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4D106)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孙桂媛祝素文石娇于维军高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1篇新生大鼠
  • 1篇诱导分化
  • 1篇神经核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样
  • 1篇神经元样细胞
  • 1篇神经元样细胞...
  • 1篇受体
  • 1篇受体1
  • 1篇帕金森病模型
  • 1篇皮质
  • 1篇前庭
  • 1篇前庭神经
  • 1篇前庭神经核
  • 1篇中脑
  • 1篇中脑黑质
  • 1篇纹状体
  • 1篇细胞

机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孙桂媛
  • 2篇于维军
  • 2篇石娇
  • 2篇祝素文
  • 1篇李霞
  • 1篇高明

传媒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小鼠前庭神经核内谷氨酸和谷氨酸受体1的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小鼠前庭神经核内谷氨酸(Glu)及其谷氨酸受体(GluR1)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帕金森病小鼠前庭神经核内Glu及GluR1的表达,利用透射电镜技术检测前庭神经核内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PD小鼠前庭神经核内Glu表达增加(P<0.01),同时GluR1表达减少(P<0.01)。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前庭神经核内神经元超微结构呈病理性改变: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变性、嵴消失、呈空泡状改变,粗面内质网(RER)扩张,星形胶质细胞呈增生状改变。结论PD小鼠前庭神经核内的Glu及GluR1在神经元内表达的变化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推测其变化与临床运动障碍、平衡失调有一定关系,为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形态学依据。
李霞高明孙桂媛
关键词:帕金森病前庭神经核谷氨酸
器官型脑片培养液对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stem cells,BMSCs),观察BMSCs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并诱导其向神经细胞分化,探讨BMSCs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可能性和条件。方法取大鼠骨髓,用直接贴壁法培养、传代,取第3代细胞(P3)进行CD34,CD7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BMSCs(P3)诱导前24h加1ug.L-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促分裂。再以脑片培养液作为条件培养液进行诱导,随后进行Niss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BMSCs中含有较小的长梭形细胞,较大的扁平细胞及中等大小的圆形细胞,经鉴定CD34阴性,CD71弱阳性;诱导后BMSCs中长梭形细胞形态呈神经元样外形,Nissl的表达上调,NSE阳性,GFAP阴性。较大的扁平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结论BMSCs中含有多种细胞,细胞放置于脑片培养液微环境中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具有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潜能。
石娇于维军祝素文孙桂媛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神经元
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纹状体及中脑黑质器官型脑片培养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索大脑皮质、纹状体及黑质密部器官型脑片的体外培养。方法选出生2d内的W istar乳鼠,取大脑皮质、纹状体及黑质致密部,切成300μm厚的脑片,共同转至带有M illicell微孔膜插件的培养皿中。分别培养0d、10d、20d和30d,倒置显微镜观察,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脑片摄取溴化已啶(EB)能力。结果黑质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TH阳性)及突起逐渐长入纹状体中,约20d左右,纹状体及黑质致密部脑片长在一起,脑片中所有细胞EB染色呈阴性,说明无坏死细胞。培养30d时,脑片约10%神经元呈EB染色阳性,细胞变性坏死。结论培养20d内脑片已经形成多巴胺能神经元从黑质密部到纹状体通路,可用于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组织模型。
石娇于维军孙桂媛祝素文
关键词:帕金森病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