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588)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邵国强王自正王峰黄培林贾瑞鹏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代谢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癌
  • 2篇腺癌
  • 2篇小鼠
  • 2篇磷放射性同位...
  • 2篇近距
  • 2篇近距离放射治...
  • 2篇放射性
  • 2篇放射性同位素
  • 1篇植入
  • 1篇融合显像
  • 1篇肾单位
  • 1篇肾脏
  • 1篇肾脏肿瘤
  • 1篇生物分布
  • 1篇实验鼠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通气

机构

  • 4篇东南大学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原子医...

作者

  • 6篇邵国强
  • 5篇王自正
  • 3篇黄培林
  • 3篇王峰
  • 3篇贾瑞鹏
  • 2篇刘璐
  • 2篇杨敏
  • 2篇许露伟
  • 2篇贺兴军
  • 1篇曹朴
  • 1篇李少华
  • 1篇张乐乐
  • 1篇孟庆乐
  • 1篇兰兴昊
  • 1篇梁凯
  • 1篇崔璨
  • 1篇王丽
  • 1篇赵美丽
  • 1篇杨瑞
  • 1篇王军

传媒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32P-磷酸铬-聚L-乳酸缓释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前列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
2010年
目的 观察32P-磷酸铬-聚L-乳酸(32P-CP-PLLA)缓释粒子植入对裸鼠前列腺癌实体瘤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裸鼠原位前列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模型,4周后分别进行高、中、低剂量(剂量分别为3.7、7.4、14.8 MBq)32P-CP-PLLA缓释粒子瘤体局部植入,观察(1)不同剂量32P-CP-PLLA缓释粒子的体内生物学分布;(2)上述缓释粒子对瘤体和淋巴结病理形态学影响以及抑瘤率;(3)观察血WBC和PLT变化,研究其血液不良反应.结果 SPECT显示32P-CP-PLLA缓释粒子植入后主要聚集在瘤体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形态学检查显示实体瘤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瘤组织呈出血、坏死性改变;抑瘤率与给药剂量正相关,给药剂量为3.7、7.4、14.8 MBq,抑瘤率分别为:(70.16±5.48)%、(80.18±5.84)%、(84.97±4.79)%,无明显骨髓抑制反应.结论 32P-CP-PLLA缓释粒子瘤体局部植入对前列腺癌肿瘤组织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灶具有杀伤作用.
贺兴军贾瑞鹏王自正许露伟邵国强黄培林曹朴
关键词: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近距离放射治疗
^32P-磷酸铬-聚L-乳酸粒子植入实验鼠体内降解特性及代谢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32P-磷酸铬-聚L-乳酸(^32P—CP—PLLA)粒子植入实验鼠体内的降解特性及代谢。方法KM小鼠72只,采用开腹或经皮穿刺法将^32P—CP—PLLA粒子分别植入小鼠肝、腹腔及腿部肌肉,粒子植入前活度为20.44~25.14kBq,30d内不同时间处死,取出粒子,取血及主要脏器测^32P放射性计数率,计算每克组织的百分剂量率(%ID/g),用扫描电镜动态观察粒子形态变化。SD大鼠5只,肝内植入粒子后代谢笼饲养,每24小时测量粪便及尿液放射性,计算^32P 30d排泄率。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KM小鼠体内生物分布显示^32P—CP—PLLA粒子植入后无一发生粒子移位,释出的^32P在重要脏器和组织中放射性分布略高于本底水平。30d内组织脏器计数率之和呈现阶段性变化:肝组1~5d各脏器摄取总值极少,6~10d略增多,11~20d又趋减少,21~25d摄取再次增多,达到峰值(622±11)计数/min,26~30d略有下降;肌肉组变化与肝组相似,唯峰时提前(15d),且峰值相对较低,为(403±14)计数/min;腹腔组重要脏器摄取呈持续低水平,无明显阶段性变化。粪便和尿液放射性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6天和第19天,排泄率分别为(0.82±0.20)%和(0.50±0.23)%,30d总排泄率分别为4.08%和1.33%。结论^32P—CP—PLLA粒子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恶性肿瘤植入剂,在体内无脏器迁移,粒子呈现阶段性缓慢降解,降解物不具胶体特性,较少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显示出良好的体内稳定性、靶向定位性和安全性。
兰兴昊邵国强刘璐王自正黄培林杨敏
关键词:磷放射性同位素小鼠代谢
^(32)P-磷酸铬-聚L-乳酸缓释粒子近距离治疗裸鼠前列腺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32P-磷酸铬-聚L-乳酸(32P-CP-PLLA)缓释粒子局部植入对裸鼠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裸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然后将裸鼠进行如下分组,A、B、C为高、中、低剂量(14.8、7.4、3.7MBq)32P-CP-PLLA缓释粒子组,D、E、F为同等活度125I粒子组(14.8、7.4、3.7MBq),G为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植入粒子后观察:①32P缓释粒子和125I粒子对瘤体的病理形态学以及抑瘤率的影响;②外周血计数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变化,观察血液毒性反应。结果:治疗21d后处死裸鼠,病理形态学显示实体瘤组织呈出血、坏死性改变,抑瘤率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给药剂量为3.7、7.4、14.8MBq时,21d时各组抑瘤率[(65.72±6.95)%、(77.58±4.32)%、(82.64±4.03)%]、白细胞计数[(1.72±0.37)×109/L、(1.23±0.27)×109/L、(0.86±0.25)×109/L]、血小板计数[(1.18±0.11)×1011/L、(0.97±0.10)×1011/L、(0.72±0.11)×1011/L]、体重[(18.60±0.66)g、(17.60±0.39)g、(16.90±0.68)g]与相应各剂量的125I粒子组(3.7、7.4、14.8MBq)的抑瘤率[(35.61±5.61)%、(43.30±6.94)%、(69.01±4.98)%]、以及125I粒子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1.45±0.40)×109/L、(0.51±0.24)×109/L、(0.37±0.26)×109/L、(3.96±0.26)×109/L]、血小板计数[(0.97±0.15)×1011/L、(0.76±0.16)×1011/L、(0.64±0.12)×1011/L、(2.89±0.21)×1011/L]、体重[(17.86±0.60)g、(15.56±0.39)g、(14.61±0.65)g、(19.95±0.73)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32P-CP-PLLA缓释粒子瘤体植入治疗前列腺癌为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核素介入疗法。
