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全球基金(08-009)

作品数:5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成诗明周林王倪何金戈许卫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全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结核
  • 4篇新发涂阳
  • 4篇肺结核
  • 2篇涂阳肺结核
  • 2篇误诊
  • 2篇新发涂阳肺结...
  • 2篇结核患者
  • 2篇就诊
  • 2篇患者就诊
  • 2篇肺结核患者
  • 1篇药品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利用
  • 1篇药物疗法
  • 1篇问卷
  • 1篇问卷调查
  • 1篇疗法
  • 1篇耐药
  • 1篇抗结核
  • 1篇抗结核药

机构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江苏省疾病预...
  • 3篇四川省疾病预...
  • 3篇湖南省胸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市结核病...

作者

  • 5篇王倪
  • 5篇周林
  • 5篇成诗明
  • 3篇许卫国
  • 3篇何金戈
  • 1篇徐晓玉
  • 1篇马艳
  • 1篇白丽琼

传媒

  • 5篇中国防痨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就诊和诊断延误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分析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就诊和诊断延误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减少延误发生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在东、中、西部各选择1个县作为研究现场,采用编制的《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诊疗过程调查表》对研究现场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2010年5—9月登记发现的329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全部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获得有效个案调查表329份。使用t检验比较就诊延误、诊断延误等不同指标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就诊延误的因素,使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医疗机构患者的发现和转诊延误。结果患者就诊延误15d(0~594d),诊断延误10d(0~429d),就诊延误与诊断延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6,P=0.111)。与自费相比较,有其他医疗保险(除外新农合)的患者就诊延误更短(β=0.701,Waldχ2=6.223,P=0.013,RR=2.015),有发热症状的患者更易就诊(β=0.430,Waldχ2=11.556,P=0.001,RR=1.537),而有咳嗽症状(β=-0.711,Waldχ2=9.314,P=0.002,RR=0.491)或咯痰症状(β=-0.429,Waldχ2=8.549,P=0.003,RR=0.651)的患者就诊延误更长。不同医疗机构发现结核病可疑者的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134,P=0.000),其中药店的延误时间最长(26d,四分位间距66.5d),县级及以上医院(0d,四分位间距0d)、乡镇卫生院(0d,四分位间距6d)和结防机构(0d,四分位间距0d)延误时间最短;不同医疗机构转诊结核病可疑者的能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76,P=0.000),其中结防机构延误时间最短(0d,四分位间距1d),个体诊所延误时间最长(9d,四分位间距19.5d)。结论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延误包括患者和医疗机构两方面的因素,其中缺乏对结核病可疑症状的相关知识或对症状不重视是导致患者延误的主要因素,而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可疑者的发现和转诊延误是导致医疗机构延误的主要因素。
王倪周林白丽琼许卫国何金戈成诗明
关键词:误诊
抗结核药品合理化使用核查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药品使用核查的方法,间接评价药品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选择河南省(县1、县2)、重庆市(县3、县4)和吉林省(县5、县6),共6个县作为调查现场,通过全国结核病防治季报表获得各结核病防治机构肺结核患者发现和治疗转归等信息,同时查阅各结核病防治机构药品出入库登记本和患者病历获得药品出入库数量、过期破损数量和断货天数等信息。根据指标定义计算缺货率、过期破损率、正确处方率和药品使用核查差异度(参考区间定为±25%)等指标。2007年1—12月,调查现场共发现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2122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02例,涂阴肺结核患者1596例。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2个月末痰检未阴转率为6.03%(128/2122);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个月末痰检未阴转率为7.92%(16/202)。结果调查现场缺货率为1.78%[234/(36×365)],过期破损率为0.57%[2159/(125 544+250 440)];按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1200例肺结核患者,均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的要求开出正确处方,正确处方率100%;HRZE板式组合药使用核查差异度为-41.93%[(84 378-119 760)/84 378],最高为-12.1%[(13 140-14 730)/13 140],最低为-86.36%[(10 673-19 890)/10 673],其中县4、县5和县6差异度低于-25%;HR板式组合药使用核查差异度为-28.60%[(173 475-223 080)/173 475],最高为-14.05%[(34 470-39 600)/34 470],最低为-114.51%[(17 761-38 100)/17 761],其中县5和县6差异度低于-25%;HRE板式组合药使用核查差异度为31.22%[(26 434-18 180)/26 434],最高为90.91%[(3960-360)/3960],最低为3.52%[(2985-2880)/2985)],其中县1、县2和县5差异度高于25%。结论通过比较理论与实际消耗量差异的方法进行药品使用核查,可以粗略评价抗结核治疗中合理化用药的情况,建议每6个月或1年开展一次。
万利亚周林成诗明王倪马艳
