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190)

作品数:4 被引量:69H指数:3
相关作者:马龙张登清沈浩吴敬禄刘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分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蒸发盐
  • 1篇水盐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盐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农田
  • 1篇乌梁素海
  • 1篇粒度
  • 1篇粒度特征
  • 1篇玛纳斯河流域
  • 1篇空间分布特征
  • 1篇湖泊
  • 1篇湖泊沉积
  • 1篇湖泊沉积物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大学

作者

  • 2篇张登清
  • 2篇马龙
  • 1篇吉力力·阿不...
  • 1篇葛拥晓
  • 1篇刘文
  • 1篇吴敬禄
  • 1篇沈浩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博尔塔拉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结构分析
2015年
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对博尔塔拉河流域0—20cm深度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博尔塔拉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符合正态分布;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博河上部和下部有机碳较好地符合高斯模型分布,中部有机碳符合线型模型分布。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表明博河上部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相关性很弱,说明随机性因素(如施肥、耕作措施、种植制度等各种人为活动)引起的空间变异起主要作用;中部和下部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表明结构性(如气候、母质、地形、土壤类型、自然因素等)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起作用。Kriging插值表明:(1)博尔塔拉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以斑块状为主,基本与耕地分布相吻合;(2)全流域最大值出现在下游,可能与耕作模式以及河流从上游携带大量营养物质,通过灌溉在下游土壤沉淀累积有关;(3)博乐市周边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这可能主要与博乐市周围为城市和工业用地有关。
帕里达.马给拉张登清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地统计分析
新疆艾比湖干涸湖底不同景观单元蒸发盐分布与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盐尘暴是由干旱、半干旱区尾闾湖于涸湖底及其附近盐质荒漠风蚀所导致的一种灾害性极强的天气现象.盐尘主要来自风蚀过程中干涸湖底盐分的释放.由于干涸湖底不同的植被覆盖状况,导致风蚀过程中盐分损失不同.为了解风蚀过程中不同景观单元下盐分分布与变化特征,选择艾比湖干涸湖底自然状态下典型的6种景观单元(胡杨林带(Landscape1,简写为L1)、乔本结合带(L2)、草本结合带(L3)、芦苇荒漠带(IA)、梭梭荒漠带(1.5)、无植被覆盖(L6)),于2011年6月初和10月初2次采集沉积物样品,运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各个景观单元下盐分的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次采样不同景观单元0~30cm和30~60cm处阳离子Na^+、K^+、Mg^2+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a^+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含量最高,而不同景观单元0~30cm和30~60cm处阴离子Cl^-、SO4^2-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CO3^2-、HCO3^-含量甚微;2)干涸湖底沉积物的主要盐分类型是NaCl,其次是CaSO4,其它盐分含量较小,且不同景观单元相同深度沉积物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无论是盐分离子组成还是含量,L5均最高,其次是L6,而12均最低.随着深度的增加,不同景观单元沉积物中的盐分含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时间变化,景观单元L2、L3、14、L5、L6盐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L1盐分含量减少;3)在小尺度范围内,局地气候条件相对均一,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埋深及沉积物性质差别不大,不同景观类型是影响盐分表聚的主要因素.
葛拥晓吉力力·阿不都外力马龙张登清
关键词:蒸发盐艾比湖
玛纳斯河流域农田土壤水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1
2015年
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野外实地分层采集土样,分析干旱区典型内陆河玛纳斯河流域农田土壤水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土壤水盐在空间分布上所体现的耦合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整体上水分含量较低(14.2%-20.9%),盐渍化程度较高(平均全盐量6.00-9.15 g·kg^-1),土壤水盐的剖面分布均呈现出"底聚"现象;各层土壤水分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土壤盐分变异强度较大;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各土层盐分和含水量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各层土壤水盐的水平分布格局无规律,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制约.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土壤水盐耦合作用的关系更趋复杂,但两者的空间分异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同步性.
沈浩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关键词:土壤水盐影响因素玛纳斯河流域
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22
2013年
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在对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粒度的分析基础上,结合黄河以及河套地区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乌梁素海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演变过程。乌梁素海沉积物中黏土(<4μm)平均含量28.7%、细粉砂(4~16μm)平均含量34.4%、中粉砂(16~32μm)平均含量17.3%、粗粉砂(32~64μm)组分平均含量14.1%、砂质组分(>64μm)含量整体较低,平均含量为5.5%。沉积物不同粒级范围颗粒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1965年左右(岩芯深度20 cm)乌梁素海沉积物组分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此,结合前期对湖泊沉积物中元素含量特征的分析,利用粒径-标准偏差方法,通过对比黄河泥沙以及流域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研究了约1965年前后两个时段的沉积物来源。尽管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携带的泥沙以及河套平原灌溉退水携带的大量流域表土侵蚀物质,但同一物源组分在1965年前后这两个不同的演化阶段具有不同的粒级特征。1965年之前,<19.95μm的粒级组分反映了河套平原灌溉退水携带的流域表层侵蚀物质组分特征,而19.95~181.97μm的粗颗粒组分反映了黄河径流携带的泥沙,后者决定了乌梁素海沉积物的粒级特征。1965年以来,这两种不同来源组分的粒级变细,灌溉退水携带的流域表土侵蚀物质(<5.71μm组分)控制了湖泊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并与总排干入乌梁素海的水量变化、围湖建堤以及扬水站的修建等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总体来看,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受人类施加的影响已经超越了自然作用的影响。
马龙吴敬禄温军会刘文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关键词:乌梁素海沉积物粒度环境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