贺兴军贾瑞鹏邵国强许露伟王自正黄培林吴剑平王军
关键词:裸鼠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
肺通气/灌注SPECT-CT融合显像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SPECT-CT融合显像(V/P-SPECT-CT)在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断和排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临床可疑APE患者116例,均接受肺V/P显像(平面显像和SPECT-低剂量融合CT显像),并在显像前/后2 d完成肺动脉CT造影(CTPA)检查,分析其在肺段、亚肺段APE病灶的诊断和排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75例确诊APE患者(受损肺段和亚肺段分别为240个和62个),肺V/P-SPECT-CT显像诊断APE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6.0%、92.7%、94.8%、7.3%和4.0%,特异性明显高于肺CTPA和肺P-SPECT-CT显像,假阳性率低于肺P-SPECT-CT显像,肺V/P-SPECT-CT显像可诊断出94.7%的APE病灶(肺段、亚肺段分别为235个和51个),明显高于CTPA(68.2%,194和12个)。肺V/P-SPECT-CT显像排除诊断中确诊慢性肺部疾病26例(COPD 10例,肺占位3例,叶间裂、胸腔积液7例,肺炎、肺不张等6例)。结论肺V/P-SPECT-CT显像结合功能和解剖学影像信息,诊断APE特异性高、假阳性率低,且在排除诊断中对非APE给予疾病诊断,具有较好的应有优势。
杨瑞邵国强王丽孟庆乐王峰王自正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融合显像SPECT-CT特异性
^(99)Tc^m-DTPA肾脏动态显像在肾脏占位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初步探讨99Tcm-DTPA肾脏动态显像在肾脏单发占位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61例肾脏占位患者,多数接受增强CT和B超检查,所有患者接受99Tcm-DTPA肾脏动态显像和血生化检查,半定量评价肾脏占位、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和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32例肾脏恶性肿瘤和2例良性肿瘤患者在术后6个月再次行99mTc-DTPA肾脏动态显像。结果 :99Tcm-DTPA肾脏动态显像诊断肾脏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37.5%、63.9%,明显低于增强CT;对长径大于4 cm者,肾脏动态显像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6.7%、85.7%和75.0%,如果以占位与健侧肾PI比值(T1/K1)≤1、功能相占位病灶与对侧(或邻近)对称肾组织GFR之比(T2/K2)接近0作为肾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其诊断灵敏度提高到83.3%。肾脏动态显像占位对侧肾中重度受损时,结合患肾情况选择保守手术,术后6个月肾PI降低,GFR增加,否则多在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部分患者需要透析治疗。结论:99Tcm-DTPA肾脏动态显像提供肾脏占位PI和单肾PI、GFR,对肾恶性肿瘤的诊断、手术方式选择和预后评价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梁凯邵国强赵美丽崔璨贾瑞鹏王峰
关键词:肾脏肿瘤灌注指数
^32P-磷酸铬-聚L-乳酸缓释粒子的制备及其放射性释出和生物分布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研制^32P-磷酸铬-聚L-乳酸(CP—PLLA)缓释粒子,探讨不同配比对其理化性能的影响及植入正常小鼠肌肉后的放射性生物分布及作用特点等。方法应用压制法制备^32P-CP—PLLA缓释粒子,比较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LLA、不同原料配比制备粒子的体外溶蚀失重率、放射性释出率(RRR)及放射性自吸收系数(RSAC);采用经皮穿刺法将相同表面活度的^32P-CP—PLLA缓释粒子和^32P-CP胶体植入和注射至正常小鼠小腿肌肉组织,观察小鼠体内放射性生物分布、有效半衰期、作用特点和粒子体内失重率、RRR。用SPSS12.0软件,多个样本均数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行t检验。结果^32P-CP—PLLA粒子为淡绿色圆柱体,形态圆整,质量及粒子内放射性分布均匀;RSAC受PLLA相对密度影响较小,随PLLA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加;体外RRR随PLLA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加而降低,随PLLA和CP胶体质量比增加而增加,比值为3:1时达峰值,然后逐渐降低,同时粒子脆性逐步增加。^32P-CP—PLLA粒子肌肉植入后,体内失重率及RRR缓慢增加,以RRR增加尤为迅速,且释出^32P-CP主要分布于粒子邻近肌肉组织,肝、脾和粒子侧骨骼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值为1.7887,1.6401和1.9470,明显低于胶体组(4.7523,3.9712和4.3174,t均〉2.7,P均〈0.05),其他脏器%ID/g值极低,峰值与胶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均〈0.65,P均〉0.05),植入靶位有效半衰期达13d。放射性粒子周围弥漫性变性坏死区内未见正常肌肉纤维存在,肝、脾等重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结论^32P-CP—PLLA通过自身溶蚀降解缓慢释出放射性,有效提高了植入靶位放射性滞留量和有效半衰期,有效射程内具有集中的生物学效应,可增加应用剂量、提高局部生物学效应并减轻对重要脏器的毒性和不良反�
邵国强王自正刘璐王峰李少华张乐乐黄培林杨敏祁本忠
关键词:磷放射性同位素代谢半衰期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