关键词:药物疗法抗结核药药物利用
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就诊与诊断延误对产生耐药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就诊与诊断延误对产生耐药的影响,为制定耐药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在我国东、中、西部各选1个省,每省各选择1个县作为研究现场;采用课题组编制的《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诊疗过程调查表》对研究现场结核病防治机构2010年59月登记发现的329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共收回329份,有效率100.0%。对329人份痰标本进行痰培养检查,并对痰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链霉素4种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使用非参数检验比较耐药患者和非耐药患者的延误时间,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痰培养阳性率为88.8%(292/329),痰培养阳性的标本中总耐药率为12.7%(37/292),耐多药率为2.8%(8/292)。耐药患者总延误、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分别为37d(8~465d)、15d(0~462d)和12d(0~218d);非耐药患者总延误、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分别为38d(1~597d)、16d(0~594d)和10d(0~429d),耐药与非耐药患者在总延误、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377、0.142、0.069,P值均〈0.05)。结论延误与耐药发生问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王倪周林白丽琼许卫国何金戈徐晓玉成诗明
关键词:误诊
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各类延误水平相关指标的探讨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并评价患者各类延误需采取的指标、数据收集方法及其可行性,为制定减少延误发生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出现症状、首次就诊、确诊结核病和开始治疗)定义了与延误相关的不同指标,包括总延误、就诊延误、诊断延误和治疗延误等;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分别在东、中、西部各选择1个县(共3个县)作为研究现场,使用编制的《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诊疗过程调查表》对研究现场的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2010年5—9月登记发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共纳入患者329例。结果患者中男性占81.5%(268/329),平均年龄51.8岁(95%CI:49.9~53.8),农民占71.1%(234/32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6.6%(285/329),年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者占81.2%(267/329);患者的总延误时间为36 d(0~597 d),就诊延误15 d(0~594 d),诊断延误10 d(0~429 d),就诊延误与诊断延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6,P=0.111);按照发生原因,结防机构因素导致的诊断延误为7 d(0~428 d),患者因素导致的诊断延误为1 d(0~45 d),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9,P=0.000);按照就医关键节点,结核病可疑者的发现延误为0 d(0~428 d),结核病可疑者的转诊延误为4 d(0~267 d),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5,P=0.001)。结论使用该研究制定的延误指标可以更为深入地分析延误产生的原因。
成诗明王倪周林杨华林许卫国何金戈
关键词:问卷调查
不同地区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延误水平的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延误水平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减少延误发生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在东、中、西部各选1个省,共3个省,每省各选择1个县作为研究现场,通过全国结核病网络专报系统获得各调查点2005—2009年患者的个案信息5066例,同时查阅患者病案记录进行核实。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各调查点总延误水平的差异和各调查点2005—2009年总延误水平的变化。结果患者中男性占74.7%(3783/5066),女性占25.3%(1283/5066),平均年龄48.1岁(95%CI:47.6~48.6岁),农民占85.5%(4331/5066)。东、中、西部地区患者2005—2009年的平均延误水平分别为24d(0~404d)、42d(0~730d)和62d(0~587d),各调查点延误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981,P=0.000);东部地区2005—2009年延误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28d(0~398d)、19d(0~387d)、22d(1~404d)、22d(0~219d)和22d(0~9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840,P=0.000);中部地区2005—2009年延误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54d(0~712d)、40d(1~730d)、38d(1~471d)、44d(1~709d)和44d(1~71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10,P=0.177);西部地区2005—2009年延误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91d(5~501d)、67d(0~521d)、42d(4~435d)、51d(3~587d)和59d(4~2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120,P=0.000)。结论 2005—2009年各调查点延误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中、西部地区仍有下降的空间。
王倪周林成诗明
关键词:结核发病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