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作品数:5,892 被引量:25,975H指数:38
相关作者:张永臣林慧彬张玥王兴臣贾红玲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01篇期刊文章
  • 79篇会议论文
  • 39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09篇医药卫生
  • 64篇文化科学
  • 51篇农业科学
  • 35篇生物学
  • 34篇理学
  • 28篇自动化与计算...
  • 2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3篇化学工程
  • 9篇经济管理
  • 8篇机械工程
  • 6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4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军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749篇中医
  • 428篇细胞
  • 302篇中药
  • 277篇糖尿病
  • 276篇糖尿
  • 261篇疗效
  • 238篇慢性
  • 220篇中医药
  • 212篇血管
  • 184篇药理
  • 178篇针刺
  • 165篇蛋白
  • 160篇综合征
  • 158篇血压
  • 153篇高血压
  • 148篇动脉
  • 148篇辨证
  • 141篇针灸
  • 141篇肿瘤
  • 134篇卒中

机构

  • 2,876篇山东中医药大...
  • 1,663篇山东中医药大...
  • 420篇山东省中医药...
  • 289篇山东大学
  • 180篇济宁医学院
  • 180篇潍坊医学院
  • 149篇山东中医药高...
  • 127篇青岛大学
  • 115篇滨州医学院
  • 108篇山东省千佛山...
  • 95篇济南市中医医...
  • 92篇潍坊医学院附...
  • 88篇山东省医学科...
  • 69篇日照市中医医...
  • 64篇泰安市中医医...
  • 63篇滨州医学院附...
  • 62篇临沂市人民医...
  • 58篇潍坊市中医院
  • 58篇山东省立第三...
  • 50篇临沂市中医医...

作者

  • 55篇张永臣
  • 52篇张玥
  • 52篇林慧彬
  • 47篇贾红玲
  • 47篇王兴臣
  • 43篇钱秋海
  • 43篇曹志群
  • 41篇陈少宗
  • 37篇蔡欣蕊
  • 37篇杨传华
  • 36篇管仁伟
  • 36篇刘明
  • 36篇毕宏生
  • 35篇陈宪海
  • 34篇林建强
  • 33篇钱卫斌
  • 28篇戴衍朋
  • 28篇王平
  • 26篇韩晓春
  • 25篇张玉冬

