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599)

作品数:26 被引量:79H指数:5
相关作者:李芳秋张士新刘群曹王丽宋佳希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蛋白
  • 10篇肿瘤
  • 8篇细胞
  • 7篇卵巢
  • 7篇精子蛋白17
  • 6篇卵巢癌
  • 6篇靶向
  • 5篇成像
  • 4篇卵巢癌细胞
  • 4篇免疫
  • 4篇癌细胞
  • 3篇修饰
  • 3篇纳米
  • 3篇抗原
  • 3篇靶向治疗
  • 3篇表面修饰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多柔比星
  • 2篇药物

机构

  • 27篇南京军区南京...
  • 4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26篇李芳秋
  • 9篇张士新
  • 5篇刘群
  • 4篇宋佳希
  • 4篇韩艳玲
  • 4篇曹王丽
  • 3篇周万青
  • 3篇王立魁
  • 3篇葛玉卿
  • 2篇孙伟
  • 2篇马明
  • 2篇卢光明
  • 2篇张帆
  • 2篇王卫萍
  • 2篇张春华
  • 2篇金洁
  • 2篇陈明心
  • 1篇张建武
  • 1篇缪家文
  • 1篇张蕾

传媒

  • 12篇医学研究生学...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中CT抗原精子蛋白17的异常表达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人精子蛋白17(spermprotein17,Sp17)正常情况下局限表达于睾丸,近年发现在上皮性卵巢癌等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已被列入CT(cancer/testis)抗原家族。我们研究该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中的表达频度、分布类型以及与肿瘤临床分期分级的关系,旨在探讨Sp17是否可能成为相关妇科肿瘤诊断标志和治疗靶标。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1例石蜡包埋的妇科恶性肿瘤组织标本中Sp17的表达,其中包括50例子宫内膜癌(腺癌44例、腺鳞癌6例)和31例宫颈癌(鳞癌17例、腺癌14例)。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Sp17的阳性率为66%(33/50),其中腺癌29例阳性,腺鳞癌4例阳性,表达模式呈异质性,Sp17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宫颈癌组织Sp17总阳性率32.2%(10/31),鳞癌23.5%(4/17),腺癌42.8%(6/14)。结论Sp17在子宫内膜癌和宫颈腺癌中呈高水平异常表达,尽管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仍有可能作为肿瘤体内显像诊断和免疫治疗的分子靶标。
李芳秋孙伟吴波周航波金洁
关键词:精子蛋白17子宫内膜癌宫颈癌
精子蛋白17靶向的小鼠肿瘤近红外荧光成像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人精子蛋白17(human sperm protein 17,Sp17)异常表达在一些恶性肿瘤细胞,可被用作肿瘤特异性分子诊断和治疗的靶点。文中将抗Sp17单克隆抗体与近红外染料偶联,制成高亲和力探针,用近红外成像技术对活体动物肿瘤靶点进行确认。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证明,Sp17在肝细胞癌细胞系SMMC-7721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高水平异常表达。将近红外染料吲哚花箐素衍生物(ICG-Der-02)与抗Sp17单克隆抗体(anti-Sp17 mAb)偶联,获得特异性探针。静脉注射至荷瘤小鼠体内,用光学成像系统进行活体实时肿瘤显像。结果 anti-Sp17-ICG-Der-02探针进入动物体内后,快速聚集到肿瘤部位,发出强烈的荧光信号。随着未结合染料逐渐排出体外,动物肝、肾等内脏器官的非特异荧光信号消褪,清晰显示出肿瘤的部位及大小,且可以持续至少7d。结论高亲和力探针anti-Sp17-ICG-Der-02对体内肿瘤特异性诊断有潜在应用价值。
李芳秋张士新安联校顾月清
关键词:精子蛋白17肿瘤光学成像
肿瘤/睾丸抗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7年
现今已经确认的肿瘤/睾丸(CT)抗原有40余种,通常仅在人类生殖系统中表达,也可在多种肿瘤如黑色素瘤、膀胱癌、肺癌和肝癌中表达。这些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被认为是肿瘤疫苗的治疗靶标。作者对CT抗原的分类、表达和功能进行综述。
孙伟韩艳玲李芳秋
关键词:肿瘤肿瘤疫苗
EB病毒感染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双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EB病毒BamW区的121bpDNA片段,用此法对112份结直肠肿瘤和非肿瘤的肠镜活检标本进行了EB病毒DNA检测。结果结直肠腺癌肠镜活检组织中EB病毒阳性率2.9%(2/69),10例配对癌旁、远离癌灶5cm以上结直肠组织和22例非肿瘤病变均阴性,1例直肠类癌亦阴性。结论结直肠癌活检组织中EB病毒感染率低,两者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EB病毒致瘤机制的阐明。
张建武王卫萍于成功诸葛宇征邹晓平徐肇敏
关键词:结直肠癌EB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肿瘤研究中近红外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近红外技术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以及辅助外科手术中切除肉眼不可分辨的微小病灶。但由于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该技术的单独应用尚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发展了近红外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技术,扩展了应用范围。文中综述了几种融合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近红外与核素双标记技术的联合、近红外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联合、近红外和内镜技术的联合及近红外与碳纳米管技术的联合。
陈明心张士新李芳秋
关键词:近红外技术融合技术肿瘤
抗人精子蛋白17磁性纳米探针靶向的卵巢癌体内外磁共振成像被引量:3
2011年
用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技术探索连接抗人精子蛋白17单克隆抗体(anti-Sp17 mAb)的磁性纳米探针对体外培养及动物体内Sp17+卵巢癌的靶向性。将anti-Sp17mAb连接到表面包覆壳聚糖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上,制成磁性纳米探针anti-Sp17-MNP,用作MRI阴性对比剂。将磁性纳米探针与Sp17+和Sp17-培养的肿瘤细胞共育,进行一系列体外磁共振成像实验。荷瘤小鼠尾静脉注射磁性纳米颗粒,用7T磁共振仪在体成像,观察肿瘤部位的信号变化,并用普鲁士蓝染色肿瘤组织切片,观察有无铁粒子聚集。体外MRI数据显示,anti-Sp17-MNP与细胞靶向结合,并与细胞共育2 h后,Sp17+HO-8910的T2*信号强度比Sp17-HepG2低2倍;anti-Sp17-MNP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作用可被重组人Sp17阻断。7T磁共振仪对动物在体肿瘤成像结果显示,感兴趣区因磁性纳米探针靶向聚集而导致信号降低,并经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证实。本研究结果表明,用anti-Sp17抗体和新的合成路线制备的纳米探针具有用作MR对比剂进行分子成像的潜能。
