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A123)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广鹏曹谊林崔磊唐军李新庆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损
  • 2篇骨缺损
  • 2篇骨修复
  • 2篇干细胞
  • 1篇脂肪
  • 1篇脂肪细胞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缺损
  • 1篇髓细胞
  • 1篇猪膝关节
  • 1篇自体
  • 1篇自体脂肪
  • 1篇胫骨
  • 1篇膝关节
  • 1篇细胞
  • 1篇细胞修复
  • 1篇细胞移植
  • 1篇磷酸钙
  • 1篇磷酸钙类
  • 1篇颅骨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组织工程...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刘广鹏
  • 3篇曹谊林
  • 2篇崔磊
  • 1篇刘波
  • 1篇李新庆
  • 1篇尹烁
  • 1篇伍耀豪
  • 1篇赵莉
  • 1篇王衡健
  • 1篇唐军
  • 1篇刘伟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胫骨节段性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应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β-磷酸三钙(β-TCP)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山羊胫骨节段性缺损。方法体外扩增培养、成骨诱导山羊BMSCs。实验组将第2代细胞复合β-TCP后修复山羊自体右侧胫骨26mm的节段性缺损(n=8),对照组以单纯β-TCP材料植入骨缺损处(n=8),旷置组(n=2)。术后16、32周分别通过大体形态观察、影像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的方法检测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旷置组术后32周骨缺损未修复,表明动物模型确实可靠。大体观察、X线片和MicroCT显示16周时实验组已有新骨形成,β-TCP材料降解吸收;对照组则只形成少量骨痂,材料无明显降解。组织学检测示实验组有大量幼稚编织骨生成,对照组为纤维结缔组织,并有大量材料残余。实验组骨密度和力学强度低于正常胫骨组(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2周时大体观察X线片和MicroCT显示术后实验组骨愈合良好,对照组为骨不连;骨密度检测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正常胫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测示实验组呈骨性愈合,有较多成熟骨组织,对照组为纤维连接。生物力学测试实验组与正常胫骨力学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骨诱导的自体BMSCs复合β-TCP形成的组织工程骨可良好修复山羊胫骨节段性缺损。
刘广鹏赵莉王衡健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胫骨缺损骨髓细胞磷酸钙类
9例应用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骨缺损患者的护理被引量:3
2010年
总结了9例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骨缺损的护理经验。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中护理配合恰当,术后重点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6例获得颅骨缺损的良好修复,2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组织工程骨吸收现象,1例术后3个月失去随访。
唐军刘广鹏李新庆
关键词:颅脑损伤骨髓基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护理
自体脂肪干细胞修复猪膝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初步探索自体脂肪干细胞(ADSCs)修复猪膝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从猪颈背部脂肪组织中获取ADSCs,体外培养至第2代,微团块培养法对其进行成软骨诱导2周,分别使用免疫荧光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软骨分化表型。以5×10^7/mL的浓度将第2代ADSCs接种于聚乙醇酸/聚乳酸材料,体外成软骨诱导培养2周。在猪膝关节软骨负重区制造两个直径8mm的全层软骨缺损,实验组植入细胞材料复合物,对照组植入单纯支架材料。术后3个月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成软骨诱导2周的微团块有软骨特异性的CollagenⅡ、Aggrecan及Sox-9的表达;术后3个月取材,发现实验组缺损区被软骨组织样填充修复。HE染色显示有典型的透明软骨结构,但细胞密度较正常软骨组织高。甲苯胺蓝染色显示修复组织有葡糖氨基聚糖的表达。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则未能修复,表面充填纤维组织。结论自体ADSCs可以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修复猪膝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
伍耀豪崔磊刘广鹏尹烁刘波曹谊林
关键词:脂肪细胞软骨
显微CT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7年
显微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采用X线成像原理进行超高分辨率三维成像的设备,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对骨骼、牙和各种生物材料进行超高分辨率X线成像,获得高精度三维图像,并进行结构、密度和力学的定量分析,是研究硬组织材料的强大工具。作者根据实际操作经验,结合文献资料,探讨该技术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刘广鹏曹谊林
关键词:口腔医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