传媒

  • 287篇山东中医杂志
  • 194篇山东中医药大...
  • 116篇中医临床研究
  • 115篇中国中医急症
  • 107篇中华中医药杂...
  • 100篇中华中医药学...
  • 98篇辽宁中医药大...
  • 96篇时珍国医国药
  • 94篇中国中医药现...
  • 92篇中国医药导报
  • 86篇辽宁中医杂志
  • 84篇山东医药
  • 83篇中国实验方剂...
  • 78篇世界中医药
  • 70篇中国中西医结...
  • 68篇中西医结合心...
  • 65篇光明中医
  • 60篇中医药导报
  • 60篇世界中西医结...
  • 50篇湖南中医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608篇2023
  • 967篇2022
  • 834篇2021
  • 575篇2020
  • 452篇2019
  • 446篇2018
  • 320篇2017
  • 302篇2016
  • 317篇2015
  • 301篇2014
  • 215篇2013
  • 148篇2012
  • 132篇2011
  • 115篇2010
  • 80篇2009
  • 51篇2008
  • 21篇2007
  • 19篇2006
  • 5篇2005
5,8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炒制温度和时间对蒺藜中4个薯蓣皂苷类成分的影响
2022年
目的:建立UHPLC-MS/MS法同时测定蒺藜及炒蒺藜中薯蓣皂苷元、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和原薯蓣皂苷的含量,并研究其在炒制过程中随炒制温度(160、180、200、220℃)和时间(5、10、15、20、25 min)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alo~?C(100 mm×2.1 mm,2.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溶液-含0.1%甲酸的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3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正离子扫描。结果:所测4个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08%~98.15%,RSD为2.57%~3.86%。炒制前后4个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随炒制温度升高和炒制时间延长,薯蓣皂苷元含量从无到有且逐渐升高,薯蓣皂苷和原薯蓣皂苷含量逐渐下降。160℃时,随炒制时间延长,伪原薯蓣皂苷含量持续上升,180、200、220℃时,其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结论:该研究建立的UHPLC-MS/MS法适用于薯蓣皂苷元、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和原薯蓣皂苷的同时测定,梳理出这4个成分在蒺藜炒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可为进一步揭示蒺藜的炮制原理提供参考。
刘坤琳王丽丽王帅韩冰吕西雨史磊张超
关键词:蒺藜皂苷炒制
消栓通脉颗粒逆转Th1/Th2亚群失衡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
2014年
目的探讨Th1/Th2亚群失衡在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及中药复方消栓通脉颗粒逆转Th1/Th2亚群失衡治疗DVT的作用机制。方法 80只DVT大鼠随机分为消栓通脉颗粒组、DVT组、假手术组、正常组,分离大鼠脾脏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Th1亚群(CD4+TNF-α+)、Th2亚群(CD4+IL-4+)比例,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TNF-α、IL-4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DVT大鼠脾脏Th1亚群比例显著升高(P=0.022),Th2亚群比例显著降低(P=0.015);血清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05);IL-4水平显著降低(P=0.012)。消栓通脉颗粒作用后,大鼠脾脏Th1亚群比例显著降低(P=0.008),Th2亚群比例显著升高(P=0.011),血清TNF-α水平降低(P=0.036),IL-4水平升高(P=0.018)。结论 Th1/Th2亚群失衡参与了大鼠DVT发病过程,消栓通脉颗粒诱导T细胞向Th2亚群偏移,抑制炎性因子表达进而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再通。
东光健赖楠楠郝清智季博王彬
关键词:THL深静脉血栓形成
《针灸大成》三阴交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被引量:23
2016年
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一书中有关三阴交穴的文献记载,对三阴交穴的腧穴定位、刺灸方法、针灸处方进行讨论,发现三阴交作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临床上有广泛的适应症,除了可以治疗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所过的疾病外,与肝脾肾三脏相关的疾病均可配伍使用。其临床适应症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其中内科疾病又分为:脾胃系疾病、肝系疾病、肾系疾病等。组方特点上,三阴交可单独使用,也可以配伍其它穴位,临证须注意辨证施治、灵活选穴。
于冰王聪张永臣
关键词:三阴交针灸大成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用穴规律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用穴规律。方法收集1997-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文献,严格依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建立处方数据库,从腧穴选用、腧穴配伍、部位归属、经络归属等方面对用穴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83篇,针灸处方390条,腧穴以廉泉、风池、金津、玉液、翳风使用频次最高,高频腧穴间的相互组合是常见配伍形式,腧穴分布以头面颈项部为主;所选腧穴经穴、非经穴占比分别为73.78%、26.22%,经穴遍布十四经,以足少阳胆经、任脉、督脉最为常用。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局部选穴为主,配合远端选穴;优先选用廉泉、风池、金津、玉液等高频次腧穴进行处方配伍;重视阳经腧穴的运用,并辅以针对性强的非经穴。
杨圣洁高瑞骏卢岩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针灸用穴规律
清氮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 :观察清氮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94例CRF住院患者以 2∶ 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12 8例用清氮灌肠液治疗 ,对照组 6 6例用包醛氧化淀粉治疗 ;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肾功能相关指标外 ,还观察了中分子物质 (MMS)、甲状旁腺激素 (PTH)、血钙 (SCa)、血磷 (SP)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经清氮灌肠液治疗后 ,患者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下降(P<0 .0 5 ) ,对照组下降不明显 (P>0 .0 5 ) ;治疗组用药后 MMS、PTH、SCa、SP均较治疗前改善 (P<0 .0 5或P<0 .0 1) ,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 (P>0 .0 5 )。治疗组显效 74例 ,有效 38例 ,无效 16例 ,总有效率 87.5 % ;对照组显效 18例 ,有效 2 6例 ,无效 2 2例 ,总有效率 6 6 .7%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11.72 ,P<0 .0 1)。结论 :清氮灌肠液治疗 CRF有较好的疗效 ,其机制可能与降低 MMS和 PTH以及改善钙、磷代谢障碍有关。
郭兆安武文斌姜锡斌焦安钦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灌肠中分子物质甲状旁腺激素
益筋方对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小鼠T细胞及IL-2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温肾活血、益气升清的益筋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MG)小鼠的治疗机理。方法采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血清被动免疫小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模型。分组后分别给予益筋方、强的松灌胃21d,处死动物、采血。利用流式细胞技术,以T细胞及其亚群、IL-2为指标,观察益筋方、强的松对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小鼠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强的松、益筋方均能升高CD3+,降低CD4+/CD8+比值;降低IL-2。结论益筋方能通过影响T细胞及其亚群、细胞因子,调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起到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作用。
李衍滨李春红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T细胞IL-2
正脊通督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正脊通督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正脊通督疗法即正脊通督手法推拿配合督灸及服用葛桂通痹胶囊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牵引疗法配合服用根痛平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第10 d 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脊通督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冠华冯涛赵金平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疗法
大黄䗪虫丸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综述《金匮要略》大黄䗪虫丸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相关文献,发现大黄䗪虫丸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影响肿瘤细胞转移、逆转细胞耐药等途径实现抗肿瘤作用,多用于治疗肝癌、胃癌、食管癌、肺癌等恶性肿瘤;应进一步明确其抗肿瘤机制、优势剂型、优势瘤种,并对其治疗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剂量进一步规范。
郑文利郑祎李慧杰齐元富
关键词:恶性肿瘤
山东省三甲医院肛肠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现况调查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调查肛肠科护士疼痛认知状况,探讨疼痛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方法:采用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中文版(KASRP)对肛肠科126名护士进行疼痛认知状况调查,采用SPSS 17.0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总分为(18.000±19.934)分,答对率为46.75%,“给予微笑患者吗啡的剂量(IV.prn)”“给予痛苦患者吗啡(IV.prn)的剂量”“疼痛原因不明确时不应给予吗啡类药物”为回答错误率前三位,“生命体征总是患者疼痛强度的可靠指征”“不应该对有药物滥用病史的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11岁以下儿童的疼痛报告并不可靠”为回答错误率后三位。结论:肛肠科护士疼痛管理基础知识薄弱,且缺乏疼痛管理的主观意识,除需加强对护士疼痛知识的培训外,还应加强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王令花党雁吴钰李云峰
关键词:疼痛认知疼痛管理疼痛知识
浅探“脾运失司”与淋巴管功能障碍在肥胖发病中的关系被引量:3
2021年
"脾主运化"是脾脏重要的生理功能,具有消化、吸收、转输、布散的作用,然而脾"运"与"化"的功能具有较大区别,其中脾"运"功能作为推动精微布散、水液代谢的重要动力对机体"膏浊"的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当"脾运失司"时造成生理之"膏浊"无法营养周身、不归正化转为膏浊之邪进而发为肥胖。现代研究证实淋巴管功能障碍会引发肥胖,并且淋巴管生理功能与脾"运"功能具有众多相似之处,探讨淋巴管与脾"运"功能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丰富"膏浊致病"理论及"脾虚证"证本质研究的科学内涵,并将为中医药防治肥胖提供新的思路及重要靶点。
冯博宋鲁成相宏杰宋晓明韩路璐孙丰雷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症淋巴管脾脏脾主运化
共59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