李芳秋张士新葛玉卿刘群张帆卢光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精子蛋白17卵巢癌
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颗粒溶素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检测人颗粒溶素(GNLY)mRNA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并测定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NLY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GNLY基因在肺结核病患者PBM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已构建的质粒pGEM-T/GNLY作为定量模板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收集自122例肺结核患者的标本,其中来自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者62例(菌阳组),痰结核分枝杆菌阴性者60例(菌阴组)及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中GNLY mRNA的含量,并分析菌阳组抗结核治疗前后GNLY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肺结核患者PBMC GNLY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菌阳组PBMC GNLY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菌阴组(P<0.05);治疗后菌阳组PBMC GNLY基因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检测人GNLY基因表达含量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GNLY基因表达水平可作为肺结核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新的实验室指标。
缪家文张海燕王捷婷王雪梅苏琴潘洪秋李芳秋
关键词:颗粒溶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hSp17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
2011年
目的构建人精子蛋白17(hSp17)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p17,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方法获取hSp17基因片段,NheⅠ、KpnⅠ双酶切、粘端连接的方法构建含有hSp17基因的pcD-NA3.1(+)/hSp17真核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行脂质体介导转染卵巢癌细胞HO8910,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转染细胞hSp17蛋白表达,G418筛选稳定表达hSp17蛋白的细胞株。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均证实pcDNA3.1(+)/hSp17重组质粒的构建完全正确。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证实外源性hSp17基因能够在卵巢癌HO8910细胞瞬时表达。经G418连续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株,并证实了外源性hSp17基因在卵巢癌HO8910细胞中稳定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外源性hSp17蛋白的卵巢癌细胞株;其可为卵巢癌的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缪家文张海燕张春华李芳秋
关键词:真核表达载体免疫细胞化学
人精子蛋白17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共表达卵巢癌细胞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建立人精子蛋白17(hSp17)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共表达的卵巢癌细胞模型。方法:用PCR方法获取hSp17基因片段,HindⅢ/KpnⅠ双酶切、T4 DNA连接酶连接的方法将hSp17基因片段克隆至含报告基因EGFP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脂质体介导转染卵巢癌细胞HO8910,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及Westernblot检测转染细胞中hSp17/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G418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株。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均证实pEGFP-N1/hSp17重组质粒的构建完全正确。荧光观察与Western blot均证实了hSp17/EGFP蛋白的共表达,且成功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株。结论:成功构建hSp17/EGFP共表达的卵巢癌细胞模型,为研究hSp17异常表达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hSp17为靶标的肿瘤诊断和生物治疗奠定基础。
韩艳玲李芳秋刘群周万青张蕾王立魁
关键词:卵巢癌绿色荧光蛋白
精子蛋白17抗体免疫磁性颗粒活性分析及细胞成像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制备精子蛋白17(Sp17)抗体免疫磁性纳米颗粒,以期用于卵巢癌的磁共振成像靶向诊断。方法:在偶联剂EDC/NHS作用下,将壳聚糖修饰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与抗人Sp17抗体结合,制备抗Sp17抗体免疫磁性纳米颗粒(IMNPs)。透射电镜观察颗粒的形貌特征,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评价抗体与磁性颗粒的结合效果,ELISA检测免疫磁性颗粒的免疫活性。将IMNPs与转染人Sp17的卵巢癌HO-8910细胞共孵育,进行体外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成功实现了抗体与磁性纳米颗粒的偶联,并且IMNPs保持良好的抗体活性。磁共振显示该颗粒成功靶向Sp17阳性的细胞,没有发生明显的非特异吸附。结论:该免疫磁性纳米颗粒特异性良好,可进一步用作卵巢癌的靶向治疗研究。
刘群葛玉卿李芳秋张士新顾宁王中秋卢光明
关键词:活性分析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