌市核心区变化更为显著;3过江大桥、隧道的交通状态对区域通达性影响较大,高峰期过江大桥及隧道的拥堵凸显出河流、铁路线等因素对交通的阻隔,河流及铁路线两侧通达性差距拉大。在此基础上,为提升区际联系通达性提出了南昌市区际公路及市内道路空间组织的优化建议。
潘彦江方朝阳缪理玲高丹
关键词:交通状态通达性城市道路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通过ArcGIS和地理集中系数、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等数理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将2004、2007、2010和2012年4个时间段A级景区的数量进行对比,并将新增景区与交通干线、重要水系进行叠置,动态分析A级景区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集群分布,空间结构上呈多核-边缘结构,等级规模上为纺锤型结构,空间上呈现非均衡的分布态势,时间上呈现沿交通干线和主要水系的演变规律.
郭泉恩钟业喜李建新王琪黄哲明
关键词:A级景区空间结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用地扩张与城市人口增长时空协调性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城市建成区和城市人口数据,引入Getis-Ord Gi*指数,构建用地扩张-人口增长协调性系数CI,对经济区31个县域进行时空协调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及人口城镇化水平表现出同步增长趋势,2者呈显著正相关;县域间土地城镇化进程空间差异较大,表现出南快北慢的总体趋势,人口城镇化进程差异相对较小;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G值均呈高值集聚、低值分散的特征,南昌市为高值中心;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整体协调,但县域间协调性系数存在显著的非均衡性和空间差异性,CI值呈"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态势,昌九、浙赣线所组成的"┸"字型地带周围县域CI值较高,滨湖区及边缘区县域则较低.
李建新钟业喜蒋梅鑫
关键词:人口增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